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提升国庆应急反应能力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订阅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国庆节前

举办严重创伤救治应急演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自2017年5月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来,先后到北京、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的创伤联盟单位学习“取经”,每月组织院内外从事创伤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创伤病例讨论,定期开展真实案例场景式模拟演练,不断探索,以“平战结合”的思路走一条有区域特色的“创伤中心”建设道路。

  为保障国庆节期间的应急反应及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创伤中心救治能力,优化严重创伤救治流程,提升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有效衔接和密切协作能力,9月28日下午,由医务科组织、创伤中心核心及相关科室共同参与了“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演练”。

▲演练前充分研究论证,以求演练脚本贴合实际

真实案例场景式模拟演练

  一男性伤者在某地高处坠落后(约5米)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并有呕吐,头部有出血,家属拨打120求助,120急救指挥中心通知医院。接警后急诊科院前医护团队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确认伤员一人,院前林子峰医生按照DRCAB流程迅速对伤者进行现场初步评估及处理,根据TI和GCS评分判断患者属于红色预警(危重患者),需要马上转运至医院创伤中心。

▲现场初步评估伤情及处理

一上车即入院

  伤者转移到救护车后,院前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再次评估及处理,同时使用“严重创伤救治联动及预警信息系统”联系医院内医护人员,将病人生命体征、受伤部位、实时伤情、身份信息等提前传输至医院急救中心,实现了“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的效果;与此同时,院内创伤组长甄汉华副主任医师提前掌握伤者情况,通过视频语音系统实时给予车上院前医护人员救治指导、远程会诊。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医院内救治工作的前移,让危重患者享受到“一上车即入院”的急诊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通过“严重创伤救治联动及预警信息系统”实现了“病人未到信息先到”

▲通过视频实现了实时“远程会诊及救治指导”,把院内功能延伸到院前

医生等病人,伤者未到团队等候

  在伤者转运回院的途中,院内创伤组长甄汉华副主任医师在掌握伤者情况后明确其达到“严重创伤预警启动标准”,借助“严重创伤救治联动及预警信息系统”一键呼叫多学科创伤团队(包括创伤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提前集结急诊科创伤复苏室等待伤者,并迅速做好MDT救治前准备。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伤者等待传统专科会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身穿“红马甲”的创伤组长集结团队成员并分工,实现“医生等病人”

黄金救治一小时

  创伤团队全副武装在急诊科创伤复苏室蓄势待发,伤者在院前医护人员护送下入室,创伤中心立即启动“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迅速展开MDT救治模式。在创伤组长甄汉华副主任医师的指挥协调下,创伤团队各成员根据预设的分工各司其职,按照ABCDE顺序及原则有序展开评估与处置操作,达到同步诊断、同步救治、联合治疗的目的。

  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多发伤(ISS29分),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双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

  创伤团队确定诊疗方案并做好术前准备后,伤者家属知情同意下伤者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急诊开颅手术。要实现严重创伤救治的“黄金一小时”理念,需要在院前、院内、专科救治各环节上下功夫并不断改进提升。

▲气管插管

▲再次评估病情

▲床边FAST检查

专业化创伤救治队伍 时刻为患者保驾护航

  演练结束后,创伤中心及演练相关人员在总结会上积极发言,总结需要改进之处,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

  急诊科主任何明亮表示,此次演练强化了医务人员的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的理念,锻炼了创伤急救操作技能,同时也查找出了当前严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希望创伤团队人员多总结、多反思,努力提高救治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百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以“平战结合”的思路,重视日常救治经验总结和加强日常培训学习,培养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专业化创伤救治队伍。

★相关链接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

  《中国伤害预防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各类创伤6200万人次,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超过70万……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保国教授强调:“创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45岁以下中青年人的第一死因”。

  姜保国根据近些年对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六个制约中国创伤救治发展的问题。能否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正是我国创伤救治能否得到高效发展的关键。为此,姜保国强调,我们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严重创伤区域性急救体系,建立规范的严重创伤急救流程。

  早在2010年,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与其他合作单位就已经开始进行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的研究,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急救时间显著缩短(急救反应、院前、急诊施救和专科会诊时间分别节省13.92分钟、22.21分钟、3.03分钟和12.53分钟),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从33.82%降低至20.49%,下降趋势明显。姜保国表示,今后会将该体系面向全国推广,保障百姓的身体健康。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简介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2016年9月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国内首个创新学术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担任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交通医学学会主席王正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担任联盟名誉主席。联盟成员由来自全国100余家医疗机构的500余名创伤救治专家共同组成。

  联盟的宗旨是通过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伤救治体系,降低严重创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开展包括科学研究、医疗救治、行业规范及专家共识制定等多层次工作。联盟鼓励各级综合医院自主加入,目前已有1800余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文章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