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花开”,满城“结果”

南方+ 记者

这个国庆,在广州重要道路、广场、公园、景区,三角梅竞相绽放。被鲜花盛装的城市,一派欢乐祥和。三角梅又称簕杜鹃,是城市绿化花卉中的“爆款”。得益于广州科研人员多年的选种育种,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州、厦门、南宁等多个城市,三角梅已实现“一花开四季”,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初秋时节,大自然的调色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一团又一团的龙船花,红似火、橙如霞;黄钟木上,一簇簇细长漏斗形的黄钟花金英朵朵,璀璨无边;吊灯扶桑挂满枝头,花姿纤细,宛如少女的心、曼妙的美……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今年7月,代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研究国家水平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而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在林业园林科学研究领域拥有强大底蕴。广州与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共建,组成“最强CP”, 如何能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实验室。

科技“花开”,满城“结果”。眼下,广州正牢牢把握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溢出效应,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打造人才高地以及建设“全域性植物公园”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全力推动实现科研成果“走出园,融入城”的美好愿景。

有“亚洲猴脑”之称的马来鹿角蕨,长得像大象耳朵的象耳鹿角蕨,叶面布着大小窗孔的龟背竹,还有叶形各异的蔓绿绒……国庆佳节,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奇异植物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增加了新的奇异植物,配合景观升级,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象耳鹿角蕨。

马来鹿角蕨。

国家植物园是代表国家水平的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研究机构,植物迁地保护是其核心功能。作为我国历史最久、保存物种最多、面积最大的植物园之一,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园区面积282公顷,保存活植物17560个分类群。一株野生稻里的不育株,可以带来杂交水稻的增产;一把不起眼的青蒿,可以攻克疟疾的世界难题。每一种植物背后,可能都隐藏着自然的秘密,其科研价值、经济价值都难以估算。

“迁地保护的树种、药材、花卉、园林绿化植物、农作物等,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大平认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立生物资源保存与发掘利用研发的联动机制,加大种质资源创新产出,有力推动广州、大湾区乃至全国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和生物产业的发展。

他以土沉香的开发利用为例进行了展望。“我们现在就从野生资源中间选出了100多个结香早、结香快、产量大的土沉香品种,保育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利用好种子优势和品种红利,有望使广州成为千亿级产业的发动机,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者。”徐大平表示。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启动植物综合保护计划,在3—5年,迁地保护物种数达2万种,筛选2000种具经济价值的种类向地方政府推荐使用,选取200种开展基于植物园的研究,选取20种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或特色物种开展野外回归和开发利用,评价出2种进行大规模经济利用。其中,基于现有迁地保护植物,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初步筛选评价出1500种具观赏、药用、水生净化美化及生态修复等功能的经济植物,并推荐给广州市进行研发和推广应用。

事实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拥有丰厚的高校科研力量,其一大特色就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坚持“科研出成果,成果出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系统开展园林植物引种保育及驯化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与植物引种驯化相关的科研、推广项目80多项。

食用蜡烛树。

食用蜡烛树。

随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广州林业园林科研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据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介绍,“接下来,围绕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搭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平台。技术研究平台依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建立,将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植物资源3000种,承接经济植物资源,挖掘植物文化,开展关键应用技术科研攻关。我们还将筛选1500多种经济植物交给广州市推广应用,协助广州市开展资源植物收集和展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从保护研究到开发利用,让科研成果走出园、融入城。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广州带来了新机遇:承接提供的经济植物,集成相关植物的产业化技术,做好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发展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新技术,支撑湾区绿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农药对城市绿化养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大量使用农药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年,刚刚博士毕业的霍立志来到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工作。

科研人员释放有害生物的天敌。

科研人员释放有害生物的天敌。

他确定了一个“小目标”:发展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城市园林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有句俗语叫做‘一物降一物’,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物防治,‘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 霍立志说道。

然而,生物防治技术原来主要是应用在农业上,而在广州园林植保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广州园林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没有天敌繁育室,他们就以实验室改造;没有天敌种群和扩繁技术,他们就去引进和学习……

释放龟纹瓢虫。

历时4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调查收集到本地的天敌昆虫100多种,引进和收集到优质天敌种质资源15种,建立了天敌种质资源库,创新了人工饲料、产卵基质等天敌扩繁关键技术5项,并在广州儿童公园、珠江公园等多个公共绿地进行了示范应用,病虫害防控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筑牢了城市的生态安全屏障。

广州珠江公园紫薇长斑蚜绿色防控应用示范区域。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是一名“植物医生”。他曾参与了攻克“树木褐根病”的工作。从此,他深切明白了作为一名园林人、植保人的责任所在,于是沿着行内专家前辈们的“脚印”,深入到“救死扶伤”的一线工作中。

多年来,毕可可始终遵循以医者之心守护古树,以自然之道呵护园林,坚信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这些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所将树木安全性评估、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等新技术已推广至全国8个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的26个城市。救治的大树古树不计其数,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有4000岁。

得益于广州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对于像毕可可、霍立志这样的广州园林科研工作者而言,施展才华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释放花绒寄甲。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还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园艺学和林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建设,拥有一支业内顶尖的导师队伍,共计1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8人,硕士生导师52人。

梧桐自有凤凰栖,大海能纳百川聚。“我们的平台更高了,大家都更有干劲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阮琳指出,“大平台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我们通过和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更多的优秀的科技人正加入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来。我们研究院正利用市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引进具备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以及青年科技骨干,引进建设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技术研究平台所急需要的人才,重点方向是植物研究、育种,生态研究等方面。”

通过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将持续开展花城品牌植物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宜居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绿地生态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为林业园林科技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推动地方科研人才培养,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意义不言而喻。“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为地方科研人才培养搭建更大更广的科研平台,为广州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级高工战国强指出。

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溢出效应,广州正持续吸引园林科研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研发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林业园林创新团队。

国庆佳节,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奇异植物室,就感受到绿意葱葱,奇花异果纷呈,有花如颜玉的炮弹树、红似珊瑚的绯红珊瑚花、叶似斑马的单药花、花似蓝色喇叭的直立山牵牛,来自美洲热带地区的妈咪果已有硕果挂枝头。

左:绯红珊瑚花;右:单药花。

左:绯红珊瑚花;右:单药花。

这些奇花异草,未来是否可能走出植物园,成为花城广州的亮丽风景线?“城市绿化是承接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向之一。”阮琳表示,“以后漫步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一定会发现更丰富的花卉品种。让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技之花,在广州结下满城的果实。”

炮弹树。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实力雄厚,通过共建技术研究平台,广州将承接更多的经济植物的转化,进一步提升美在花城的文化名片。在物种保育基地、繁育基地、示范推广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在穗转化应用等方面,广州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转化科研成果,扮靓城市景观、筑牢城市生态基底,一直是广州园林科研队伍的优势项目。

初秋时节,清风拂面。在广州的天桥上,鲜艳的簕杜鹃盛放着,给城市增添一分浪漫的气息。城市在快速地发展,城市的空间需要更多的绿化美化。自2003年开始,广州对标国际,开启了向城市空中索要绿化面积、发展立体绿化的新探索,全力推动桥梁绿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建设,对全市人行天桥、立交桥实施绿化、开展科技攻关,打造了“桥梁绿化”的广州智造、广州名片。

鲜花盛装下的广州五羊邨立交。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悦明是广州“桥梁花匠”。

他提到,“我们从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及珠三角等地收集簕杜鹃品种,现在已有300个品种,我院收集的簕杜鹃品种可算全国最多之一,被国家林草局授予‘簕杜鹃、木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回来的品种经观察、试验,筛选出适合在桥梁绿化种植的一些品种,慢慢地,我们有玫瑰红、金心双色、银边紫花等15种不同花色的簕杜鹃新品种上桥了。”

美轮美奂的东晓南立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簕杜鹃从一年一次开花到四季开花。目前,广州城区已完成约350公里长的桥梁绿化美化,增加绿化覆盖面积87万平方米,养护水平达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同时,桥梁绿化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到深圳、珠海、福州、厦门、南宁等多个城市。

广州花园酒店天桥。

自西汉以来,广州就被称为花城,素有千年花城的美誉。广州市民自古爱花护花、爱绿护绿。广大市民和业界专家学者期待,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绿化再上新台阶,把广州的花城美誉唱响世界。

科研人员进行育种。

“广州一号”。

“植物迁地保护的思想将贯彻到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园建设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透露,广州将通过把特色植物、乡土植物种植到市民身边的社区花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推动建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

全市层面上看,广州还将推动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科学有序推进植物迁地保护示范片区、植物园专类园和生态科普点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功能互补的广州植物园体系,推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周甫琦

【统筹】冯艳丹 钟晓宇

【策划】林焕辉 黄颖川

【图片】华南植物园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编辑 尤丹娜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