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答卷|坪山街道创新党建引领,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南方都市报
+订阅

新时代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如何高效开展?治理和服务如何提升才能匹配新业态、新群体?解锁基层治理“密码”,坪山街道的努力从未止步。

从物业小区党员“双报到”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建实效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再到“筑巢暖蜂”,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近年来,坪山街道的基层党建作出了许多探索,也收获了不少成效。


小区党员“双报到”破解“基层难”

坪山街道深业东晟时代花园小区业委会的成立,是小区“双报到”党员用脚步一户一户跑出来的。

6次全覆盖“地毯式”扫楼,24小时轮流值守,小区党员一呼百应,自觉利用下班时间,一户一户敲门讲解,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投票、妥善保障了居民参与率。让这个拥有2000多户业主的大型花园小区,在十天内选出了“红色业委会”,实现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业委会委员党员比例达100%,小区业主自此有了“当家人”。

当前,坪山街道集中了全区大部分花园小区,群众诉求领域广泛、问题多发,而这些光靠街道及社区,无法让服务面面俱到。小区党员“双报到”模式这一形式的出现,成为坪山街道助力“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治理模式推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切口。

当面临突发疫情状况时,“双报到”机制让基层有了更坚实的人员队伍和资源保障。据统计,坪山街道前后共有2160余人次党员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政策宣传、测温扫码、秩序疏导、第三针疫苗接种动员等服务。

让“双报到”党员成为模范居民先锋、民情收集先锋、政策宣传先锋、纠纷调解先锋、志愿服务先锋、疫情防控先锋,已成为坪山街道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破题基层治理难题的“密匙”。


两新组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今年4月,一场特别的线上招聘会在坪山区坪山街道创新广场举行,这里集聚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等253家企业,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化身“主播”,直播发布1500余个招聘需求,并向50多所高校推送。

助推人才与产业对接,是坪山街道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的措施之一,今年,坪山街道推出产业链党建“创新大讲堂”,通过邀请企业负责人和党员骨干参加“产业链党建”线上直播和线下课堂,开展人才招聘、政策宣讲、产业分析、实践课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行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催生“链”式效应。

除了线上招聘及政策宣讲,在线下,坪山街道还为企业定制产业链党建实践课表,将党课与产业、行业分析研讨相结合,开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主题课堂、“行走的红色课堂”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园区“两新”党员话发展、当先锋,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补齐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短板,提升园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将更好地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坪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从2021年至今,坪山街道累计服务园区企业超60家,累计审核226批企业申请材料、租金补贴金额合计约959万。创新广场园区党委也先后获评“深圳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坪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筑巢暖蜂“新群体”融入“大格局”

城市蓬勃发展背后,催生出以快递外卖小哥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何做好这一群体的党建工作,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一道新课题。

今年,坪山街道首个箱式一体化“暖蜂驿站”在创新广场园区正式启用,站内配备有空调、饮水机、wifi、应急救助包、AED、图书、雨衣雨伞等日常物品,链接了10余家爱心商户每日主动提供免费餐饮等特色服务,为新兴领域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加油站”。

同时,暖蜂行动也正在同步开展,发放“暖蜂礼包”、为外卖、快递小哥购买意外受伤住院保险、开展读书会、徒步行走、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内容,丰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参与感与幸福感往往相伴相生,坪山街道还探索实施积分兑换制度,引导快递、外卖小哥参加志愿服务。探索开展积分兑换“微心愿”活动,发动机关、园区企业、爱心商户认领实现,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毛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