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他们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珠海特区教育
+订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激发了无数孩子的梦想,

希望长大后接过老师的教鞭,

踏上三尺讲台书写教育人生。

今天,

教育君来给大家分享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关于传承、坚守、情谊的

美好故事。

既是父亲也是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他

2015年,现任横琴一中副校长兼语文教师的蔡荣为了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入华发教育集团,进入由该集团托管的横琴一中工作。他的女儿蔡伊雯大学毕业后也来到横琴工作,于2018年成为了横琴一小的一名语文教师。女承父业,传道授业,躬耕在横琴教育的沃土。对他们来说,坚守三尺讲台的意义既是传承,更是责任。

蔡伊雯从小就十分敬重父亲,自己最终选择进入教育行业受父亲影响很大。蔡伊雯小时候常去听父亲的课,她觉得父亲的语文课不像许多老师那样局限于课本中的例子,而是通过书本帮助学生们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初三时,自己就在父亲所带的班级里学习,父亲的谆谆教诲让她平稳度过了人生第一次“大考”。

自己成为语文教师后,蔡伊雯时常向父亲请教教学上的专业问题。她曾模仿父亲的教学思路自己设计了一份教案,并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学会“一师一优课”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上公开课前,她会将教案交给父亲打磨修改,征求其意见。在蔡荣看来,教师授课应该坚持“一课一得”的效果,即避免“满堂灌”,一节课让学生集中学习掌握一点即可。他还教导蔡伊雯授课思路要清晰,要学会删繁就简,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明白。

蔡伊雯老师(左)与父亲蔡荣(右)。

刚进入横琴一小工作时,蔡伊雯发现孩子们阅读量普遍较小,想象力不够。为了帮助孩子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蔡伊雯采取了多种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因疫情只能上网课时,她几乎每个晚上都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同学们共读课外文学作品,培养同学们的阅读与演讲能力,广受学生与家长的好评。蔡荣评价女儿:“目前成长得比较快,正在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

如今,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蔡荣与蔡伊雯会并肩前行、一同适应。蔡荣常常让女儿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如与新课标中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概念相关的书籍。蔡荣认为,发生改变的是这些教学的模式,而不变的则是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昨日师生今日同事

工作搭档默契配合

2016年,谢争鸣进入横琴一小任英语教师,她发现自己与在横琴读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甘修生成了同事,她感到惊讶,也感到喜悦。

谢争鸣在横琴一小不仅担任班主任,还是所在年级的组长。在年级组长这个岗位上,甘修生教了她许多,直到今天她还是会常向老师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她感觉自己与老师的师生关系从未改变过,她说:“在他面前感觉自己还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为工作后仍能在老师身边学习感到十分幸福。”

甘修生教导谢争鸣,要做一个善良、正直、有爱的教师。而谢争鸣也不负老师的期望,在横琴一小从教数年来,她甘愿奉献,以平常心接受每一件事,迎接每一个挑战。受老师的影响,她常常教育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谢争鸣坦言,教师工作常让她感到有压力需要释放,而甘修生在这时候就扮演了倾听自己心声的角色。

甘修生老师(左)与曾经的学生谢争鸣老师(右)。 

从这个学期开始,甘修生来到谢争鸣任班主任的班级,成为副班主任,昔日的师生成为并肩前行的搭档。尽管两人的搭档工作刚开始,但谢争鸣已经体会到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真负责。两人共同负责监督学生的午休与自主阅读时间,训练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谢争鸣感觉这群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达到了“良好的状态”。

甘修生评价自己的学生谢争鸣做事能够仔细考虑、顾全大局,谢争鸣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工作,不负老师的期望。

热爱,

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

成就一代又一代

心怀梦想的育人者。

我们相信,

这样的故事将不断重演……


来源:珠海特区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