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亿m³天然气或将泄漏,“北溪”爆炸谁干的?| 周观天下

观天下
+订阅

2022.9.26—2022.10.2

“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俄欧能源博弈再升温;

顿涅茨克等四地入俄条约签署仪式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

斯诺登入籍俄罗斯,美方有何回应;

安倍葬礼日前在东京举行,“吊唁外交”难达预期。

本周我们精选了4个国际热点,邀请您与我们一起“周观天下”。

南方+ 麦瑜瑜 制图

热点一

超7亿m³天然气或将泄漏

“北溪”爆炸谁干的?

当地时间9月26日,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瑞典测量站在两大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无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表声明称,“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正在调查原因。

“北溪-1”和“北溪-2”管道内合计至少有超过7亿m³的天然气。德国联邦环境署(UBA)认为“管道中的天然气很可能会全部溢出”,因为管道中间没有专门设置关闭机制,损坏发生在数十米深的海床上,短期内难以修复。德国环境援助协会估计,逸出的甲烷可能超过35万吨,而最坏的情况是7.78亿m³天然气全部泄漏,这大约相当于50万吨的甲烷。

俄方称“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地点,位于美国情报机构所控制的区域。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美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的直接受益方,有必要“自证清白”。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则表示,现在推测“北溪”管道破裂的幕后黑手为时过早。

无

有意思的是,“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后,波兰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了一条推文:谢谢你,美国(Thank you, USA)。

该推文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注意。随后,西科尔斯基删除了该推文,又重新发推:我很高兴,波兰所有政府斗争了20年的北溪管道陷入了瘫痪,但这对波兰有好处。

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等国家一直反对“北溪”天然气管道建成,认为直通管道将使俄罗斯不再顾及过境运输国的利益,从而可以随心所欲“讹诈”欧洲。

可见,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各国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评价利用此次事件。这次“北溪”管道发生爆炸,成为了加剧地缘政治博弈的助燃剂,找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始作俑者可能会成为无解之题。

无

●相关链接

俄外交部:“北溪”遭破坏,美国是受益方

北溪管道被炸后,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北溪”天然气泄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热点二

顿涅茨克等四地入俄条约签署仪式举行

新华社莫斯科9月30日电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与赫尔松四地加入俄罗斯联邦条约签署仪式9月30日举行。

仪式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

无

●相关链接

美国对俄罗斯数百名个人和实体实施全面制裁

热点三

普京授予斯诺登俄罗斯公民身份

当地时间9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授予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俄罗斯公民身份。

无

根据美国国务院官网当地时间9月26日发布的记者会实录,当天有记者提及普京给予斯诺登俄罗斯公民身份一事,并称斯诺登“仍然是美国公民,所以他现在是美俄双重国籍公民”。

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回应说,“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斯诺登先生应该返回美国”,普莱斯进一步宣称,“他(斯诺登)应该像任何其他美国公民一样面对审判”。

2013年,斯诺登通过媒体揭露美国政府广泛监听国内外电话并监视互联网通信内容,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政府随后以间谍罪、盗窃罪和未经授权泄露国防及情报信息的罪名对斯诺登发出通缉。此后斯诺登获俄罗斯避难许可,在俄居住多年。2020年11月,斯诺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申请俄罗斯国籍。

出自传、作演讲、玩音乐,斯诺登的逃亡人生不可谓不精彩。而关于申请俄罗斯国籍,斯诺登其实盘算已久。

无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链接

美方回应普京决定给予斯诺登俄公民身份:他现在可能被征召上战场

逃亡9年,入籍俄罗斯,斯诺登都是为了儿子?

热点四

这样的安倍葬礼,世界有三个没想到

9月27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东京警视厅动用约2万名警员参与国葬警备。国葬是一个国家最高的礼节,安倍也是55年来第一位享受国葬待遇的前首相。然而,此次安倍国葬却在一片反对声中,“毫无亮色”地举行了。

无

据报道,日本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反对安倍国葬的高达60.8%。反对国葬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安倍虽然是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但执政生涯一直充满争议,人们对安倍的葬礼采取最高规格表示质疑;

二是高达近1200万美元的天价国葬费用,许多日本民众反对使用国民的税金举行国葬。

除了日本民众的高声反对外,安倍国葬的出席阵容同样尴尬。

安倍生前很热衷参加G7活动,然而此次安倍的国葬,用日本首相官邸人士的话来说,“毫无亮色”“很难说是豪华阵容”。

七国集团(G7)国家的领导人,无一前来“捧场”。以此次国葬为契机开展的“吊唁外交”,实际上难以达到期待。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链接

安倍国葬现场:2万警员警备,献花要安检,日官员吐槽宾客无亮点

【本期观察员】彭奕菲 实习生 余映雪

【海报】麦瑜瑜

编辑 钟烜新 张志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