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16个镇(街)迎发展新机遇:“镇”能量齐释放 同城化“加速跑”

南方+

10月1日,遂溪县迎来一件大喜事——遂城街道、附城镇正式揭牌成立。这是遂溪县委、县政府实施“1+3+6”行动计划,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遂溪草潭角头沙风景区游人如织,遂溪工业园里工厂机器运转不停,田野上稻香扑鼻,遂城街道、附城镇正式揭牌成立……一幕幕场景,背后蕴藏着遂溪各镇(街)携手奋进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闯劲。

取得“中国醒狮之乡”“中国第一甜县”“全国首个国际长寿养生基地”等荣誉,去年9月底,遂溪首次提出要深入推进“1+3+6”行动计划,加快与湛江市区同城化发展,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其中,“1”是将遂溪主城区品位提升;“3”是谋划滨海新区、滨河新区和北部湾旅游新区三个功能区;“6”在遂溪原有5个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再规划1个北潭港工业园区;两个“+”分别是大交通、大数据,将“1”“3”“6”从物理联通和虚拟联通上串联起来。

遂溪16个镇(街)是“1+3+6”行动计划实施的主阵地。镇(街)兴则全局兴,乘着东风,遂溪各大镇(街)谋定而后动,朝着既定目标落子,用辛勤的汗水壮大镇(街)“体格”,以“绣花”功夫更新镇(街)“肌理”,不断向城镇化目标迈进。

一年可以改变什么?一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记录着遂溪绘就蓝图的足迹。奋楫扬帆立潮头,恰逢“1+3+6”行动一周年之际,遂溪16个镇(街)承载着群众的希冀,交出了怎样的一张答卷?

郭龙碧 摄。

加强组织引领

激活村居新动能

走进遂溪县城月镇吴西村,一片广袤无垠的田野点缀在绿水青山间,整洁通畅的道路蜿蜒其中,将诗画与美景串联,村落房屋错落有致,百姓怡然自得,红色文化公园里,孩子们奔跑嬉戏。

这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此前很难在吴西村见到。近年来,针对党组织弱化、人心不齐等问题,该村成立以村老干部、老党员和外出离休干部为主的理事会,鼓励外出工作人员和爱心人士参与乡村治理提升工作。

上下一心是村庄发展致富的法宝。近几年,乡贤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建设吴西村红色文化公园等项目,并多次举办寒冬送暖、九九重阳节敬老孝亲活动,温暖村民的心。在村庄保洁方面,吴西村通过文明户评选和保洁员评优,倡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形成村庄常态化的卫生清洁管理长效机制。

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县得名始于唐天宝二年(743年),下辖16个镇(街),有村(居)民委员会349个。如何激活各城镇村居新动能,是遂溪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近年来,遂溪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遂溪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村”,建成一批干净整洁美丽新农村,探索建设下洋村乡村振兴遂溪样板。

步入距离遂溪县城15公里的下洋村,一座座崭新的红色建筑错落有致,诉说着当地发展的红色故事。下洋村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投资”,以红色之路为宣讲教育起点,串联红旗广场、初心广场、东征支队指挥部遗址、朝东公祠、东征支队誓师地遗址等红色教育点,发展出“基层党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实践。

依托该模式,下洋村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以东征红色文化为主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发展为动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出一条具有遂溪特色的“下洋模式”乡村振兴之路。为破解美丽乡村“有点无线、有线无面”难题,遂溪镇街尝试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发挥村庄的不同优势,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

这一年来,杨柑镇“一带一片100个点”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取得卓越成效。新埠观鸟长廊、甘来天然滨海大浴场等沿海景点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热地,火龙果“灯光秀”景区变身网红打卡地,钟竹筠故居、老麦村革命展览馆等红色旅游点日趋成熟,河图仔古村落文旅建设、杨柑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步入实施阶段。

完善基础设施

释放交通红利

遂溪三区之一的滨海新区,紧邻湛江调顺岛,具有借力湛江交通区位格局的天然优势,将与湛江精准对接,实现线路共组、要素共建、品牌共塑、客源互动,推动产业升级。

黄略镇是滨海新区建设的主战场。高位推动下,黄略镇将滨海新区的建设纳入党委议程,推动遂溪与湛江市区实现规划协同、交通协同和城市协同“三协同”发展。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遂溪打通县城—市区城市快速通道,加快建设遂溪大道,开展湛江大道与遂溪大道连接线工程路线施工。

释放交通红利方面,黄略镇全力推进征拆工作,基本完成茂湛高速扩改建、湛江大道连接线、遂溪大道、河东大道、输油管道等省市县重点项目的征拆工作。

遂溪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完成遂溪大道黄略镇范围内的改路、改渠工程,加快交通监控、房地产接口工程,配合市公路事务中心加快推进遂溪大道与湛江大道连接线工程。

不同城镇因地制宜开展交通建设,编织好遂溪交通这张网。

乌塘镇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成立大交通建设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省设计院等单位对国道207线至X685段公路经乌塘镇路段的实地调研、规划,科学提出公路设计路线可行性意见,加快推动公路前期工作。

草潭镇投资400万元修缮改造红坎桥、路塘一桥、路塘二桥3座危桥,并建成通车,缩短当地居民的通行时间,保障通行安全。

此外,遂溪进一步完善建设渝湛发展高速、玉湛高速、沈海高速等快捷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覆盖遂溪县城、黄略镇、洋青镇、岭北镇、建新镇、城月镇等地区高速公路,西部规划雷州半岛西线高速公路和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西延线两条高速公路。

乌塘镇完成农村硬底化道路43.3公里,拓宽路面约2公里,“村村通”道路硬底化达到100%;草潭镇修建“四好农村路”,总长共2.87公里,投资143.5万元;岭北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50条村庄安装260个电子眼,利用监控大数据提升调度指挥实效……

阡陌变通途,巨变在“路”上。细微之处见功夫,遂溪各大城镇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让交通从通达实现到通畅,串起乡村振兴新“途”景。

当前,遂溪加快构建“二环四通”交通格局,试图畅通北潭港工业园道路,建立“快行慢旅”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成集快速、通达、休闲为一体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内部交通通行能力、通达性和慢行系统。

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遂溪湛川美荔成功上榜。遂溪乌塘镇湛川村是荔枝核心产区,被评为“广东荔枝湛川河万谷示范基地”。通过挖掘当地种植历史、地理和技术等优势,乌塘镇实施“一村一品”振兴战略,让口感清甜的荔枝销往更远的市场。

去年,乌塘荔枝加入广东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总行动。借力数字营销,乌塘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文旅融合发展等模式多措并举宣传、推介、销售湛川河谷“仙品荔”,提升知名度。

下六番薯、遂溪(药用)广藿香、遂溪(新鲜植物)广藿香、遂溪海红米、遂溪火龙果、遂溪百香果、遂溪番薯……掰开手指细数各种农业特色品牌,它们奠定了遂溪全县公共品牌宣传推广基础。现代农业稳中向好的遂溪,成功申报、注册和认定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让更多遂溪农产品走到聚光灯下。

近年来,遂溪越来越多的城镇以农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利用当地特色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品牌培育,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

乘着RCEP的东风,界炮镇圣女果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年产值达5亿元。其中,界炮镇江头村逆袭成为“亿元村”,西湾村获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目前,界炮镇依托圣女果成功打造万亩产业示范基地,并不断延长圣女果的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为了不让采摘后的圣女果腐烂,江头村引入“田头智慧小站”,实现圣女果田头采摘、清洗、分拣、加工、包装、预冷和冷藏等环节。

作为久负盛名的农业大县,遂溪耕地面积大,农业人口众多。去年,遂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农业产值达113.5亿元。两岸一抹平原,沃土千里,雷州青年运河贯穿其间,为遂溪成为“中国第一甜县”带来底气。

北坡镇是甘蔗的主产区,面对人工成本和外来糖制品的冲击,北坡镇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北坡红糖获批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称号。以全国首个甘蔗主题公园、鱼龙湖度假村、八仙湖生态园为载体,北坡镇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同时北坡镇举办对接RCEP网络文化节,让北坡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一滴汗珠摔八瓣”的辛勤劳作成果,在鼠标轻轻一点中,拓展销售渠道。随着遂溪获评“国务院农村电子商务激励县”和“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遂溪不断拓展电子商务新渠道,使遂溪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为遂溪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

奏响工业强音

推动产业现代化

如果说农业夯实遂溪发展,那么工业便是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存在。

遂溪工业化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土地欠缺、产业难以集聚、企业小散乱等发展难题无一不是“拦路虎”。面对此情景,遂溪县六园赋能的理念应运而生,用系统化的思维、差异化的眼光,向生产空间要质量。

在“1+3+6”行动计划的引领下,成立于2009年的遂溪县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岭北园区、白坭坡园区、洋青园区、燕子窝园区、城月园区、北潭港园区“一园六区”发展格局。

穿梭于遂溪工业园区,处处热闹非凡,室内工厂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室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演绎“速度与激情”。翻开地图一览,不少工业园区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城镇中,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土地和交通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通过工业化、数字化、生态化赋能,围绕智慧产业园的整体定位,各功能产业园分工合作、集聚发展、分类推进。六大园区具体如何分工,统一推进?相关人员表示,要加快推动现有白坭坡、燕子窝等现有园区提质升级,着力推进岭北工业园、洋青工业园、城月工业园等园区扩容工作,力促北潭港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

工业基础较好的岭北工业园位于岭北镇,园区已初成规模,在2018年被确认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定位为智造综合产业园,巩固现有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近年来,岭北镇不断对岭北工业园提质增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发展工业经济,并利用工业经济反哺农业,深入融合一二产业。

处在发展初期的洋青工业园,位于渝湛高速公路洋青出口北面,总体规划面积5497亩,定位为大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食品、中药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致力打造遂溪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高地。据介绍,目前该园区已入驻正大集团、天地壹号饮料公司、广垦(湛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家企业。

今年以来,洋青镇以洋青工业园区为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园区扩容增效,推进天地壹号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据介绍,洋青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3亿元,同比增长3.7%;洋青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2.5%。

以工业振兴为支撑,界炮镇加强港区联动推动经济加速起步。界炮镇良好的水陆交通优势和砂石等资源优势,让规划建设中的北潭港产业园早实现“开门红”。目前,作为遂溪县头号产业——投资超百亿元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当地已成立专班实行“提级管理”,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园区规划建设,同步加快推进项目首期1750亩用地征地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促项目年内开工,加快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火车头”。

建设美丽圩镇

打造亮丽风景线

红土农田连成一片绿色海洋,周围村落分布有序,在遂溪县西南部的河头镇,圩镇乡村没有工业气息的特点,构成了这座传统农业大镇的独特风貌。

作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教育强镇”“卫生先进镇”,河头镇积极推进美丽圩镇创建工作,依托圩镇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在空间上作出“三轴示范”的规划,推动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其中,一轴即省道S375红色文化示范带,以镇区为龙头带动,沿线串联河头门户、小镇客厅、革命使馆、圩镇整体提升等重要建设,形成河头镇形象展示的景观大道。二轴即省道290文旅融合示范带,以串联两条全国文明村(双村及油河塘村),打造以全国文明村村貌、东坡文化、慈孝文化为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带。三轴即乡道722至虎溪村农业产业示范带,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打造有机结合采摘、农业科普、旅游观光、大规模种植,形成农业产业示范带。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河头镇成立美丽圩镇创建工作专班,多次与村委会、商户群众商议事情,发挥不同群体在圩镇治理中的作用。2021年以来,专班共出动1000多人次在圩镇范围派发宣传单张5000张;镇综合执法中队对圩镇街道铺面进行综合整治50余次;发动200余户商户自觉拆除违规广告牌200多处。这座蓄力已久的小城,跑出美丽圩镇建设加速度,是遂溪深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遂溪城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深入推进,城市品位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成功入榜“2020中国最美县域”“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县”。

聚焦提升城市化水平,遂溪县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抓好城月、北坡、杨柑等中心镇建设,发挥中心镇辐射集聚功能,有序开展中心镇、镇中村、镇郊村改造建设,夯实遂溪发展根基。

如今,16个镇(街)各出奇招,不断扮靓圩镇颜值,试图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一幅幅美丽圩镇的画卷在遂溪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开。

城镇要如何做到与城市规划相符合,助力镇区发展?处在遂溪东南部的建新镇不断拓升建新主城区,加快镇区“三旧改造”工程,在原有工业基础上,规划建设同畅环保科技工业园,推动乡村振兴。

未来,建新镇融合民生和文旅元素,计划在镇区中心建造一体化商业圈,将食品、日用品、菜市场等进行融合,提高出行效率。同时建新镇计划建设苏二村东坡古镇旅游功能区,通过不断整合辖区内文旅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与商业、教育、工业、农业等业态协同发展,探索一条具有东坡特色的古村落路径。

擦亮滨海旅游

增添文化气息

“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是近年来遂溪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长寿文化、醒狮文化、儒家文化、滨海文化……种种文旅资源的融合,让遂溪文旅特色更加鲜明,打造出一个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遂溪旅游特色品牌。

今年国庆黄金周,遂溪旅游再掀起一波热潮,不少市民游客相聚遂溪北部湾旅游新区。据草潭角头沙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游客越来越青睐于乡村滨海旅游,尤其是黄昏时分,可见沙滩上人来人往,不少市民游客迎着海风,观海漫步。

遂溪北部湾旅游新区位于遂溪县西海岸,是遂溪县贯彻落实“1+3+6”行动计划,打造全域旅游重要发展极,推动滨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而成立的旅游新区,囊括遂溪江洪镇、乐民镇、港门镇、草潭镇、杨柑镇、界炮镇6个乡镇。

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遂溪北部湾旅游新区风景甚好,文化气息甚浓。放眼望去,遂溪沿海各镇资源并存,构成北部湾畔独特的旅游优势。

在界炮镇,广东南路武装力量的源泉老马起义旧址、圣女果生态农业园、北潭红树林等旅游资源引人入胜;到杨柑镇,杨柑布政火龙果基地、老麦村革命史馆、甘来后塘村古树公园为游客奉上原生态的盛宴;

国家二级渔港草潭港、角头沙风景区美景不断跃入群众视野,传播于网络间;港门镇黄屋湿地公园、港门埠、石角埠、吴家村千亩龙眼、荔枝摘采园等成为新晋旅游打卡点;

乐民镇的黄学增红色教育基地让游客体验式学习;

被誉为“湛江马尔代夫”的仙裙岛、有千年历史的江洪古渔港、独具特色的天光鱼市、雷州半岛第一村鲤鱼墩贝丘遗址坐落江洪镇……

自今年3月份遂溪北部湾旅游新区成立以来,被纳入区域中的城镇纷纷掏出自身家底,铺开“施工图”,与兄弟城镇齐手并进,为遂溪打造一座蓝色旅游新地标。

依托北部湾旅游新区建设指挥部,江洪镇整合文旅资源、红色资源,鼓励乡贤投资,开始建设江洪肚村观光栈道,并在原有渔港经济基础上,增加天光鱼市、冷链保鲜、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延长产业链,探索一条具有独特魅力的江洪之路。

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乐民镇大力开发文旅资源,围绕黄学增红色教育基地、乐民千户所城等文化元素,致力于打造“党味浓、产业旺”的“红色村”示范点,筹备建设红色大讲堂,提升游客接待能力。

今年以来,港门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陈泽武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允升为副组长的北部湾旅游新区港门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滨海旅游小镇,为打造遂溪北部湾旅游新区添砖加瓦。

聚焦

遂城街道揭牌成立

西溪河、源水河缓缓流过遂溪主城区,为遂溪这座古县增添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围绕主城区品位提升的目标,遂溪全面清点现有老旧小区,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

一座老城,正走在蝶变的路上,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遂城镇老旧城区改造分为7个市政项目进行。以遂城镇一、二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将对一片区中山路、府前路和滨河北路(学增路—207国道段),以及二片区文东路、人民路等进行改造,总投资2.4亿多元,总长度6.66公里。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遂溪县遂城镇设立遂城街道和附城镇的函》,撤销遂溪县遂城镇,设立遂城街道和附城镇。10月1日,遂城街道、附城镇正式揭牌成立。

遂城街道辖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46.4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建设路97号(原遂城镇政府驻地)。附城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18.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遂廉路288号(现附城中心小学所在地)。

消息一出,当地群众欢欣鼓舞,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自豪。

设立遂城街道和附城镇这一举措,不仅结束遂溪此前没有设立街道的历史,开启崭新的篇章,还有利于营造新的发展优势,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理顺遂溪县镇(街)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为城区扩容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年来,遂城街道党工委激活红色引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基层网格设置,凝聚社区“大党委”力量,在探索经验中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针对遂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问题,遂城街道打造2万平方米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净化,并实施长度达4.6公里的水域修复工程,让水生态条件差的河道向好发展,打通城市“微循环”。借助科技手段,遂城街道加强河道规范管理和监测,建设118套监测系统。

根据遂溪县重点项目建设需求,附城镇在原遂城镇的框架下,完成工业园区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征地任务896亩,推进遂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打造2万平方米人工湿地,并扎实推进行政区划变更交接各项工作。依托自然禀赋和农业优势,附城镇将立足新起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袁臻、附城镇党委书记陈泽和表示,今后将紧紧围绕遂溪县委、县政府“1+3+6”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力推进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民生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镇(街)书记话发展

遂溪县委副书记、城月镇党委书记沈东宇▶▷

我们以乡村振兴政策为契机,以打造美丽圩镇为目标,推进城月经济稳定发展。通过利用石头塘村粤黑合作项目,推广“稻-稻-薯”高效生产模式,把官田村流牛滩风景点、红树林玉蕊作为抓点,加快推进城月“大文旅”开发,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袁臻▶▷

我们将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助推主城区强芯提质,加快推进重点市政、经济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奋力打造实施“1+3+6”行动计划的“遂城样板”。

附城镇党委书记陈泽和▶▷

我们将找准定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大力推动3000亩垦造水田项目建设,盘活农村闲散用地和撂荒地资源,打造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挖掘资源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和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建设,把下洋、官湖、金龟岭等特色景点打造成附城镇乡村振兴新亮点;继续推动医药、矿业等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把燕子窝工业园打造成矿业生产和经营的聚集地。

黄略镇党委书记陈华夺▶▷

我们将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笃定前行,追赶超越,推动黄略成为湛遂同城化发展、遂溪全力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先行区,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黄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岭北镇党委书记谢伟清▶▷

我们将以建设“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奋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落实“1+3+6”行动计划,为构筑湛遂同城化发展新格局贡献岭北力量。

建新镇党委书记伍华勇▶▷

回顾过去,建新镇建设成就令人振奋,我们备感自豪。我们将锐意进取,奋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建新,全力开创建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洋青镇党委书记陈武▶▷

我们将大力推进洋青园区建设,力争将洋青园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早日投产出效益,做大做强现代工业,将洋青打造成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遂溪高质量发展贡献洋青力量。

界炮镇党委书记詹仲茗▶▷

我们将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再鼓干劲,抓项目、强产业、促发展,以奋斗姿态和崭新面貌闯出一条具有界炮特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杨柑镇党委书记蒋养▶▷

我们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逐步配套软硬设施,与沿海镇“错位发展、共享发展”;发挥独特优势,以河图仔古村落文旅、特色足球小镇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结合红色革命文化,大力推进文旅体产业开发、融合,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草潭镇党委书记林立▶▷

我们将打造草潭特色海鲜美食风情街、防波堤风貌观光带、海产品交易中心、海滨沙滩浴场、潮汐塔地标建筑、滨海旅游公路等旅游项目;整合滨海资源,主动融入北部湾旅游新区建设,高品质打造旅游名镇,实现草潭旅游高质量发展。

乌塘镇党委书记梁李兴▶▷

我们将全力支持国道207线至X685段公路经我镇路段建设,积极对接湛江中心城区发展和连通县北部湾旅游新区交通大动脉,以大产业发展和大文旅开发为引领,推动“1+3+6”行动计划在乌塘落地开花,取得优异成果。

港门镇党委书记陈泽武▶▷

我们将不断整合黄屋红树林湿地公园、黄屋国家级公益生态林保护区、北部湾遂溪避风港、港门埠海滩等资源,加快打造滨海旅游观光带,结合港门特产食品,开发建设北部湾一体化的旅游产业,拉长渔港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助力县域文旅事业发展。

河头镇党委书记黄彬恩▶▷

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1+3+6”行动计划,围绕建设“三农转型”示范镇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河头镇“12345”行动计划,奋力打造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生态文明新河头。

乐民镇党委书记谭彤煜▶▷

以“滨海休闲、红色研学”为功能导向,我们将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滨海观光、红色研学为一体的“三点一湾、四色一体”乐民旅游品牌,打造成为遂溪县北部湾旅游新区的精品旅游景点,并与县内其他景点串珠成链,推动遂溪全域旅游发展。

江洪镇党委书记陈耀明▶▷

回望过去,江洪镇取得的成就历历在目,也极大提升了江洪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昂首向未来,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将继续带领江洪镇人民群众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努力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续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北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洪文泽▶▷

我们将牢牢把握住北坡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城镇”这个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北坡。

【记者】傅晓冰 陈思亮

【通讯员】刘桂军 王思婷


编辑 林露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