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证监局杨宗儒: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服务广东经济发展

南方+ 记者

“十年来,广东境内上市公司突破800家,上市公司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新增上市公司492家,数量居全国第一,IPO(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3957亿元。”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宗儒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尤其近三年,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成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引擎。

他表示,十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出台多份发展利用资本市场的政策文件,省政府连续多年将资本市场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级政府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广东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多项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南方日报:广东近十年来经济总量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达到12.4万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资本市场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杨宗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资本市场的根本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十年来,广东境内上市公司总量、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等多项衡量市场发展的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多元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十年来,广东各类企业通过IPO、股权再融资、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6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以来,广东企业每年直接融资均超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逐年提高,2021年广东直接融资1.3万亿元,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的34%。同时,广东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十年来,累计实施完成重大并购重组239单,交易金额8069亿元。

其次,科技创新型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主流,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业强省建设能力增强。十年来,广东新增上市公司中有45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2%。目前,广东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692家,占比86%,其中归属于“双十”战略性产业的上市公司508家。在这些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下,近年来广东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据统计,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2264亿元,占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的59.58%,研发强度达3.27%。

再次,在粤东西北地区,十年来新增40家上市公司和6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河源等多个地市在企业上市挂牌数量上实现新突破,资本市场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效果明显。据统计,粤东西北地区近十年累计直接融资达1975亿元。此外,广东地区期货公司积极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保障金额超35亿元,有效服务农企农户,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行业机构资产规模显著增强,有效支撑金融强省建设。截至2022年7月底,广东证券公司28家,总资产3.45万亿元。期货公司22家,净资产39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37家,管理规模9.9万亿元;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5923家,管理规模3.5万亿元。行业机构资产规模、经营指标等均较十年前有了大幅增长,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服务企业及居民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有大幅提高。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例,十年来,广东地区证券公司累计服务企业融资超过20万亿元。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推动改革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南方日报:资本市场向改革要动力,近十年来,广东资本市场如何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激发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杨宗儒:一直以来,广东证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战略,将资本市场改革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特别是证监会实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们积极配合、参与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多份重要文件,资本市场各项改革举措相继在广东落地实施、成效显著。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广东证监局在落实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等重大改革举措过程中,与政府部门、交易所等单位强化联动协作、加强宣讲培训,为广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例如,与政府部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三板苗圃工程等,加大上市挂牌资源培育力度。注册制改革以来,广东分别新增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74家、81家、14家,新增新三板创新层公司235家。指导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合并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推出乡村振兴板、科创专板等特色板块,加快建设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规范培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为了务实创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近年来,广东证监局积极配合省政府开展工作,建立跨部门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协作机制,配合省政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政策文件,支持各地市政府制定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推动退市制度改革在广东落地。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常态化退市机制,主动退市、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快形成,广东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效提高。

在广东,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均有广东企业,同时,广东还为资本市场贡献更多“首例”“首单”案例。例如,首家分拆子公司在境内上市的上市公司,首单跨交易所吸收合并B股公司,首家在伦敦交易所、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等等。2021年,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试点等也在我省落地实施。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全国首个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违法证券活动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将资本市场工作纳入《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省金融部门制定实施资本市场年度工作计划和金融强省建设工作要点,等等,都极大增强了资本市场工作合力。同时,广东证监局还通过与省相关部门、地市政府及司法机关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局领导定点联系机制、私募基金央地协作机制等方式,为广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南方日报:在支持“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方面,资本市场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宗儒:近年来,广东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在广东落地,多个领域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在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出台实施,横琴、南沙等地区探索开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证券基金机构开展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基金互认等跨境业务,跨境投资渠道更加通畅。在期货市场发展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设立,首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落地,大湾区期货产业链建设持续加快,服务国家“一带一路”能力提高。在人才交流方面,境外证券基金专业人才在广州等地从业实施特别程序,专业人才跨境执业更加便利。

防范化解风险

牢牢守住资本市场安全底线

南方日报:十年来,广东的资本市场建设如何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安全这个“头等大事”统筹起来,在防范化解风险、切实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绩?

杨宗儒:广东证监局认真贯彻证监会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合力”的监管理念,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和执法水平,着力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和重点个案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维护辖区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坚持责任追究到底、问责到人,聚焦重点主体、业务和风险点,强化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加大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力度,扎实推进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近五年来,广东证监局开展现场检查976家次,对包括上市公司“明星”高管和头部机构在内的各类违规市场主体作出行政监管措施决定707份。

广东证监局始终坚持“零容忍”方针,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恶性违法违规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五年来,共主办案件215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89份,罚没金额1.56亿元,案件查办数量和罚没金额居证监会派出机构前列;推动首单证券集体诉讼康美药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成功落地,5.2万多名受损投资者获赔24.6亿元,成为资本市场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核查涉非机构和配资网站797家,向相关部门通报、移送涉非线索502条,切实有效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重点主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风险,我们持续抓好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压降辖区(不含深圳)股票质押高风险上市公司34家,妥善化解56只债券680亿元本息兑付风险,压减私募基金风险规模1030亿元,将地方交易场所压降至30家。

与此同时,还加强投资者保护教育工作。持续开展“3·15”“5·15”投资者保护专项活动,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规范高效诉求处理工作机制,指导广东中证投资者服务与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一站式调解服务,强化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建立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机制,完善证券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近五年来,成功调解1059件投诉,挽回投资者损失5351万元。

【记者】张艳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