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十年磨一剑,“金融+科技”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

成立34年以来,每1000个中国人就有1个平安人,每7个中国人就有1名平安客户,每天缴税2.8亿元、赔付5.6亿元、服务252万件……这是平安的一天。只争朝夕,平安用34年走过了西方保险市场近200年的路。  

作为发轫于蛇口,与深圳经济特区同呼吸、共成长的综合金融龙头级企业,中国平安目前总资产已突破10万亿,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位列《财富》世界五百强第16位。  

  聚焦产业、健康、教育三个扶贫方向,平安持续推进“三村工程”项目。

聚焦产业、健康、教育三个扶贫方向,平安持续推进“三村工程”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整整十年,平安一直坚持做对了哪些事情?  

近10年来,平安开创性提出“金融+科技”布局,最近又推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在全球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中,平安利用科技赋能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增长。  

科技引领▶▶  

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压舱石”  

一群黑白花灰的奶牛有序进入一个巨大的转台开始挤牛奶,与普通牧场不同的是,这个牧场是内蒙古的一个智慧农场,工作人员已为牧场中的所有奶牛安装上穿戴式设备,结合AI摄像头,可实时监测奶牛的生理特征、身体状态、活动轨迹等。  

屏幕左上角显示此刻监测的时间是2021年10月21日下午4时27分07秒,具体地点是蒙牛牧场2号牛舍西门。  

这是平安银行2021年对公暨风险开放日上,该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在深圳现场播放的一段实时视频。  

“通过星云物联网,银行可以掌握此类农业实体的真实生产能力,通过养殖贷等创新产品,为农业实体提供单户最高8500万的融资。”李跃称,“星云物联网帮助银行监测到贸易交易是否具有真实性,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大幅提升了实体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能性。”截至目前,“星云物联网”已帮助供应链上成千上万的企业获得及时的金融服务。  

“星云物联网”只是平安利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一个案例。作为一个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平安近十年一直在坚持的就是“科技+金融”转型。  

未来任何竞争的成败都取决于数据化的能力。在这样的命题下,平安积极运用数字科技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压舱石”。近十年来,平安提速科技发展,并提出“全面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转型引领业务发展。在平安第四个十年战略中,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平安利用数字化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实践带来系统变革。  

在“科技+金融”的转型战略下,平安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累计投入千亿元自建科研体系,核心科技专利数已超3.2万,金融科技、数字医疗科技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1100项,累计达32512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7929项。  

持续大量的研究开发支出,推动科技赋能各项主营业务并取得显著成效,使得平安始终在行业内处于领跑者地位。  

全面数字化战略▶▶  

助各主营业务质效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将“科技引领”作为战略转型的驱动力已成为平安上下的共识,“全面数字化战略”也在银行、寿险、产险等主营业务板块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效。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通过打造技术能力、数据能力、敏捷能力、人才能力、创新能力“五项领先科技能力”,为数字化经营提供支撑。2021年,平安银行数字化经营项目共推进建设九大项目群,50个子项目,上线了4849个数字化场景。其中,零售已从最初的“AI银行”发展到涵盖综合化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开放银行的“五位一体”。以“空中柜台”为例,细分为“口袋银行全自助办理”“口袋银行自助+远程视频审核”“线上预约+线下敏捷审核”三大类服务模式。目前,“空中柜台”已覆盖98%以上的网点非现金业务。  

平安人寿数字化转型已覆盖产品、销售、服务、运营等六个方面。其中,在理赔环节,“闪赔”实现从申请到支付30分钟内完成赔付,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试点开展“免材料·省心赔”模式;在业务办理环节,打造“在线自助”等核心能力,实现99%保单业务通过线上办理,94%保全业务在线自助完成,最快用时仅1分钟。  

再如,平安产险则通过数据驱动客户经营线上化,助力汽车服务生态圈搭建。卫星遥感、无人机、气象预警及灾害监测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险招标、气候预警、查勘定损等方面,在湖北水稻病虫害、台风“烟花”等重大案件的查勘定损中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方面,平安产险利用智能单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理赔定责定损等环节,全年节约人工作业审核耗时152万小时,大幅缩短用户等候时间。  

平安智慧城市业务运用科技全面助推新时代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165个城市、174万家企业、1.4亿市民。  

如今,像这样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蝶变,已经在平安的业务版图上遍地开花,处处赋能。  

当下,平安正在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同时,聚焦“大金融资产”与“大医疗健康”,向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迈进。伴随新的风口,平安汲取多年深耕保险和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正在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医疗板块有望成为公司下一步的业务增长极。  

链接  

累计投入逾5.9万亿服务实体经济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平安应坚守回馈社会之初心,让发展有温度,与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同频共振。这十年来,平安有两个“坚守”始终未变:一是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二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局。截至2021年末,平安集团已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并不断提升质效,积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在保险领域,截至去年末,平安已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元,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元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  

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平安累计已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和项目提供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目前平安已累计为大湾区重点建设项目投放保额超5000亿元。其中,平安智慧城市围绕大湾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就业创业、旅游服务等应用场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站式服务专区,打造掌上“城市服务大脑”;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港口集团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平安产险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超过2万个,包括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深中通道、赣深铁路等特大区域交通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此外,平安责无旁贷投入脱贫攻坚战。聚焦产业、健康、教育三个扶贫方向,平安持续推进“三村工程”项目,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惠及超过90万重点帮扶地区人口;在全国升级乡村小学1054所,培训村小教师1411名,惠及学生30万余人;升级乡村卫生所1228所,培训村医11843人;通过“平安健康守护行动”,组织乡村健康体检,免费疾病筛查,覆盖全国11万人。

【撰文】谭冰梅  

【来源】南方日报

(受访单位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