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废塑料是可回收垃圾还是有害垃圾……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分不清垃圾类别,以至于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
对此,茂南区政协党组将“扎实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列为年度民主监督计划。2022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茂南区政协组织委员围绕《茂名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聚焦身边、周边、路边,与政府部门、街道社区负责人、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等座谈交流,深入居民区、办公区、公共场所、民教区、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和集贸市场等七大垃圾产生源单位等,监督调研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情况。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厨余垃圾“破袋”问题。很多市民提出破袋十分麻烦,这一过程不仅容易弄脏双手,还会导致垃圾桶散发臭味。针对这一难题,委员们建议:通过完善可降解塑料袋的产品标准及规范标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厨余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中来。
“好不容易做好了分类,垃圾车来了又一起装走了。”在民主监督中,许多市民反映“混装混运”影响着人们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情况。委员们建议,以强化全过程管控为核心,在优化前端垃圾收集设备布局、功能、标识基础上,完善中端与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回收网络、运输模式,建立后端环保生态科学综合处理设施,推广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
在监督中委员们还发现,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有待完善,存在着垃圾收运路径碎片化、垃圾流向模糊、对废玻璃瓶等低价值可回收垃圾回收意愿不强等问题。对此,委员们支招:由镇(街道)统筹,居委会或小区物业负责,在每个居住小区(村)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交投点,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将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收集运输。
委员们还建议,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与信用评价挂钩制度,将生活垃圾分类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针对不施行生活垃圾分类以及侮辱相关工作人员等行为,研究制定惩戒措施;针对垃圾分类开展“月评季检”“末位约谈”考评制度……当前,茂南城乡垃圾分类工作正有序推进,民主监督也将一直在路上。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杨金凤
【通讯员】谭金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