王焱教授: 在艺术精神和公众趣味之间取最大公约数

南方+ 记者

“期待艺术商业成为打开城市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的新窗口,打造有高度的温暖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艺术空间的公共性,让各个社会阶层的公众都有获得感,让忙碌的都市人更便捷地享用到多维度的审美愉悦。”

近日,一场在商业综合体举办的“众皆悦之”严泽明当代艺术展。类似的艺术展,由于在高档商业项目频繁亮相,已成为企业自我推广和营销的热门手段,从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在城市建设中,该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的兼容发展?如何看待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格局变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王焱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专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王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王焱

王焱表示,传统艺术需要在新的时代进行自我迭代,这是艺术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法门。我们要用今天的话语、今天的思维、今天的生活方式重新激活宝藏的威力。“我心中理想的公共艺术要兼具公共性与个体性,兼具观念传达的深刻与艺术传达的生动,在艺术精神和公众趣味之间取最大公约数。”

打开城市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的新窗口

近年,广州提出要在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 金融城—黄埔湾、白鹅潭和广州塔—琶洲培育和做大做强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长隆商圈耀胜新世界广场将把艺术购物中心K11纳入到大型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这也使得艺术商业和艺术地产迎来风口。

珠江新城艺术购物中心K11,是广州市民较为熟悉的艺术商业的标志性存在。在王焱教授看来,艺术商业和艺术地产的建造需要大量的资本和资源,往往是城市的高地,甚至是地标,可以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品味。“一线城市很高冷,但广州很温暖,体现在语言、饮食、消费、人际沟通、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对普通市民的友善。艺术商业让艺术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精英圈层溢出,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将艺术鉴赏这样一件高高在上的、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演变成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用触目可及的艺术愉悦自我、温暖自我、升华自我,成为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这很符合广州的城市精神。”

 艺术商业为艺术家走向大众、为艺术走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艺术商业为艺术家走向大众、为艺术走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王焱表示,“广州的城市叙事,既要有城市之巅的高度,也要有城市之腹的温度。期待艺术商业成为打开城市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的新窗口,打造有高度的温暖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艺术空间的公共性,让各个社会阶层的公众都有获得感,让忙碌的都市人更便捷地享用到多维度的审美愉悦,收获高质量、高饱和度的时间。”

对于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王焱认为,“艺术有超功利、超越商业性的一面。在真正的艺术精神看来,如果你因看到一副画而感动得流泪,你就已经在生命中拥有了它,未必一定需要把这个艺术品据为己有。”

“另一方面,艺术和商业也存在互利互生的关系,能够双向赋能。艺术商业为艺术家走向大众、为艺术走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原本比较小众的审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社会传播,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撑。同时,艺术的介入,会对商场和人居环境的功能与调性进行空间升级。艺术虽然不是人类的必需品,但却是人类的营养品,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启示,能够让人活得更美、更深邃。艺术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的可能性,能帮助我们从庸常的有轨电车式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另一个时空,可以是杏花春雨的清新,也可以庄生梦蝶的奇幻。”因而,在王焱看来,艺术在商业综合体中承担了重要的审美愉悦功能。

有人说,艺术商业是有钱人的游戏,让艺术介入城市生活空间,其实就是在追求小资情调。

对此,王焱指出,艺术商业和纯粹艺术还是存在距离。对于艺术商业来说,商业是本质性诉求,是第一性的,艺术只是手段。所以艺术成为商业的一种符号,小资情调受到商业的热捧,这很正常。但艺术商业让商业以一种更柔软、更具精神性的姿态呈现,确实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美学气质和品味。艺术商业的目标销售群体或许是有钱阶层,但也让公众搭上了审美的便车。“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我们不应苛责商业机构去承担政府或艺术家的职能,但如果商业机构能够对艺术精神本身抱有更多的尊重,则会赢得更广泛的社会美誉和更长久的商业利益。“我也相信,能够真正懂艺术、爱艺术,用艺术为自身赋能的企业,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最终亦能得到时间的回馈。”

传统艺术需要在新的时代进行自我迭代

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当代艺术已然是引领时尚潮流和吸引流量关注的重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随着当代艺术大张旗鼓在各类商业综合体和住宅楼“登场入室”,传统艺术是否面临着被日益边缘化的尴尬?

王焱认为:“我们可以把艺术大致分为三种形态: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常思想的反叛批判而在呈现出丑怪的审美形态。当代艺术的装饰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商业展示的更多的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非常明显,它代表着一种潮流和趋势,大众和年轻人是其主力军。当代艺术的日常性、实用性、装饰性、时尚性、革新性为城市之美注入了新活力,但艺术精神的深度和高度亦是其短板。”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门口的公共雕塑。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门口的公共雕塑。 

至于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王焱认为:“传统艺术需要在新的时代进行自我迭代,这是艺术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法门。传统文化就如同苏东坡讲的“无尽藏”,但“以古用古”不是这块宝藏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要用今天的话语、今天的思维、今天的生活方式重新激活宝藏的威力。当今国潮风,就是传统艺术与时尚潮流交融碰撞的结晶,其的兴盛也印证了传统艺术可以常新长青的生命力。

近年,一些公共场所的艺术介入也引发过丑怪、低俗、暴力等争议话题,这与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明显存在冲突。

“公共场所的艺术之所以‘丑怪’,大致有三种原因:一种是某些艺术家的审美能力低下,甚至远低于一般大众水平;一种是某些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很先锋,审美能力也超越于时代,当下大众一般接受不了;还有一种是某些艺术家本身审美能力平庸,却以先锋形态伪装自己,故弄玄虚。”王焱表示,“既然是公共艺术,当然要有公共性,就要尊重公众的审美趣味。我心中理想的公共艺术要兼具公共性与个体性,兼具观念传达的深刻与艺术传达的生动,在艺术精神和公众趣味之间取最大公约数,尽可能地能让公众能够比较直观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生命启示,在审美中实现自我生命的慰藉和超越。”

00:22

(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王焱,时长共22秒)

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王焱寄语广州城市发展

专家简介

王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著有《得道的幸福——庄子审美体验研究》《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参编教材《中国文化精要》等两部。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主持全英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灵疗愈”。在广州新闻电台和花城FM APP开设国学专栏节目《王焱的国学天地》。广州知名文化品牌“羊城学堂”“中山讲堂”“开卷广州”主讲嘉宾。

【文字】柴亚娟

【视频】柴亚娟 付宗亮

【监制】冯善书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冯善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