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葱茏溪道长,龙潭飞瀑鼓笙簧。”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绿宝石”。
鼎湖的美,不仅如此。依山傍水的风景区,舒适宜居的绿色家园,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也让绿色成为鼎湖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近年来,鼎湖区大力实施“绿色崛起、产业旺区”战略,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挖鼎湖山名山内涵保护发展好鼎湖山,共建鼎湖山保护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环鼎湖山旅游休闲带,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打造美丽鼎湖亮丽名片。
今年8月,一则喜讯传来,鼎湖区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点名”,被作为广州都市圈生态屏障。
鼎湖山的地位自不必多言。鼎湖山保护区记录有鸟类267种,其中不乏有橙腹叶鹎、广东省鸟白鹇等珍稀物种的身影。今年,鼎湖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开展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过程中,先后在鼎湖山一带发现了棕脸鹟莺、黑眉柳莺、黑冠鳽。经确认,这三个物种都是鼎湖山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也是我市鸟类分布新记录。
图丨鼎湖山的动物
得益于鼎湖山及其周边良好生态环境,鼎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迎来一个个重大成果。近年,鼎湖区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鼎湖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夙愿得偿,砚洲岛、砚阳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持续充分发挥鼎湖山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擦亮“绿色肇庆”品牌,肇庆市政府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已达成合作共识,扎实推进共建鼎湖山保护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按照《共建鼎湖山保护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其范围包括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东部相邻的鼎湖区竹仔坪区域,面积约1500公顷,共建任务包括构建功能合理的生态布局、健康良好的生态系统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旅游业态、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文化、合理规范的生态保护制度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
鼎湖区凤凰镇“山水凤凰、彩虹画廊”美丽乡村风貌带,一路风光如画,一路湖光山色。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深挖鼎湖山名山内涵,鼎湖区严格落实鼎湖山国家5A级景区服务标准规范,加快环鼎湖山旅游休闲带建设。目前,鼎湖区正加快鼎湖山“夜经济”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建设,推进升级改造和谋划新建鼎湖主城区美食街,建设环鼎湖山(迪村)民宿集聚区。
鼎湖山“夜经济”特色风情街项目效果图
同时,鼎湖还加快推进肇庆植物园建设,积极争取将肇庆植物园纳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并深挖人文、红色、非遗等资源,发展环鼎湖山研学旅游,规划砚洲岛环岛一天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推动市儿童公园等一批景区“创A”升级。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宣教人员走进森林向市民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西江日报记者 岑永龙 摄
今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鼎湖区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获奖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由自然资源部单列下达到区。
罗馨如 摄
世界长寿之乡的“绿色密码”,在于“天生丽质”,也在后天养护。近年来,鼎湖区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全民环保氛围日渐浓厚,空气水质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黄彩勤 摄
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7%,东南片区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西江鼎湖段环境整治、20条自然村污水治理,做好天溪、九坑河、贝水涌等3条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西江永安、天溪鼎湖坑口和九坑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水标准,水质优良率达100%;砚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大禹奖,城市宜居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2021年的一项项成绩,就是鼎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精彩注脚。
当前,鼎湖正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达标;
伍志锴 摄
推动后沥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永安水厂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和15公里碧道建设,确保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转移固体废物行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并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谢永强 摄
同时,鼎湖还高标准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全力配合市推动立法保护砚洲岛、黄布沙,助力鼎湖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鼎湖区蕉园村的古树名木
资料来源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编辑 梁海贤
二审 马凯勇
三审 颜晓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