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用餐高峰,记者在广州珠江新城越秀·财富世纪广场写字楼下看到了这样一幕:一名外卖小哥正在向一台智能机器人投放外卖,随即这台机器人就从自己的“固定工位”出发,越过来往人群径直走向大厅入口闸机处进入写字楼,记者跟随机器人的脚步一同进入电梯,看它在7楼处停靠出梯,最终走向一间办公室,将外卖送到了一位上班族的手中。
据记者观察,这一整套的送餐流程大概只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卖员进不了写字楼等一系列问题。现在仅广州就有110多栋楼用上了这种智能机器人。
快递员将外卖放入机器人“大嘴”里。
这些穿梭于楼宇上下为整栋楼内的上班族提供配送服务的机器人,实现了智能时代打通“最后一百米”的新型服务体验,但对写字楼内的白领来说,他们对这些纵行无碍的机器人也是“爱恨交加”。
能为写字楼提供全方位服务
机器人现在成了很多写字楼的标配。
记者了解到,这些智能机器人均来自广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助理陈小姐介绍,因为疫情期间非接触配送的要求,国内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阿尔华(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起便专注机器人商业化场景的综合运营,打造智慧楼宇服务体系,与各大物业品牌合作,让智能配送机器人进驻写字楼、酒店等场所,用物联网数据覆盖“最后一百米”,实现智能时代的新型配送模式,同时也为众多物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现在,已经有4000多台这种智能机器人进入了北京、上海等城市。
据介绍,这些机器人能够实现帮买、帮送、帮管三项服务,除了帮送外卖服务,还包括它们自己小程序平台的帮买服务,顾客一键下单,机器人通过楼内自带的售货柜取货再送至顾客手中,方便快捷,流程简单。它们的帮买服务除了可以选择在写字楼内的平台机器人超市下单外,小程序内还包含了楼宇周边300米至3公里范围的一些合作商家。
机器人就是从这种柜机里帮人买东西。
位于越秀·财富世纪广场写字楼对面的一家合作咖啡店店主就告诉记者,每天他们都会固定接到机器人配送小程序平台上的订单,多则十几单,少则四五单,相较于其他外卖平台来说,他们也愿意与这种人工智能下单配送合作,既方便了客户的用餐体验,又增加了店内销量,而且配送费还很便宜。
据了解,这种智能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疗场景,它们已经进驻隔离酒店、方舱医院、社区等,实现全程无接触配送,同时提供无人消杀、巡楼巡检服务,运用智能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机器人已能与大厦里的物业联网。
人机冲突时有发生
记者在走访几家写字楼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即在高峰时段,人机争梯状况频发,物业管理经常收到投诉。一位在富力·新天地广场写字楼内上班的白领就告诉记者,他们都称呼这些智能机器人叫“梯霸”——它们只要通过物联网发送信号,就能打开出入的闸口和电梯,如果人多时它进不去电梯就不会关门,电梯里的人就要给这些“霸王”让位,否则谁都别想上去。该楼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之前5月份的时候曾经接到过一位女士的投诉,称其在上班早高峰乘坐电梯时因与机器人争位而导致上班迟到扣除工资,这位女士就向物业反映要求整改。这件事情之后,物业方表示也有陆陆续续接到过其他人的投诉或抱怨,基本都是因为与机器人争梯引发的不满。针对此类问题,物业方也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富力·新天地写字楼内发布新规,早高峰9点前暂停一切智能配送机器人服务,9点过后恢复正常使用。
机器人进出闸门时也会遇到麻烦:有时候机器识别入闸系统会有几秒延迟,如果信号有问题或者遇到高峰时段,前后有人通过闸机时,就会给机器人的路线识别造成困扰,机器人就会出现卡顿或冲撞闸门,这也给物业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记者在新天地写字楼现场遇到一位正在过闸机的“低头族”,他正巧与机器人撞上了,由于闸机没办法识别两人同时通过,所以这位只好退回等待机器人通过后才重新通过闸机。这位男士也表示了自己对于这台机器人的不满,他说通常很多时候人要给机器让路,简直是“霸王”的存在。
多个写字楼物业管理公司均表示,这种上班族与机器人“相爱相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机器人因此遭到损坏。阿尔华(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也作出了相关回应:他们称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实际上配备了两种模式,分别为激进模式和温和模式,后台会根据每栋写字楼内的实时动态、人员进出情况以及高峰时段的人流量来决定选择使用哪一种模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拥堵引发的冲突问题。
让机器人先过闸。
人机能否共融
关于人机共存的未来发展模式以及关于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向,我们也采访到了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的执行会长任玉桐。他表示,智能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人机协同,而并非机器完全取代人的存在,人类与机器共同协作,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化,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每周只用工作一天,抑或是人手三四台机器人服务。
任玉桐认为,人类不管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能够做到与机器和谐共生共融的,尽管现在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整体来看他对于机器人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国已有的机器人技术还尚不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任玉桐也表示,未来在智能化越来越强的趋势下,机器人完全能够支撑起全场景的应用。比如说工业机器人就能实现所有智能工厂的搭建,服务机器人也可以做到更为全面的为所有个人和家庭以及各种公共场所提供人工服务。未来机器人是面向全行业的,因此应用的场景也是非常广泛的,并且未来机器人的投入量甚至会比手机的使用量还要大,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记者】项仙君 实习生 翟玉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