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⑥|前进小学:三大课程体系传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有机制、有课程、有评价、有基地、有保障的中小学“五有”劳动教育体系引领下,东莞全市中小学紧密结合市情、校情、学情,以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特色项目、基地培育、协同育人等五大项目为抓手,探索与实践具有东莞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齐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新局面,劳动教育特色建设成果显著。

继首批5所学校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之后,今年东莞又有市第七高级中学、石排中学、南城阳光第四小学、石龙镇中心小学、石碣莞华小学、厚街镇前进小学共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为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特别开设“聚焦特色劳动课程”栏目,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宣传6所特色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经验,向更多师生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劳动的魅力。

沿着厚街镇西门巷一直走到尽头,便来到厚街镇前进小学。学校建校于1908年,这里曾是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地,也是王作尧将军的故居。

结合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前进小学提出了“厚德博学 行稳致远”的办学理念,凝练出“厚远教育”办学特色。从王作尧将军的故事到红色书法、红色阅读,从卫生清扫到孝亲敬老,从科技创意小发明到种植知识小课堂,在前进小学,劳动教育涵盖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与育人目标。

传承“王作尧将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革命传统,发扬红军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省、市、镇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学校特邀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的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以校本教材《前进小学红色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为引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三方面着手,着重对学生进行校园劳动、班务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实践和智力劳动的五位一体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发扬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课程、培养独立能力的“成长劳动”课程、发展创新能力的“特色劳动”课程三大主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厚中华文化、传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

前进小学劳动教育三大课程体系。

前进小学劳动教育三大课程体系。

“红色革命”课程发扬革命传统

从厚重的历史中汲取文化力量,在清明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特别的节点开展不同主题活动,已经成为前进小学发扬革命传统、活动育人的一大亮点。

欢庆国庆,学生用手抄报表达祝福。

欢庆国庆,学生用手抄报表达祝福。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红色革命”课程作为三大主题劳动教育课程之一,包含传统文化课程与校外研学课程。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分别为学生定制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主题内容的课程。

其中,低年级讲述“金戈铁马话英雄——王作尧将军的故事”,通过讲述王作尧将军的故事、排练革命主题话剧等形式,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红色劳动精神;中年级开展“翰墨飘香颂党恩——红色书法美育教育”,通过书法教育和诗词品鉴课程,在研墨、裁纸、张贴展示等艺术劳动中,进行红色革命诗歌书写,达到经典浸润、丰富劳动的效果;高年级开展“奋发进取扬精神——红色阅读展示活动”,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举办诗词大会、阅读校本教材等形式,让学生深化对红色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革命主义精神。

学生参与清明祭扫活动。

学生参与清明祭扫活动。

同时,在校外研学课程中,学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为学生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比如,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学校都会组织少先队员前往松山公园和大迳黄潭烈士公园进行祭扫,在活动中强化学生认识,发扬革命传统。

“成长劳动”课程培养独立能力

劳动教育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逸美”等综合育人功能,具有学校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进小学“成长劳动”课程主要涵盖了校园劳动课程和家庭劳动课程,通过家校携手合作,培养独立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前进小学红色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校本教材。

前进小学红色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校本教材。

其中,校园劳动课程分为以下五个内容:校园常规班务劳动、校园卫生清扫劳动、校园秩序监管劳动、校园主题活动临时小岗位服务和校园红色种植劳动。五个方面紧密联系、共同促力,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自豪感和校园荣誉感。

家庭劳动课程则涵盖家务劳动、孝亲敬老爱幼等多方面劳动项目,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适合的家务劳动项目内容、劳动教育家庭作业。

开展劳动技能大赛,低年级学生展示整理衣物技能。

开展劳动技能大赛,低年级学生展示整理衣物技能。

比如在2021-2022学年度寒假期间,前进小学推出了“我爱我家 寓教于劳”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为学生设置劳动清单,供孩子自由选择。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家务劳动中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让孩子认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家务劳动中。

有的孩子选择了整理书包、整理衣服、整理书桌、整理床铺、擦桌子等日常家务劳动,也有的孩子选择了更具难度的煮饭、烧拿手菜、洗车等家务。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与收获,享受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和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也培养了耐心与责任担当精神。

“特色劳动”课程发展创新能力

为了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前进小学还将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美育等结合,打造“特色劳动”课程,包括科技创意小发明、美术衍纸小制作、种植知识小课堂等内容丰富的课程与活动。

以科技创意小发明为例,通过举办劳动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竞赛等智力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衍纸小制作课程。

美术衍纸小制作课程。

将劳动教育与美术衍纸小制作结合,一方面通过美育在师生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引导师生发现美、探究美、热爱美,另一方面则在美术课程中渗透红色元素,开展革命系列衍纸手工劳动,比如创作五星红旗、天安门、华表等,通过细致入微的手工劳动,学生深入体会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种植知识小课堂中,学校联动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资源,开展相关种植讲座、进行种植课例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情操。

学生体验插秧劳作。

学生体验插秧劳作。

借助学校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开创特色劳动教育,用心用情的课程设计让前进小学劳动教育大放异彩。2021年4月,学校“红色劳动实践课程”在广东省首场劳动教育现场研讨活动(东莞专场)上,进行了展示交流。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前进小学不仅获评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也成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劳动教育内涵与实效更加丰富多彩。

【统筹】柴松方 王慧

【记者】黄婷

【设计】袁永平

素材来源: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厚街镇前进小学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