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力度,网格管理提精度,多元共治增温度|广东三农这十年

南方农村报

在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面“红墙”格外亮眼,村“两委”、村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层级架构明晰,党员干部实现“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

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如今,无论走到广东哪个村庄,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总是能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找到党组织所在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乡村治理“灵魂”,创新农村重要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党组织把关作用,不断织密三级党建网格,探索外来人口社会融入机制,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基层治理,逐步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员干部齐亮相   黎祖瑜 摄

党员干部齐亮相   黎祖瑜 摄

重要事项“清单”管理

强化党组织把关作用

“每次开大会都通知我们参加,议事事项需要经过每一名党员代表签字方能生效,不然就没法进入下一步的村民代表议事环节。”江汝厚是下朗村英二小组的老党员,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叠仔细收纳好的纸质资料,里面还保留着一张略微发黄的单据,那是几年村委会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的通知。

这是广东严格落实农村重要事项清单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程序执行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下朗村党组织审核把关人选超过49人次,审议把关的重大项目约18个,涉及资金约4.7亿元。

“过去是‘人管人、财、事’,现在是‘制度管人、财、事’。”江振锵于2012年前后以助理身份进入下朗村委会,如今成为村党委委员,他见证了十年来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

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及时、党群沟通不通畅,曾是阻碍基层治理的“绊脚石”。江振锵介绍,以前村务、党务、财务等信息宣传渠道主要靠村组两级宣传栏,部分长期外出的村民不易掌握相关信息。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趋于多样化,党群沟通效果更加顺畅,“逐步形成以禅城智慧党建平台、一门式村务、官方微信业务群、村组两级宣传栏等为载体的宣传阵地,并及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由专人跟进解决,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每逢周二下午,不是群众有需求来访,就是我们带着案子入户,争取把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为解决群众“急愁难盼”,下朗村规定,村干部每周二下午都要接待群众或带着案子走村入户,对于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通过直联制度反映给上级相关部门跟进。

下朗村于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受访者供图

下朗村于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受访者供图

织密三级党建网格

激活基层组织“末梢”

跟往常一样,下朗村网格员招英杰在村里进行常态化巡查,忙碌的脚步落在街头巷口,嘴里一边提醒着村民要规范摆放杂物,手里熟练撕下墙上的“牛皮癣”小广告。身兼消防、安全生产、环保、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他对网格区域内的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

下辖7个村民小组的下朗村,建立起了“7+N+M“网格化管理机制,“7”指7名村民小组网格长,“N”指若干名村民小组党员网格员,“M”指村里群众全覆盖。

无数个下朗村的网格体系,织成了一张广东基层三级党建大网格。2019年12月,广东在总结佛山市南海区、茂名市茂南区等地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1.9万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一级网格,12.4万个村民小组(自然村、经济社)建立二级网格,以89万名党员联系户为主体建立三级网格,逐步织密“横到边+纵到底+开放式+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网格化+数字化”,则让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愈来愈灵敏。在下朗村生活了近8年的苏女士,熟练地打开手机社交软件中的“门前三包责任群”,“一旦有什么消息,网格员就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我们随时可以查阅”。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拓展党建服务阵地

老家在梅州市五华县的钟育琛,自2013年起以技术人员的身份来到张槎街道欧洲工业园务工,常年居住在下朗村。多年的工作生活经历,让他逐渐养成了一口流利的粤语口音,真正变成了一个地道的下朗人。

地处“针织名镇”张槎的下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户籍人口3000多人,外来人口将近1.5万人,长期以来面临较大的基层治理压力。

2017年,佛山市禅城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已经达到63.4万人,占比50.04%,超过全区常住人口一半。在此背景下,当地开始探索开展非户籍常住人口及党员参与“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不仅仅是打工,我生活在这里,也想为当地出一份力。”同年,下朗村作为张槎街道试点村,推进非户籍干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钟育琛拥有了一个新身份——非户籍党委委员。

作为非户籍党委委员,钟育琛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村党委决策时更多关注外来人口。“比如,我们注重外来务工群体的子女托管需求,提出要将其子女纳入到‘爱心学堂’,课余开展插花、烘焙、陶艺、亲子读本、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们分享优质均等的教育资源。”他介绍,自2017年起,每年村里的迎春晚会都安排非户籍市民参与节目,此外,不断提升休闲公园,组织“妇女之家”“爱心学堂”等服务非户籍妇女儿童。

“爱心学堂”夏令营活动  受访者供图

“爱心学堂”夏令营活动  受访者供图

朝着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这一目标,下朗村还积极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进入基层工会、团委、妇联,担任委员或挂兼职领导,逐渐形成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链接  >>>

广东三农这十年 系列报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黎祖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