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仇村”和解,红白事简办,移风易俗提振乡村精气神 | 广东三农这十年

南方农村报

今年6月,揭阳普宁市占陇镇旧地村终于迎来了与南径镇青洋山村的缔结友谊村庆祝典礼,在村民的赞许与喜庆的锣鼓声中,相邻的两村冰释前嫌,结束了一百多年的“世仇”关系,为两村未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高高挂起的“敦睦乡邻”牌匾,是两村干部群众积极争取之下的实在改变,也是十年来广东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成果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整治乡风民风,破除农村地区陈规陋习,化解村庄之间历史矛盾,打破人情往来礼金枷锁,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文明美好。

象征旧地村和青洋山村和好的“敦睦乡邻”牌匾

象征旧地村和青洋山村和好的“敦睦乡邻”牌匾

乡贤搭桥牵线  世仇一朝化解

两个村庄因历史上发生冲突而立下“永不来往”的誓言,这类现象在过去的广东农村并不罕见,“世仇村”阻碍了当地村民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妨碍了男女之间的婚恋自由。

“北山村许氏和果陇村庄氏重修旧好,为揭阳市其他‘世仇村’作了表率!”北山村一位老人说起4年前两村缔结友好一事时还非常自豪。普宁市流沙东街道北山村与燎原街道果陇村过去的恩怨已不可考,但“禁止往来,互不嫁娶”的誓约却代代相传。“如果两村的男女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反对。”老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过去,他们如果结婚都要偷偷摸摸的。一旦婚后传出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村里就传出各种‘闲话’。”

转机出现在2017年。据了解,揭阳市从2017年开始探索推进乡贤咨询委员会建设,引导海内外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发展,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北山村与果陇村重归于好,也离不开两村乡贤的努力。北山村委会副主任许培强介绍,北山村乡贤咨询委员会会长许木镇与果陇村老人理事会的庄礼祥此前共事时就在商量两村和解一事。2018年初,他们回到村里,向两村的村干部提出倡议,又一个个地走访村里有名望的长辈,做通了老一辈的思想工作。终于,和解一事得到了两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支持,两村的代表也坐到一起,起草了《缔结友好村协议书》,并敲定了和好仪式。

2018年5月,北山村与果陇村互赠“睦邻友善”牌匾,正式宣告结束200多年的“世仇”关系。村民恢复了交往正常,也实现了嫁娶自由。8个月后,两村迎来了200多年来首对公开结婚的新人,并在北山村最古老的祠堂——昭德堂举行了婚礼,村民们欢聚一堂,为新人的爱情和两村的和睦共处送上祝福。如今,北山村与果陇村的青年们成了一起打球的队友,老人们则成为一起看潮剧、学潮剧的票友。后来,揭阳市揭东区、榕城区以及空港新区等地又有近10对昔日的“世仇村”在镇村干部和乡贤的努力下结成了“兄弟村”。

挂在北山村委会墙上的两村和好仪式照片

挂在北山村委会墙上的两村和好仪式照片

北山村和果陇村只是广东各地破除陈规陋习、化解村庄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2012年6月,惠州市惠东县楼下村与田坑村重修友谊;2019年2月,通过一场篮球友谊赛,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黄略村与文车村化解了28年的恩怨;2021年11月,汕头市成田镇家美社区与西岐村和好,两村乡贤还捐资500万元助力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建设,把“冤家沟”修成了“阳关道”。

红白喜事简办  遏制高额礼金

村庄之间“世仇”不断化解,农村地区人情“枷锁”也逐渐被打破。十年来,广东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整治人情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

“宴请每台花费300元,一般不超过15台……”2016年,梅州兴宁市黄陂镇就出台了红白事办理标准,避免了群众怕“面子过不去”的担忧。

“丧事严禁大操大办,帮忙人员不超过40人,办理丧事花圈数量不超过5个……严格控制‘纸扎’数量和费用,一般不超过1000元,不安排职业哭灵、鼓舞鼓乐和高音喇叭播放哀乐……”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根据当地实际,完善了移风易俗各项要求,并写进了村规民约。

而在过去,村民之间存在攀比心理,红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山村书记吕湖泳告诉记者:“传统的丧事要办3天,请三四支乐队,每天每餐都要摆酒席,不仅铺张浪费,还会影响村里的环境卫生,搭建的棚子还会阻碍交通。”

“一个锣,两支唢呐,一只鸡,一锅炒饭,一天办完!”年过花甲的吕友顿是新山村一名党员。今年5月21日,他履行党员承诺,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为父亲操办了一场简单的丧事。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场丧事)来的人约40人,亲戚朋友随的奠元都是两三百元,而且出殡送到村口就可以了,整场丧事一天办完。过去至少要耗费七八万元的丧事,现在用一半的价钱就办好了。”他表示,现在一场白事对家里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人情负担也小了很多。

新山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

新山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

2020年,汕尾市立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狠抓铺张浪费、礼金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整治,出台了《汕尾市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指引》,海丰县随即提出了“红十条”“白十条”,对红白事简办给出了具体指导,并根据本地实际给出了便于监督、可量化的标准。如结婚提倡不摆酒席,若摆酒席,宴请规模不超20桌;酒席每桌10人,每桌价钱不超2000元;丧事用烟每盒不超过20元;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个人和单位不送花圈,花圈数量不超过5个,祭席不超过3张,灵旌不超过5幅……各村纷纷将这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数字化”简办标准写进了村规民约。

党员干部引领  树立文明新风

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2020年,海丰县要求各村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移风易俗要先从党员干部和村民理事会开始。”被问及新山村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时,吕湖泳说道:“潮汕农村地区操办红白事,一般都由村民理事会里年长的老人主持,理事会接受了文明新风,村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再引导村民简办红白事就比较顺利了。”

移风易俗承诺书

移风易俗承诺书

在汕尾陆丰市,过去办宴席讲究“燕席”与“翅席”,前者燕翅鲍参四样齐全,好酒好烟,一桌下来就要花费3万元,而后者一桌也要五六千元。

2020年6月,陆丰市博美镇一名公务员与一名老师在全镇首办“一碗茶”喜宴,并婉拒了所有亲友礼金,这与当地十分讲究排场的红白事传统形成鲜明对比,一时传为佳话。

陆丰市八万镇八万社区《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出台后的第一例白事,正好落在八万社区支部书记张志军家——他的小叔于2020年6月28日过世。伤怀之余,他开始劝说堂兄弟等遵守新标准,简办丧事。被亲人说“想当官想疯了”,张志军也没有动摇。经过几番耐心讲解和劝导后,其堂兄弟终于接受了简办白事的要求。最终,一场只有两三张饭桌和一锅咸粥组成的丧礼顺利举行,前来的宾客也只需随50元或100元奠银。这为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起了一个良好开端。

近些年来,在党员干部的表率和引导下,“白事一碗粥,红事一碗茶”的新风尚在当地逐渐传播开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链接  >>>

广东三农这十年 系列报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李国华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