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深圳探索⑧|低碳“明码标价”,生态“只此青绿”

南方+ 记者

近身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远眺葱郁森林与蔚蓝海洋交织如画,

时不时冒出地“神奇动物”带领人们跳跃于都市与自然之间......

这里是华南之滨深圳。

“天蓝水清、鱼翔浅底、鸥鹭齐飞”,

随便一个快门,

都能掀开一幅“生态全景图”的华丽篇章。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深圳经济特区

在创造“深圳速度”“深圳效益”的同时,

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不断释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生态魅力,

探索超大城市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平衡术。

“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千园之城”……

一张张“生态牌”无一不彰显着

“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深圳底蕴。

亦是深圳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呈现。

近日,深圳一建筑劳务公司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签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协议约定该公司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共计24502.5元全额购买碳普惠产品,支持全民减排、低碳出行。这是深圳先行先试,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与碳普惠衔接,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能减排活动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在深圳,生态环境早已明码标价。2021年3月23日,历经多年探索,深圳在全球首发GEP核算“1+3”制度体系;同年10月22日,深圳晒出“生态账本”,2020年度GEP核算结果为1303.82亿元。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金山银山?在深圳终于有了具体数字。如今,GEP核算制度改革也在各区(新区)陆续落地。

“GEP核算体系能有效弥补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为GDP勒上生态指数的缰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力表示,GEP核算体系有助于形成以GDP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手段,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从《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到《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深圳借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优势,使绿色低碳发展迈入崭新时期,成为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城市。

10年来,深圳在低碳城市试点和碳交易试点等工作引领推动下,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各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温室气体控制排放取得成效,全市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绿色低碳,已成为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典型气质。

高楼林立、遍布商机、科技创新……如今,深圳这座城市又多了个“野性都市”的标签。在这座城市里,红树林水岸万鸟齐飞,华侨城湿地豹猫潜行,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融的美丽画卷。

初秋时节,在大鹏半岛的交通主动脉坪西路上,横跨着一条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郁郁葱葱的草木之间,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生精灵聚会”正在悄然酝酿。这是深圳为野生动物来往专门修建的一条生态走廊,它搭建起生物多样性的“鹊桥”,也构成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缩影。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2086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28种,一些曾经“消失”的野生动植物如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也重新回归。

“7.8万公顷绿意融入繁华,1145平方公里蔚蓝连城,310条河流清澈穿行……”轻点鼠标,一幅天蓝地绿、鸟语花香的画卷徐徐呈现在观众眼前。早在去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举行期间,深圳网络虚拟展馆就向世界展示了这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和成就,打破许多人对深圳的刻板印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基础。深圳陆域面积1997.47平方公里,海洋水域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60.5公里。这里既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库,又有滨海岩岸沙滩,也有滩涂湿地和咸淡水交汇入海口,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

2021年5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全国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深圳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其中记录了深圳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家底”。以鸟为例,尽管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五千分之一,但在深圳已发现的鸟种是全国已发现鸟种的四分之一。

“野性都市”深圳,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答卷。

以前“在城市里寻找公园”,如今“在公园里遇见城市”。很多人想不到,十年间,深圳公园数量平均以每年新建39个的速度迅猛增长,至2021年底总数达1238个,公园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  

在森林中呼吸,在公园中游憩,在海风中沉醉,在自然中学习,成为深圳市民拥有的绿色“民生福祉”。在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之余,深圳还全力将公园文化季打造成闪亮的城市文化品牌。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深圳森林音乐会、自然教育嘉年华……已连续举办17年的深圳公园文化季,正成为“深圳市民的节日”。

深圳还全力推进书香型公园建设,截至2022年7月,深圳公园已建设书吧、阅读角总数近70处,深圳湾公园白鹭坡书吧、洪湖公园“荷美空间”书吧等成为热门打卡点。

如今的深圳,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园林绿化领跑国内城市,“公园里的深圳”成为城市新样态。从建设“城市公园”到打造“公园城市”,深圳用全新理念引领绿色发展。2800多公里绿道纵横交错,“走绿道”成为游憩健身,纵观山、林、城、湖、海、河的好去处。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发展提升新高度。全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形成植物多样、绿量充沛、花繁四季的绿化格局。

满城青翠,鲜花如潮,将织就五彩缤纷“锦绣深圳”。

【策划】甘雪明

【统筹】张光岩 曲广宁

【撰文】许懿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