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学院:立足湾区所需打造人才高地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认定100所高校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珠海科技学院(下称“珠科”)是广东6所入选高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入选的民办大学。

珠海科技学院校园。

珠海科技学院校园。

创新创业是高校办学综合实力、改革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建校18年、转设一年多,珠科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向内涵、质量和特色转型发展:连续7年位居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近两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民办高校排行榜蝉联广东第一;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称号;在2020年度广东50所民办高校集体“年检”中唯一获评“优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始终立足珠海、服务广东,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产业需求,大力链接资源、培养人才,不断为珠海、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增添发展动能。

2

握稳发展改革“接力棒”

不久前,2011届毕业生张一巍领衔创作的“东方龙啸”机甲在网络走红,2000余个废旧零件融合多个国创品牌元素,致敬中国创造。“大学四年所学,极大帮助了我的设计和创新实践。”提起十年前的专业学习,张一巍如数家珍。

创建之初,珠科(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便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长足发展,顺利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取得了探索民办大学的快速发展路径。

7年前,学校所有专业获批进入广东省普通高校第二批本科A类录取批次招生,并在次年变更为非营利性的纯公益学校,办学格局优化,不断实现“弯道超车”。

2021年初,学校率先完成转设更名,从独立学院走向普通民办本科院校。此后,珠科内涵建设如虎添翼,已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科研立项喜报频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一跃成为民办高校里的佼佼者。

转设更名后,珠海科技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转设更名后,珠海科技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握稳改革“接力棒”,珠科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稳步前进,奋力跑好全新办学历程,受到更多考生家长的青睐:

转设后首年招生,珠科实现“开门红”,在广东全部科类的投档分数线均位于省内同类高校第一,并超过多所公办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今年,该校在招生计划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各科类投档排位比往年大幅上升。

面向区域产业建好“学科引擎”

日前,珠科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斩获1金4银,获奖数量位居省内同类院校首位。其中金奖项目负责人李振祖是2019级学生,他介绍,项目团队成立3年,致力于填补中国高精度微型切割机的空白,已掌握11项专利技术、完成种子轮融资百万余元。

大学是人才“孵化器”,学科建设是强力引擎。

珠科面向区域产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转设后,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以理工科为主,加大应用性研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学校还积极推进健康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等一系列未来技术学院和产业学院建设,由校企共同办学、精准育人。其中,学校于2017年成立健康学院,是当时全国首批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4所高校之一;成立化学工程与材料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2020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如今,学校形成生物制药、智能制造、航空工程等一批与珠海、广东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一流本科课程15门,涵盖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理工科重点领域。

科学布局,扎实基础,学校办学层次不断跃升。

自去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与澳门科技大学开启两校研究生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后,珠科今年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不断加速“申硕”,助力珠海打造人才高地。

让人才成为地方发展“发动机”

去年1月,制药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郑文颖以第一发明人,成功拿下“一种多功能西药学药剂筛选装置”国家发明创造专利,为临床提供了参考。“申请专利并非易事。”她说,未来还想攻读研究生,继续科研、攻克难题。

办学至今,珠科为社会培养输送了9万余名毕业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涌现,近两年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且大部分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贡献力量。在考研升学方面,珠科近三年超1500名学生顺利“上岸”,其中不乏考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全球前100名高校,成绩优异、氛围浓厚。

高水平人才崭露头角,离不开高质量平台和基地建设。

近年来,珠科探索建立“市场需求引导、多元化投入、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科研创新机制,充分运用各级各类73个科研平台,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据统计,近五年其经费投入总额已达1.79亿元。

同时,学校建有59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新研发、设备共享和人才培养等,已为区域内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8100次检测服务、2700余次技术咨询、1200余人次人员培训,并解决120余项技术难题。

探索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珠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加强完善政产学研聚力协作、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优势,推动人才成为地方发展“发动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民办高校“排头兵”。

■赓续奋斗

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一流发展

办一流民办大学,学科建设是关键。

未来,珠科将围绕珠海支柱产业,持续优化学科布局,积极培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珠海市“产业第一”发展战略的特色学科或专业集群,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制药工程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倾斜。

学校组建大健康产业学院和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将在健康学院、药学和食品科学学院已有学科专业基础上,增加或调整康复治疗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与旅游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等其他学院有关专业方向,以及今后国学院将申报的中医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等,逐步形成大健康和以老年康养为主的学科专业群。

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学校将紧密围绕珠海“4+3”产业布局,开展科学论证与规划,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相关8个专业,推进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发挥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数量名列全省高校第三的优势,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扎实推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扩容提质与科学研究工作,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此外,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区域发展需求,珠科将重点培育计算机技术、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力争2025年底达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同时,在与吉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拓展新的联合培养单位。

数读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广东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1项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134项

●2015年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课外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991项(其中,国家级934项、省级1057项)

●已为社会输送9万余名本科生、158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郑润真 汤义和 陈宇 林志扬 郑薇 林悦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颖妍 张志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