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4月,大埔农商银行挂牌开业,成为梅州市首家成功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至2018年底,其余农信社全部完成改制农商银行工作,梅州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任务的地级市。
在改革浪潮中孕育而生,在时代奔流中成就使命与梦想,梅州辖内各农商银行跬步不休。至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总资产847.63亿元,各项存款718.09亿元,各项贷款448.94亿元,存贷比62.52%;存贷款市场份额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该行是梅州市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服务根基最深,与社区、三农、小微企业联系最紧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作为扎根本土的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服务县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地方百姓,为各行各业、千企万家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党委书记卓仲宇表示,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坚持把普惠金融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方向,坚守支农支小、支持农民致富的初心,致力于做有温度的百姓银行。
改制不改向▶▷
积极履行“地方金融长子”职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重头戏,涉及“农信社改革”的话题,近年来被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
早在2012年,大埔农商银行挂牌开业,成为梅州市首家成功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2015年,平远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农村信用社改制,重要的是转换了经济体制、激发了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梅州市的探索中,已经有成功的案例。
直到2018年底,梅州市全面完成农商行改制任务,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任务的地级市。
“梅州全面完成农商行改制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梅州强力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市的生动体现,为推动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卓仲宇说。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货币市场运作平台,不断拓宽业务发展渠道,提升盈利能力,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和实现更高的分红收益。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履行“地方金融长子”职责,坚守支农支小、支持农民致富的初心。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履行“地方金融长子”职责,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本土银行,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加强政银企合作,全面融入和服务本地经济发展战略,聚焦全市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重要产业发展,主动加强政策衔接、项目培育和资金对接。
如支持综保区二期建设项目、五华县南沣山养生养老生态园项目、广东潮客小镇(一期)等政府重点项目。截至6月末,为全市重点项目授信25.48亿元,支持地方政府重点项目40个、贷款余额为17.91亿元。
立足“农”字当头,作为一家深耕梅州农村金融阵地多年的金融机构,近年来,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顺应着乡村振兴的新需求、新业态,多措并举为梅州乡村振兴赋能点“金”。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赋能点“金”。 受访者供图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坚守支农支小、支持农民致富的初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理想,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农商力量。”卓仲宇说。
党建促转型▶▷
推进普惠金融向深向实发展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提高政治站位,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积极探索创建有梅州特色的‘党建结对共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综合治理’模式。”卓仲宇说。农商银行系统始终把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放在首位,通过上下联动、层层推进,实现党对金融业务发展全覆盖,为银行的创新发展强筋健骨。
一方面是党建共促乡村振兴。今年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实施“1+1+3”党建共建共促乡村振兴工程。通过“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开启“党建+银村合作”新模式,同时实施一支部、一体机、一特派、一平台、一授信“五个一”工作法,构建“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的乡村服务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支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将紧扣“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重点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主动对接“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等系列培养工程的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客户群体、行业特点和需求差异,积极开发行业专属金融产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响“梅字号”品牌。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销售渠道、产品情况和发展前景,询问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建议等,提供“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对接服务,提升服务的适配性和满意度。如五华农商银行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网格片区走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实户户通走访建档和业务营销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据了解,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充分发挥“小法人、大系统、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等优势,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缩短等“贷”时间,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如梅州农商银行通过对金柚产业产品进行流程再造,让大额免抵押信贷产品——柚农宝、柚商贷以“科学授信、简化流程”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柚产业授信的可获得性与便利性。
扎根主阵地▶▷
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
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政务通、信贷通、理财通、信用通、销售通)工作是广东农信的头等大事。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主动向各级政府汇报,争取支持,由政府层面下发户户通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工作组织和运行机制两项顶层设计,实现“政策+资金+信息+人才+技术”五个方面的资源整合,探索一条“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农商银行+小微企业+农户”合作多赢、一齐发展的农村金融新路子。
从去年初开始,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党委就扎实推进“党建+金融”工程,与梅州市金融工作局积极探索梅州特色“党建结对共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综合治理”模式,其中,“金融特派员”工作是党建结对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21年以来,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以全面启动“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重点,以试点实施信用村建设和“金融特派员”进村、进社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党领导数字化时代“勤劳金融”发展新路子。
截至今年6月末,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已派驻“金融特派员”1603名,服务2258个行政村及社区,覆盖率达100%。
今年7月8日,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动金融特派员与辖区派出所民警联合起来,充实了全民反诈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贡献农商力量,同时也延伸了金融服务触角,提升了群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党委、辖内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省联社“1+1+3”党建共建体系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党建共建工程,积极落实党建共建全覆盖,推进金融人才进村全覆盖。
截至3月底,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开展政银党建合作签约,已完成镇(街道、管委会)党委共建数114个、行政村党支部共建数2048个、社区党支部共建数210个,覆盖率均达到100%。
下一步,梅州市农商银行系统将结合实际情况,引导“金融特派员”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作,积极构建“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乡村服务新格局,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农商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卓嘉琳 张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