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番禺区中心医院启动新一轮“组团式”医疗帮扶,派出5名技术骨干驻点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由许桂润任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分管常务工作)、范宇葱挂任外三科副主任、孙巨挂任康复科副主任、罗伟挂任耳鼻喉科副主任、曹文英挂任内一科(神经内科)副主任。帮扶团队进驻后,迅速摸清医院的实际情况,找准发展方向,梳理制度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全力守护威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突破薄弱环节,解决医疗急需。番禺区帮扶人员直接参与到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及科室管理中,克服各方面困难,对标当地群众医疗需求,根据各自所长大力推动卒中中心建设,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以及现代康复技术。帮扶人员到位以来,通过“传帮带”系列措施,在帮扶科室开展新技术4项和首例手术14例,目前,当地医生已能基本掌握相应技术。另外,在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威宁小组的支持下,按照帮扶科室所需,运用广州财政帮扶资金400万元购置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卒中中心DSA机3D模块以及康复新设备冲击波治疗仪等设备,推动各科室的治疗设备转型升级,帮扶人员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操作培训和使用指导,帮助当地医院科室大大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范宇葱医生(右一)与当地同事开展业务交流
开展“靶向治疗”,补强“造血功能”。在帮扶科室,番禺区帮扶人员日常开展手术带教、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理论知识小讲课、“一对一”培训指导等,将自身的医术本领毫无保留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并对科室骨干力量实行重点培养。此外,全面推开“三基”技能培训,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基础技能。在每周四下午固定开设专家大讲课,全院人员均可参加学习,培养当地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兴趣并提升其专业知识。同时还根据当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接进来”的方式安排4名毕节的医护人员来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帮扶医生每周开展业务培训
助力全院搬迁,提升医疗实力。紧扣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近期重点工作,番禺区帮扶团队全力保障该医院搬迁工作,梳理《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采购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多项制度文件,协调落实多批设备物资采购到位,并按规范流程开展后续设备物资购置工作。
曹文英医生(左二)和当地医生在一起
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组组长、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许桂润表示,针对当地医院服务能力不足、学科设置不齐的短板,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将跟进人才引进、多个重点学科建设,推进3个中心创建和多个新学科建设等工作,努力提升威宁医疗水平,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王汉文 通讯员张纬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