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刘立昌: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案

广东中医药
+订阅

▲刘立昌,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兼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刘立昌崇尚经典,主研伤寒,重视正气,注重脾胃,推崇方证对应,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主编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果多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杨某,女,时年51岁,2013年3月6日初诊。

发病过程:2周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微咳,服“康泰克”、“头孢”类抗生素及多种清热解毒中成药,鼻塞、流涕之症减轻,现咳嗽较多,有少许白痰,伴纳差,恶心,头晕,乏力,口苦或口淡,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细。

【首诊证候】

主诉:咳嗽2周。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外感咳嗽。

辨证:气虚感寒

治法:治宜益气健脾、解表散寒。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15g,党参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5g,炙甘草10g,淡豆豉20g,茯苓15g,麦芽20g,鸡内金20g。

服4剂后,自觉神清气爽,咳嗽即止,头晕乏力等症明显减轻,食纳改善。

按语:

外感咳嗽,起手则用补中益气汤,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仅有淡豆豉、柴胡,且柴胡在此方主要作用是升阳,而非解表,是否会闭门留寇?其实张仲景《伤寒论》桂枝人参汤已给出了答案:“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病外感寒邪之后,清热药服用过多,损伤脾胃,损伤正气,正是“外证未除而数下之”,彼则用人参汤(即理中汤)温中益气健脾,桂枝解表;此则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淡豆豉解表,方虽不同,其理则一。表解里和,诸症自除。

刘主任认为,补中益气汤药性升散,不加祛邪药,本身亦有涌邪外出的作用。如王旭高所云“补中益气汤原为外感中有内伤一种者设,所以补伤之未及,非补虚方也。今人于外感中毫不敢用,而于内伤辄任意用之,则失东垣之遗意矣。虽曰补气而非发汗,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则最所宜也”。故外感咳嗽初起亦可用之。

(本案编写:张李兴)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指导专家:刘立昌 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