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广州市部署开展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工作以来,增城区高度重视,坚持按照“边推进建设、边完善机制、边发挥成效”的原则,全力构建完善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运行机制。目前,我区已建立最小应急单元1845个,购置天翼对讲机2285台,将所有最小应急单元纳入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管理系统,实现统一调度,联防联控。
据统计,2021年共向辖内最小应急单元通
构建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四个到位”、条块联动
坚持高位推动,搭建组织架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在区委平安办的统筹下,我区建立区、镇(街)两级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平安增城建设领导小组社会治安专项组牵头负责,各镇街成立建设推进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政法机关牵头协调、公安机关主力推动、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各镇街推进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先后多次下发工作文件方案和召开专题推进会,压实“区、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责任体系,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及各镇街责任,推动做到应建尽建;加强经费和装备保障,采取集中采购、督促自购等方式落实最小应急单元对讲机和基础防护装备配备,确保实现“四个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装备到位)。
2021年,我区在增城广场开展“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和最小应急单元拉动演练
坚持联防联控,创建指挥体系。我区将以指挥中心为平台、以天翼对讲机为依托、以警情通传为抓手的群防群治指挥体系作为基础,将原有的村(居)委、小区物业、商场物管、企事业单位等纳入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范围,及时完善转变为最小应急单元指挥平台。并以派出所管辖区为单位,在全区范围内设置天翼对讲机通信群组,实现区指挥中心、属地镇街综治办、辖区派出所及其辖内村(居)群防(最小应急单元)力量全覆盖,构建起信息联通共享、扁平指挥、协同联动的调度指挥平台。
今年6月,仙村镇开展“护航二十大 全力保平安”最小应急单元培训演练
健全日常管理机制确保运行顺畅、有呼快应
完善上图报备机制。由区委平安办统筹协调,迅速推动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完成1845个最小应急单元信息要素实时挂图作战。我区通过天翼对讲设备将最小应急单元纳入区群防对讲指挥系统,形成区内各级直呼通信调度体系;通过可视化精准指挥调度,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呼救、5分钟增援到位”的目标;依托“立码报”平台,全面更新立码报基础信息,按照“实名、实人、实岗”要求,督促落实扫码上岗机制。区、镇两级落实专人每日监督、每日通报和指导整改,确保上岗率稳定在98%以上。
完善日常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工作,选定区、镇(街)两级共110名小教员,定期举办小教员培训会,对岗位职责、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重点环节进行培训;再由小教员通过分批分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对最小应急单元进行培训,已完成多轮全覆盖培训工作,并结合不同最小应急单元的实际情况(如特殊目标部位、学校医院重点场所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演练,并拍摄教学视频,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联勤联动能力。目前,累计开展培训500余场14486人次。
增城区委政法委统筹区公安分局牵头组织并派出教官,对区有关直属单位、各镇街、辖区派出所110名小教员进行了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培训完善常态巡查、拉练机制。制定《辖区最小应急单元拉动测试及巡查工作操作指引》,由区委平安办、社会治安专项组牵头,镇街综治部门和辖区派出所具体负责、一同推进,实现常态化对辖区最小应急单元月度拉动测试和督导巡查全覆盖,重点检查最小应急单元反应速度、人员构成、装备配备使用以及互救增援到场等情况。
建立联动响应机制确保高效协同、实战导向
落实网格化巡逻机制。严格按照“公安民警+辅警+最小应急处置单元+群防群治力量”联动开展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公安巡组与辖区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的沟通对接和联勤联动,明确应急处置和拉练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最小应急单元先期处置能力,切实提高街面快反能力和巡逻防控效能。
建立勤务等级响应机制。按照“最小应急单元勤务响应与公安同频共振”的原则,规范最小应急单元勤务响应机制,在重大敏感节点,参照公安机关勤务等级,由区委平安办发文启动群防共治和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提升勤务要求,增加力量投入、延长上岗时间,并随机开展巡检督导,确保令行禁止、有呼快应、一呼百应。
完善重点区域联勤模式。结合辖区警情特点,加强娱乐场所、酒吧、宵夜档口集中区域等夜间警情高发部位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和监督管理,重点依托B类娱乐场所、D类沿街商铺的最小应急单元强化夜间巡防守望,夜间营业期间全程在岗在位,并每小时至少对场所周边开展巡防1次,与巡逻民警保持联动,进一步提升夜间见红袖章率、发现率和管事率,严密防范各类街面犯罪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等违法行为发生,切实做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来,我区开展娱乐场所、酒吧、宵夜档口集中区域等夜间警情高发部位最小应急单元夜间督导检查拉练
强化宣传激励机制确保以点带面、辐射带动
发挥示范点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最小应急单元示范点建设,在全区13个街镇共选树15个示范点,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为其他最小应急单元的建设提供经验。同时,紧密结合最小应急单元现实综合表现,积极上报上级申请通报表扬、奖励和争取市级联建点建设。
完善落实通报奖惩机制。由区委政法委会同区公安分局同步完善《增城区群防群治奖励工作方案》,结合每月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在落实警情通传,发现、上报并处置可疑情况等方面汇总通报情况,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每月安排60个名额,每个名额600元,对积极协助处置警情的进行奖励;对现行个人极端暴力行为,有效开展先期处置,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的或协助参与的进行额外奖励,进一步提高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宣传发动引导工作。区委平安办以制定加强平安建设信息报送工作机制为契机,量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指标,发动各镇街(村居)、各成员单位注重收集、踊跃报送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在积极参与平安增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好人好事、履职尽责协助处置警情等事例。以人物事迹所属镇街和涉及职能部门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强化宣传扩散,向社会面弘扬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小团队”发挥“大作用”,不仅强化引导群众的支持率,还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同时,通过选树先进典型、通报表扬奖励等方式,推动形成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工作局。
本文来源:增城区委政法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