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图树洞 | 新语听书:读懂林徽因

东莞松山湖图书馆
+订阅

近年来,林徽因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大多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以至于对她的作品,大家谈论得似乎并不多。

但《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一书,作者陈新华博士用写实厚重的笔法,还原了林徽因温暖刚强的一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冷静睿智、有着家国情怀的林徽因。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重新认识一个让人惊艳的、值得敬重的、真实的林徽因。

1923年,林徽因结识了梁思成,并与之坠入爱河。1924年,两人便比翼双飞,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林徽因此次求学,可谓“野心勃勃”——她想学建筑,理由是“因为中国有那么多好建筑,却没有现代建筑科学。”

去到之后,却被告知建筑系不招女学生。机智的林徽因便在美术系注册,但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她全身心投入课业,优异的成绩使她成为课程助教。在接受美国一家报纸的采访时,林徽因自信地说:“我要带回什么是中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

学成归国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学校。林徽因还设计了东北大学“白山黑水”的校徽。

正当两人欲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学生时,战争降临了。

1932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

林徽因闻言怒了:“我就要去找出来,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她和梁思成一起,开始了中国古建筑考察路。

做考察,要测绘画图。梁思成早年出过车祸,行动不便,还穿着固定支撑的铁背心,林徽因就自告奋勇爬上爬下进行测绘。为了做好考察,梁思成与林徽因常常晒得黝黑。除此之外,还要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1937年夏天,在山西豆村,林徽因和梁思成举目前望,发现一座恢弘殿宇,这座殿宇就是著名的佛光寺。

在日记里,林徽因这样描述他们初遇佛光寺的场景:

“里面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它们群集在脊檩周围,像是涂了一层厚厚的鱼子酱。我们所站的天花板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尘土,并且到处散布着蝙蝠的尸体。在完全黑暗和恶臭之中,我们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个小时。当我们最后从屋檐下出来时,发现背包里竟有数百只臭虫。我们自已也已经被咬得伤痕累累了。”

两人奔向殿宇,在梁下支起高架,清洗梁底尘垢后,一行字迹显现出来——“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

林徽因当场流下了热泪,“终于找到了!”,这个证据,有力反击了日本人的论断。

1932年到1945年期间,梁林夫妇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然后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1949年,以此为蓝本确定了《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出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作者简介】

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祖籍上海,生于宁夏。现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的社会与文化。曾著有《百年家族——林徽因》《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合著有《留学旧踪》《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