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广东答卷|惠州仲恺:打造千亿级国家一流高新区

南方日报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俯瞰惠州仲恺高新区,从产业园区到工业重镇,到处都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如火如荼,按计划,这里将建成拥有自动化生产车间和老化测试车间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基地;大约5公里外,在供应链平台——朗华全球智造与工业供应链创新中心,一盘盘KT物料在电子料分拣中心完成分拣后,将被运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在位于沥林镇的彭氏高新科技产业园,无尘车间里人机高效协作,50多条化妆品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

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仲恺高新区多项经济指标位居惠州前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08亿元,同比增长7.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二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0.9%,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位。

这是仲恺高新区站在建区30周年重要节点,全力建设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国家一流高新区的强劲脉动。尤其是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产业立区,坚持创新驱动,厚植民生福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受访者供图

奋斗岁月

产业升级

集群聚势拼出高质量

生产车间里,自动搬运车来回穿梭派送物料,各种工业机器人轮番上阵;智能驾驶测试场内,直道、限速转弯、S形弯道、T形交叉路口等34个常规物理场景为ADAS辅助驾驶、L3级自动驾驶等技术产品提供开发验证……在仲恺高新区惠南科技园,德赛西威智能网联工业园的数字化工厂,为工业4.0下汽车电子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10年前,德赛西威还未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投资近4000万元的研发大楼也刚正式启用;而如今,德赛西威在聚焦智能座舱、网联服务、智能驾驶三大领域,全力打造智慧出行新业态的同时,还荣膺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

一家企业的蝶变,见证着一个区域的飞跃。过去十年,德赛西威的蓬勃发展,是仲恺高新区高擎产业立区大旗,强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动能日益强劲的缩影。

数据显示,仲恺高新区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2.83亿元,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8.4亿元,经济总量增长91.2%。今年上半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08亿元,半年经济总量几乎相当于10年前全年的经济总量。

大平台支撑大产业,大项目赋能大发展。放眼整个仲恺,中韩(惠州)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等四大现代产业平台加速布局,一个个千亿级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在产业平台“硬核加持”下,仲恺高新区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更新换代,重视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今,全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5+1”现代产业体系,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基本构建起超高清视频显示“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研发制造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以及覆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结构件、电芯组、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的优势产业集群。

惠州仲恺高新区聚焦产业立区,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图为仲恺中心城区。钟泽民 摄

惠州仲恺高新区聚焦产业立区,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图为仲恺中心城区。钟泽民 摄

创新驱动

强筋健骨赋能新发展

今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仲恺高新区上升至第32名;8月,仲恺高新区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月,仲恺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一块块“金字招牌”,折射出仲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活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仲恺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4.90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67.6%。

十年来,仲恺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要素,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以华邦创科(惠州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专注于智慧安全用电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仲恺高新区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该企业不仅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组建IC设计团队,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70项。“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攻破技术壁垒,开发适合更多应用场景的智慧安全用电产品。”华邦创科副总经理黄九英说。

同样地,作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也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在公司副总经理欧清华看来,从事电源管理系统的企业,不重视科技创新根本走不下去。正因如此,即便受到疫情影响,盛微电子仍坚持将5%的营收用于研发投入。

正是这样一家家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汇流成河、聚沙成塔,激活内生动力,为仲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过去十年,仲恺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构建创新政策体系;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推进高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迄今为止,全区已基本形成由若干根植性强的“链主”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协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民生改善

便民惠民为幸福加码

新学期伊始,仲恺中学初中部迎来了约1500名初一新生,成功“解锁”改扩建后的新校区。这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还有崭新的塑胶跑道和带游泳池的室内体育馆,越来越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国庆节前夕,一场特别的文艺演出在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上演,台上长者们能歌善舞,台下老人们掌声连连。作为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这里不仅能提供400张养老床位,还配备有医务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视听室、阅览室等,可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个个惠民故事,一张张幸福图景,勾勒出仲恺高新区更加美好的民生画卷。

一直以来,仲恺高新区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全面高效落实社会保障。回望过去十年,民生福祉持续加码,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有效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扩容增位工程,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一个都不能少”到“每个都要好”,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跨越发展。

——从“能看病”到“看好病”。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补齐医疗发展短板,启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基本做到“大病不出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1+7+38”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积极构建三级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长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长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十年来,仲恺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仲恺高新区不断增加公办学位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仲恺高新区不断增加公办学位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赓续奋斗

向“千亿时代”全力迈进

放眼历史长河,30年犹如白驹过隙;但对一个高新区而言,30年光阴弥足珍贵,足以实现华美蝶变。

2022年是仲恺高新区成立30周年。忆往昔,看今朝,仲恺高新区历经了沧海桑田:从8.8平方公里到345平方公里,从郊野荒地到厂房林立,从产值徘徊不前到惠州重要经济增长极……

如今,站在新起点,仲恺高新区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建设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国家一流高新区。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区GDP突破1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创新实力保持领先。全链条创新生态圈基本形成,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建成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治理水平更加高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达到国内一流,高标准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大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外贸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绿色发展开创新局面。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机制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山水生态底、郊野公园群、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绿色生态体系。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高新区。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体设施功能持续完善、文化服务优质惠民、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十而立,奋进正当时。未来,仲恺高新区将继续锚定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交出一份不负使命的时代答卷。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一线案例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加速

从河惠莞高速公路上远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尽收眼底。这里位于仲恺高新区西部,塔吊耸立,挖机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一栋栋工业大厦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雏形显现。

作为全国3个中韩产业园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于201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其中,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位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近年来,园区重点培育移动智能终端、智慧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条,主要瞄准日韩、港澳、深莞等地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以中部为轴向东西两面延展。

当前,惠州正在围绕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全面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作为惠州重点打造的国字号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园区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公共服务配套逐渐完善,大平台集聚优质项目和资源要素的优势也逐步显现。

4月20日,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金籁科技(惠州)磁性元器件制造项目破土动工。项目达产后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一体成型电感、VCM马达线圈等元器件的垄断局面,不仅将进一步完善仲恺高新区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条,也将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4月底,以国际一流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亿纬锂能第二十九工厂正式投产。在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有序挥舞,运送物料的AGV机器人来往穿梭,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未来,这里将为戴姆勒、宝马、捷豹路虎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生产12伏、48伏电池系统以及HEV动力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起步区已引进产业项目88宗(其中已供地57宗),计划总投资额约690.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540.79亿元。在已引进的产业项目中,深莞项目53宗,计划投资约313.36亿元;韩日项目12宗,计划投资约49.16亿元;港澳项目5宗,计划投资约108亿元。在已摘地的54宗产业项目中,母公司在A股上市的有11宗,高新企业占比95%以上。

大平台承载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根据计划,今年仲恺高新区将立足国家级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潼湖生态智慧区;并以赣深高铁仲恺站为中心,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科研金融商业中心等现代产业,加快打造以中韩、惠港、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数读

●地区生产总值

2012年422.83亿元

2021年808.4亿元

经济总量约增长91.2%

●招商引资

2021年全年招商项目75宗,计划总投资812.9亿元,预计实现产值1851亿元,税收65.74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6、5.7、6.3、6.4倍

目前全区共有上市企业12家,是2012年的2.4倍

●科技创新

2012年—2021年区财政累计投入科技资金54.85亿元,年均增长25.5%

2021年R&D占GDP比重达6.57%,比2012年提高2.78%

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677家,比2012年63家增长近10倍

现有省级各类创新平台130家,是2012年的3.9倍

●民生福祉

2012年—2022年,48所中小学完成新建、改扩建,增加公办学位约4.4万个

目前,全区共有76个学校,64个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实现100%

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9间,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1568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于蕾

【通讯员惠仲宣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