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寒露已至,养生秘诀要记住这六个“一”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订阅

农历九月十三是寒露,俗话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的温度比“白露”时更低,“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从中医角度上说,“寒露”时节,南方气候则是“燥”邪当令,“寒”与“燥”是该节气的特色,而“寒露”养生应依据其“寒”、“燥”的特色进行。

寒露养生注意事项:

1. 养阴防燥

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秋气相对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中医认为,“寒露”时节,燥邪当令,燥邪最易伤肺胃。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津液从汗液蒸发,导致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症状,养生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该时节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适量增加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2. 早卧早起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熬夜都容易损耗阴血,因此,保证睡眠质量,避免熬夜是滋养阴血的前提。《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故“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规律的作息有利阴阳平衡。

3. 适时添衣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感冒。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在“寒露”时节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要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特别是小朋友,“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纯阳”之体,捂得过热,吃得太饱,反而容易生病。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也为严寒冬季的到来提前打个“预防针”。秋天早晚凉意浓要多穿些衣服,经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体弱儿和关节炎患者、阳虚体质等特殊人群要及时穿秋裤。

4. 足部保暖

“寒露”后,需要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足部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长,且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足号称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温暖是保证全身温暖的关键,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就是这层意思。

足部保暖除了秋裤棉袜之外,还可以每晚热水泡脚,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缓解疲劳,亦有增强免疫力之功用。此外,可自行点按涌泉穴(卷足,足底前1/3可见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可以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每次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另外,双脚合拢相互摩擦,揉搓脚趾,平底踮脚,敲击脚底等,也可疏通足部血液循环,可有温暖足部,调动全身血气效果。

5. 适当运动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注意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等水果。但注意不可过早过晚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利于顺应天时,调和阴阳。

寒露到,记住“六个一”

1一碗羊肉汤

烹制方法:取当归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黄酒50毫升、葱30克、食盐适量。

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当归、生姜、葱、羊肉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2一盆泡脚水

寒从脚入。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泡脚水温不烫手即可,可搭配使用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如川椒、干姜、桂枝可温经散寒,红花、鸡血藤、艾叶可活血通脉等,每种选用10克即可。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等或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前需询问医生。

3一杯暖身茶

茯苓蜂蜜茶,茯苓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与蜂蜜一起搭配饮用,可以保证机体得到充足的能量,以抵抗寒冷;另外,茯苓健脾,肺脏属金,取培土生金之意,蜂蜜润燥,应对秋燥,温水祛寒,应对秋季寒凉,对于体弱身易冷,一杯暖身茶,足以身暖心安。

4一套暖身衣

秋季穿衣保暖口诀——内贴中松外防风。

内衣层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选择质地柔软,贴身可增加保暖效果;中层可选羊毛衫、卫衣、毛衣等,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毛背心、羊绒衫等;外层选择防风材质外套,隔离环境冷空气进入衣服内,保证衣服内空气保持静止,才能达到保暖的效果。

5一按劳宫穴

天冷按摩劳宫穴可有保暖作用。劳宫穴在我们的手掌心里,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可以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按摩,每次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6一套易筋经

易筋经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妇孺国医堂有每周都有集体习练易筋经的惯例,易筋经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功效,适合中、青、老年人群习练,每日行1~2次,每次练2遍。

妇孺国医堂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由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中医疼痛科、中医内科、中医男科、治未病专科等组成。“寒露”时节小儿容易感冒、发热、鼻炎、咳嗽、胃肠道疾病等,可至妇孺国医堂行小儿推拿、穴位埋针、双手挑刺等治疗;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痛、产后腰痛等可至妇孺国医堂中医疼痛科行针灸、火罐、艾灸等治疗;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不育、辅助生殖前调理、产后调理等,可至中医妇产科进行综合诊治。

药物罐与平衡罐

隔姜灸

小儿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作者:妇孺国医堂 王淑芬

编辑:黄敏燕

初审:刘芷含

审核:麦才京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