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2022女篮世界杯决赛中,中国女篮与美国女篮争夺桂冠,最终憾负,获得亚军。
这是中国女篮自1994年女篮世锦赛(女篮世界杯前身)以来,时隔28年再次夺得世界杯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
这支世界亚军含“莞”量很高——
主教练郑薇,队长杨力维、首发中锋李月汝、主力大前锋黄思静、替补中锋迪拉娜٠迪里夏提都成长于东莞,或长期在东莞的俱乐部效力。
其中,郑薇主教练当选世界杯最佳教练;李月汝入选赛事最佳第二阵容;杨力维队长在半决赛中勇夺18分,带队力克占尽天时地利的澳大利亚队;虎门姑娘黄思静号称“六边形战士”,在对法国的比赛中投中奠定胜局的一球;迪拉娜是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凭借球场上兢兢业业、球场外谦逊有礼的形象,也“圈粉”不少。
在过去的国际大赛中,东莞输送的女篮运动员也屡屡为国争光。2021年,东莞新彤盛女篮运动员杨舒予在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赛场上,为国家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不但女篮含“莞”量高,
男篮更高——
民间有一句话,“中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
从人数来看,目前,男篮国家队主教练杜锋、助理教练邱彪分别出身于广东宏远、东莞新世纪篮球俱乐部。最新的国家队12人大名单中,宏远“黑白矮”三后卫(赵睿、胡明轩、徐杰)成功入选,顾全、沈梓捷来自跟东莞渊源很深的深圳新世纪。在历届国家队中,东莞培养输送的球员很多,仅2000年以来,就有易建联、杜锋、朱芳雨、王仕鹏、陈江华、周鹏、任骏飞、苏伟、刘晓宇、李慕豪、董瀚麟等十多名球员,此外,杜润旺、贺希宁、刘传兴等年轻球员也曾入选国家集训队。
“莞系”球员占据了国家队半壁江山,并且在关键大赛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小组赛中,杜锋罚球绝杀前世界冠军塞尔维亚队,帮助球队成功出线。2006年世锦赛中,朱芳雨、王仕鹏联手三分绝杀斯洛文尼亚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易建联投出关键中投,帮助国家队战胜德国队。2018年,东莞业余选手黄文威、曾冰强、肖海亮为国家勇夺亚运会史上首个三人篮球项目金牌,更是创造了“草根”战胜职业的神话。
东莞不是一线城市,俱乐部也没有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作靠山,地处岭南,自古就不如北方盛产人高马大的篮球“苗子”。
那东莞为什么成为“国家篮球城市”,向国家队源源不断输送篮球人才呢?
作为一名在东莞生活多年的资深球迷,我总结了东莞的一些经验,尝试解开东莞篮球的“成功密钥”。
老板真心热爱篮球
职业篮球俱乐部老板是否真心热爱篮球,而不是仅仅把篮球作为赚钱的工具,决定了球队能够走多远、球员能有多大的前途。
东莞是篮球界的“双冠”城市,宏远男篮11次夺得CBA总冠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豪门。东莞新彤盛女篮不但是WCBA总冠军球队,在2018年交流了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三名主力到内蒙古女篮后,又帮助内蒙古队连续2年获得WCBA总冠军。东莞新世纪是常年进入CBA四强的强队,东莞柏宁曾获得NBL冠军,并发掘培养了国家队主力后卫赵睿。
球队辉煌战绩的背后,
是东莞老板对篮球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
以广东宏远集团创始人、“宏远篮球之父”陈林为例,陈林从小就特别喜欢打篮球,在创立宏远集团之初,就经常组织公司员工参加企业间篮球联赛。1993年,陈林投入大量资金,成立当时中国第一个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俱乐部。
广东宏远创始人陈林70多岁仍参加篮球比赛
陈林的继任者陈海涛更是一位狂热的篮球迷,球队主场作战时,他会亲临现场打气助威,球队有重大赛事时,他会担任领队随队出征,球员在训练之时,他甚至充当球童,与队员们打成一片。2020-2021赛季,广东与辽宁争夺总冠军前夜,陈海涛到球员更衣室,喊出“拿下总冠军,多加2000万”的口号,激励球队力克强敌,加冕三连冠王朝。
老板把对篮球的热爱全部倾注到运动员身上——
朱芳雨出生于广西柳州市,1995年师从于苏国培教练学习篮球,3年后进入广西男篮体校。当时广西体委因某些原因要解散男篮,想让他们改打曲棍球,以朱芳雨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他是一万个不愿意离开篮球。恰好此时,广东宏远面向全国招收青训学员,朱芳雨报名并成功入选。刚进宏远队时,朱芳雨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内心孤独,陈林不但在工作上帮助他顺利进入广东省青年队、国青队,铺平了事业发展的道路。在生活上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充当了父亲一样的角色。
2018年陈林去世后,朱芳雨发文凭悼,称林叔是自己的恩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因为有林叔这位伯乐,朱芳雨从险些退出篮球圈到职业联赛一路开挂、高歌猛进,生涯先后获得8次CBA总冠军,4次总决赛MVP,2次常规赛MVP等众多荣誉。
俱乐部树立爱才如命、惜才如金的管理理念——
本地不盛产篮球“苗子”,就要到全国去发掘好“苗子”,并努力培养成才。正是在东莞的老板爱才如命的带动下,各俱乐部、球队建立起爱才如命、惜才如金的管理理念。这里不得不说说刘传兴和苏伟的故事。
刘传兴1999年出生,河南濮阳人,身高225公分,曾与周琦一同效力澳大利亚联赛,目前是东亚超级联赛湾区翼龙队主力中锋。据广东宏远青年队教练曲绍斌回忆,2015年,他第一次见到养伤阶段的刘传兴,北医三院确诊是膝盖半月板严重损伤,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老实的刘传兴就一直待在家里休养,没有任何科学的康复和训练手段,职业生涯刚开始就面临结束。
曲绍斌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和俱乐部联系,把刘传兴从河南老家接到了宏远青年队二沙训练基地,随后又联系广东省体育局,寻求先进的康复技术支持,还专门安排自己的老师、时任广东省篮管中心主任张镇民,从走路开始,一对一帮助刘传兴康复治疗。等到完全康复后,刘传兴随即加入宏远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联赛,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2018年,刘传兴被青岛男篮引进,三年间从场均0.7分提升到9.7分,外加8.3篮板1.1盖帽,成长为一流的本土内线,入选国家队。目前,刘传兴只有23岁,职业生涯还有很长的路。正是因为宏远俱乐部不计成本的帮助,挽救了刘传兴的职业生涯,也为国家男篮种下了一颗宝贵的种子。
帮助刘传兴展现了惜才如金,引进苏伟则展现了不问出身、海纳百川。苏伟是山东日照人,198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早期是皮划艇运动员。曲绍斌教练曾回忆苏伟进入宏远的过程,“当天下午,我和易建联等青年队员在篮球馆训练,突然看到一个男生在外面晃悠,后来张镇民教练就请他进来,并询问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他叫苏伟,14岁,广东赛艇运动队员,身高2米,日常训练之外也喜爱打篮球。我们教练在测试骨龄后,初步预测了他未来的身体形态和技战术发展。”对篮球运动员选材来说,14岁才开始训练已经很晚了,但见到苏伟很有诚意,宏远俱乐部最终决定,邀请他进入二队训练,三年后就上调一队。在效力宏远队期间,苏伟的职业生涯取得极大的成功,收获了8枚总冠军戒指,号称CBA“指环王”,在多次对阵新疆队的决赛中,有效限制了巴特尔的发挥,被球迷戏称“大巴停车场”,还曾入选国家队,担任王治郅的替补。
不但关心现役球员,
也关心伤病和退役球员——
众所周知,职业篮球是吃青春饭的,最长也就20多年,中途因伤退役者屡见不鲜。关心伤病和退役球员,更能体现一个俱乐部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消除家长顾虑,引进更多更好的“苗子”,形成人才引育的良性循环。这方面,东莞本土俱乐部也做得非常好。前面提到的曲绍斌教练就是一个例子。他出生于1986年,与周鹏、王仕鹏是丹东老乡,与易建联是同一批球员,本是宏远队倾力引进培养的“李群接班人”。
2009年,曲绍斌遭受膝盖重伤,年纪轻轻就不得不退役。在俱乐部的帮助下,曲绍斌有去公安局或税务局做公务员的机会,虽然他的身体状况难以胜任职业比赛,但应对公务员系统比赛还是绰绰有余的。面对“铁饭碗”,曲绍斌不愿意离开职业篮球赛场,广东宏远队最终安排他作助理教练,先后跟随李春江、尤纳斯执教,从2014年起,执掌广东青年队教鞭,开办“曲绍斌篮球训练营”,树立“为宏远、为中国挖掘培养优秀的后卫人才”使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曲绍斌的两位嫡传弟子——胡明轩、徐杰不但入选国家队,还在世界大赛中有上佳表现,曲绍斌也成为名气最大的中国青年队教练。
从老板到俱乐部真心热爱篮球运动,热爱篮球人才,球队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取得好成绩就有保障,球员也有更好的前途。东莞良好的职业保障,让很多好“苗子”的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东莞。
原广东宏远球员刘晓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1989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少年成才,在长春第十一高中就读期间,带领校队夺得2005年耐克高中联赛总冠军,并荣获MVP,成为包括吉林东北虎等家乡球队在内的多支CBA球队争夺对象,最后因为看重广东宏远对球员的职业保障,选择了南下加盟宏远。
在东莞成名的篮球运动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周鹏、王仕鹏来自辽宁,杜锋、胡明轩来自新疆,赵睿来自黑龙江,任俊飞来自山西,苏伟来自山东,杜润旺来自河北,刘传兴来自河南,充分彰显了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
市民真心喜欢篮球
做大做强职业俱乐部,引进培养更多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离不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东莞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种篮球场地达26000个,平均每个村(社区)有40多个,其中,达到比赛标准的有2100个。篮球运动在东莞的发展历史超过了百年,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人打篮球——
目前,东莞每年都要举办超过5000场的各种大小级别的篮球赛,有15家篮球协会,各类篮球队超过2000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莞几乎每个村都有篮球场,虽然条件非常简陋,两条铁架,一块木板,但这些乡村球场给了更多人接触篮球的机会。绝大多数孩子在放学后都会到篮球场,打到晚上七八点,再回家吃饭,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东莞学生的共同记忆。
改革开放后,随着东莞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涌进东莞,东莞外地人数量是本地人的4-5倍,使东莞成为一座年轻人的城市,平均年龄33岁,活力而激情的篮球运动,成为这些年轻人工作之余最为喜爱的运动之一。
今天的东莞,每个村都有多个篮球场,在市区的住宅小区里,户外球场也成了标配,就连民盈国贸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把室内篮球馆、青少年篮球训练营等作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夏天的傍晚,东莞市体育中心的20多块室外篮球场上人声鼎沸,各种矮壮篮板怪、高瘦三分王、勾手老大爷、灵活大胖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偶尔有职业球员露脸,还会引来大家一阵欢呼。而走在东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穿着球鞋、背着球包、抱着篮球的年轻人。
人人看篮球——
东莞市民对于篮球比赛非常热情。改革开放前,一场民间篮球赛可以吸引周围群众坐着大货车来看,整个球场边上站满了人,甚至有人爬树、上屋顶……只为找到最佳的看球位。
20世纪70年代,常平镇一场篮球比赛上有人爬树上观看
今天的东莞市民,当然不用再爬树看球了。当人们都在追NBA、CBA的时候,东莞人会追自己的村BA。在东莞的很多村里,每年过年最隆重的活动就是村与村之间的battle,村委会不仅给参赛小伙子发鞋、发球服,还包车带上村民给自家队伍加油呐喊,那些不会打篮球的高个子常常会引来长辈们的一声叹息“白长这么高”。
有一个段子这样说,工人在东莞找工作,都会看工厂有没有篮球场。对于上班族来说,找一个合理的请假理由很难,在东莞,能让老板毫无条件批准员工请假的理由,就是:村里要打比赛。听到这句话时,老板还会拍拍员工的肩膀说一句:“好好打,不要给我丢脸。”东莞的一些村队,分分钟吊打所谓CUBA校队精英,比赛之精彩,导致很多人骑自行车、搭公交车一两个钟,就是为了看一场篮球比赛。
人人爱篮球——
在东莞,从三岁孩童到八旬老汉,无人不爱篮球。从年初一打到年三十,更彰显了对篮球运动的草根热爱。
在东莞,打篮球是交朋友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东莞人喜爱篮球的原因之一。有个笑话说:东莞的小朋友不会打篮球,就交不到朋友。因为东莞人不是在打篮球,就是在打篮球的路上,连村BA都设有儿童组,在凤岗镇雁田村组织的儿童篮球赛中,快攻、运球、变向、双手暴扣,场面火爆,观众席上座率不输NBA。
而东莞的大学生不会打篮球,则很有可能交不到朋友(开玩笑)。广州网友大可说:“我舍友叮嘱我——唔好(不要)同东莞佬打波。大学联赛丙组冠军主力队员,打不赢东莞佬。” 篮球已深深地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政府真心支持篮球
中国篮协原常务副主席李元伟曾表示:“你们想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到东莞去看看。”一直以来,东莞政府把篮球作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不惜投入大量资源,在市民中推广普及篮球运动,支持篮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大力支持本土俱乐部、球队发展——
最鼎盛时期,东莞曾经拥有5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东莞新世纪、广东女篮、长安柏宁、香港新丽宝,其中,广东宏远和东莞新时期都是CBA强队,广东女篮也拿过WCBA总冠军。
早在1984年,东莞常平农民男子篮球队就取得全国第一届“丰收杯”冠军。在广东省篮球联赛中,东莞男、女篮分别实现“七连冠”“四连冠”,其中,东莞男篮更是包揽了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成立以来的全部冠军,是广东省男篮的霸主。
这些成绩背后,是东莞政府对职业篮球俱乐部、篮球队的大力支持。
广东宏远、东莞新彤盛夺冠后,东莞市政府不但第一时间发出贺电,市领导还带队慰问球队、球员,夺冠功臣享受市中心CBD灯光秀祝贺的待遇,易建联当选东莞市政协委员,被塑造为城市偶像。2022年5月,虽然广东宏远队止步CBA四强,但市委书记仍然批示肯定球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斗志,鼓励他们奋勇向前。2020年,易建联跟腱受伤以后,东莞市为他协调了接受手术、恢复伤病的各种便利。手术成功后,市领导特意从东莞出发,赶到广州南方医院探望。2021年9月,在市委关心下,广东宏远男篮党支部成立了,主教练杜锋担任支部书记,俱乐部球员中周鹏和任骏飞是党员,胡明轩和赵睿也是预备党员,这是CBA第一个球队党支部,是推动党建与体育事业互融互促的有益探索。
为了帮助俱乐部乃至国家队发掘培养更多好的“苗子”,东莞市还成立了旨在培养12-17岁中国青少年专业篮球人才的东莞篮球学校,是NBA首次参与在中国建设的篮球学校,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参加学校奠基仪式,NBA选派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担任技术总监,提供NBA标准的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学、教练发展等专业指导。学校还入选“中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以来,先后输送了贺希宁、许梦君等进入CBA,向国家青年队输送了黄建新、廖三宁、赵义明等优秀球员,推动区俊炫到美国征战NCAA。每年暑假,都有不少北方家长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东莞篮校试训,为的就是圆孩子一个篮球梦。
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参加东莞篮球学校奠基仪式
积极举办各层级篮球联赛——
篮球运动员要从比赛中才能获得成长。东莞市大力举办各层级篮球联赛,有市篮球联赛、公务员篮球联赛、镇村篮球联赛、大学生联赛、中学生联赛等,范围覆盖全东莞,每一位篮球爱好者,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起源于2003年的东莞市篮球联赛,比广东省篮球联赛早了12年,有“小CBA”之称,第一届就要求32个镇街全部参加,分男队、女队,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一届都没有中断。
东莞不断规范联赛赛制,即使是基层篮球联赛,也会把它办成专业水准,业余联赛有职业范。比如,对业余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针对联赛关注度提高后,有的经济大镇从其他镇“挖人”的现象,出台政策,要求球员转会必须经过原球队同意,规定18岁以上球员要在东莞缴纳三年社保,而18岁以下无此要求,鼓励球队引进培养年轻球员,而不是一味地“挖人”。东莞市篮协还成立裁判委员会,开展培训班,提高裁判水平。
东莞的镇村篮球联赛参与者众、观看者多、场面火爆,规范程度之高,让人难以置信,随时有可能隐藏着某个“大神”。
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拿到三人男篮冠军的中国选手,就是来自东莞的三名草根球员——麻涌镇宣教文体局职工肖海亮、广州体育学院老师黄文威、广东工业大学在校生曾冰强,而黄文威、曾冰强在“东莞第一村赛”——中堂篮球联赛中,代表中堂镇槎滘村以76-61击败潢涌村,摘得桂冠。
2017年天津全运会的三人篮球比赛,东莞麻涌队连克湖北、浙江、上海等多支以职业CBA球员为班底的对手,勇夺男子青年组冠军,很多外地球迷才知道麻涌原来是东莞的一个镇。
一个镇队能摁着职业球员打,你敢信吗?
东莞还主动承办高水平篮球比赛,是2019年篮球世界杯赛区之一,是八个赛区中承办赛事最多的城市,东莞还承办过国际篮球对抗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莞又承办了CBA赛会制的部分比赛。
大力发展篮球产业——
一方面,大力建设篮球场馆。
2014年,东莞市建成东莞篮球中心,投资7亿多元、占地26.7万平方米,可容纳1.6万名观众,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按照美国NBA标准建造的多功能体育馆,享有“CBA第一馆”的美誉。
各镇街也建设了不少场馆,比如,中堂镇建有130多个篮球场(馆),并在2021年,实现了20个村(社区)风雨球场全覆盖,解决了刮风下雨天气下群众无处打球的难题。体育强镇麻涌镇,有灯光篮球场200多个,室内篮球馆10个。村村都有标准灯光篮球场,其中鸥涌、麻四、东太、南洲、大盛有室内篮球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使用。
另一方面,推动形成“竞技—产业”之间良性循环。
2022年7月,东莞启动篮球城市文化节,推出五大计划18个项目,擦亮城市IP,以“篮球+”培育体育产业及文旅产业动能。许多篮球器材、篮球装备都产自东莞。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主席刘克农说过一个亲身经历,有次到美国出差,买了NBA球队的队服,回来后一对比,发现原来是东莞产的。东莞还把篮球和潮玩结合,推出这座城市最具人气的原创潮玩IP劳拉(Laura),作为篮球文化节的虚拟代言人。
篮球是东莞的名片
也是东莞的城市气质
这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爱才如命的豪迈
这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东莞人
想打篮球,进莞来!
成就梦想,进莞来!
(*部分图片来源于南方+、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