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鹏: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的2022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改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大型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近千人,分享医改实践感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会议共设一场主论坛,17场分论坛,话题涉及“三医”联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疾病预防控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供应保障等诸多改革热点话题。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合作协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选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将如何发力,采取何种策略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医院要“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高水平公立医院要在高质量医学创新中“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以“战役学”理念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就好比打仗,必须有章有法,中山一院的做法可以提炼为:党的领导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创新是驱动、合作添动力、体系是保障、文化定成功。具体实践中,国家医学中心须具备“非常6+1”特质一是疑难重症诊治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心,二是医学先进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医学拔尖领军人才培养中心,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五是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中心,六是党建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其中的“1”,是指一流的社会服务与辐射。

建设一流学科和疑难重症诊治高地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为创建一流的学科,医院设立每年3亿元的专科发展基金。实施攀峰、筑峰、登峰专科发展的三年提升计划持续加强优势专科、培育专科、潜力专科建设,进一步在亚专科上凝聚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国内领先水平的建设目标。

在破除“五唯”的大背景下,如何评价临床人才成为难题。为此,中山一院启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专科和个人考核评价体系,在医疗指标基础上结合运营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科声誉与社会满意度等多项量化指标,对专科、人才等进行分类、分层、多类别的信息化评价。大数据量化考核,能够得出客观、公平、公正的数据结果,有利于实现精准化管理。考核结果与专科主任选拔任用、绩效分配和个人晋级晋升、评优、选拔等挂钩。

构筑世界一流精准医学大科学平台

创新,是医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驱动力。

中山一院在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以打造广东国际精准医学中心为契机,梳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的基础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先进技术(医工结合)平台、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研究平台建设以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以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中国证据、提供政策支撑和智能化管理,聚力推动国家医学大数据中心建设。以临床研究平台为例,中山一院将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建立国际临床研究中心,围绕药物创新、优化疾病治疗管理模式等开展研究,医院还制订“2030计划”,对重点项目开展全流程辅导,每个项目支持1000万元,希望到2030年能够支持20项有引领性的临床研究。

同时,医院还依托南沙院区,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目标,发力精准医学研究。将国家医学中心重点攻关任务和精准医学研究的肿瘤、心脑血管与代谢病、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肠道微生态、感染与免疫五大交叉协同方向统筹推进、协同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随着新平台的建设完成,中山一院将围绕国家医学大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与诊疗决策、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诊疗、消化系统肿瘤精准诊疗、脑科学和先进医疗装备与技术等医学科技前沿和“卡脖子”问题开展深度融合和重点攻关。为此,医院已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领军级人才147 名,形成强大合力,协同攻关。

铸造医学拔尖领军人才集聚盛地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核心,也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山一院正在打造“医学拔尖领军人才高地”。

中山一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创新干部人才工作机制,构建医学创新人才队伍梯队,为医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医院构建了柯麟新苗、新星、新锐及“三个三”“五个五”工程进阶式培养体系,打造了“启航—攀登—领军”分层次、全覆盖人才支持计划体系,强化阶梯式培养。如“柯麟新苗”计划,即从2016年起,每年从中山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应届毕业生中的前10%~15%选拔5~10人提前签订工作协议,以两年为周期,按照每人每年25万元的标准资助其赴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深造,让其“赴国际一流机构、师从一流大师”,将人才培养链条“前移”。他们回国后,很多已经成长为医院发展的生力军。近5年,医院有146项技术,5名领军人才、21个团队、106名青年骨干获得医院人才项目体系的资助。此外,医院还以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来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疗机构、英国伯明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机构和高校开展实质性“一对一”专科合作。

基于以上举措,中山一院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倍增,高层次人才引培不断突破。博士后队伍成为科研生力军,2021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立项40项,同比增长29.03%,占全院青年项目的54.05%。

党建和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锻造医院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中山一院成为全国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形成完善了“党建+制度建设”“党建+学科建设”“党建+医疗服务”“党建+医学教育”四大党建品牌,构建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核心特色文化体系。擦亮了中山一院“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学贯中西、天下为公”的精神底色。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医院着重推进以柯麟为代表的中山医人传承红色基因、奉献祖国人民的文化建设工程。柯麟是中山医史上的一代医学巨擘,也是一位传奇共产党员。近年来,医院深入挖掘柯麟文化,将手术科大楼命名为“柯麟楼”,设立“柯麟年度人物”奖,柯麟已成为中山医人的楷模和坐标。近年来,医院涌现出如“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医生、好护士”、全国劳动模范等一大批柯麟式好医生好护士。

医院还坚持将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以送医疗、技术、管理为抓手,对全国310多家基层医院进行远程医疗服务、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帮扶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边坝县人民医院以及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大幅跃升,向广东封开、惠东,江西南康、于都等地进行长期“造血”式帮扶,帮助当地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开创了高水平医院建设跨区域联动紧密型帮扶的“揭阳模式”,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近年来,医院先后组织20多支国家医疗队、200多位专家到新疆、西藏、贵州等省(区)开展巡回医疗,总诊疗达5万多人次,医院医疗队的足迹还遍及非洲加纳、大洋洲斐济、中美洲多米尼克,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贡献。


作者 |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肖海鹏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中国卫生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