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狂犬病日
关于狂犬病
感染科的医生们
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疑问……
“我手指昨晚被老鼠咬了一口,怎么办?”“我儿子喂兔子时被咬破了手指,
要打什么针吗?”“我宝宝被同学咬了,
要不要打狂犬疫苗?”那么
被老鼠、仓鼠、乌龟等动物
甚至被人咬伤或者抓伤后
要不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我们都知道鼠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仓鼠)属于啮齿类动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85年-200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从未在各种啮齿类动物中监测到狂犬病病毒,也没有啮齿类动物或兔形目动物导致人类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狂犬病的最新技术报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次报告》中明确认定:老鼠在全球都不是狂犬病的储存宿主。除在极个别特殊情况之外,被老鼠咬伤都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
简单地说,被老鼠咬伤后,不会感染上狂犬病病毒,也就是说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那其他疫苗呢?
出血热疫苗和鼠疫疫苗要不要接种?
我们知道出血热一般潜伏期为7-15天,而出血热疫苗接种后,一般需要30天到50天左右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
故被鼠咬伤后,接种出血热疫苗不仅对本次鼠咬伤不能及时提供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偶合发病。所以被老鼠咬伤后是不建议接种出血热疫苗的。
那些生活、工作环境中有可能接种鼠类,处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部队和工人等才是接种对象。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作为储备疫苗,普通公民一般不需接种。
那鼠疫疫苗需不需要打?
我国自50年代后,鼠疫在我国人与人之间传播已基本消灭,只在动物间流行。历年来全国每年的人感染鼠疫病例数均不超过5例。历史上曾有过鼠疫疫苗,但未经证实可有效预防鼠疫,故目前尚没有鼠疫疫苗可以接种。
我这样解释,你以为就完了吗
NONO
我的朋友!
我们接着往下聊聊狂犬病疫苗
哪些动物致伤后需要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哪些动物不需要呢?
虽然感染狂犬病病毒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是摊上了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大事,没有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动物
理论上说,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患狂犬病风险。我国又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按照传播狂犬病的概率将致伤动物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三类。
1.高风险暴露——开展暴露后处置
① 犬和猫(包括流浪和家养)② 野生哺乳动物——狐、狼、豹、熊、臭鼬等③ 蝙蝠(属于Ⅲ级暴露)有人会问:“我家狗/猫已经打过狂犬病疫苗,被抓伤了,还要不要打?”虽然宠物疫苗一年打一次,但它的安全性没有办法保证,所以还是联系就近的社区服务中心或医院打比较好。
2.低风险: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无需开展暴露后处置
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或极度焦虑者,建议按暴露后处置。
① 家畜——牛、马、猪、羊等② 啮齿动物
特别说明的是人,只有暴露于狂犬病患者需按高风险暴露处置。狂犬病患者恐水怕风的症状很明显,一望即知。所以如果被一般人咬伤或抓伤,无需担心感染狂犬病病毒,也就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3.无风险: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不传播狂犬病,如龟、鱼、鸟类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重点来了:
不与外界接触的家养及
实验室(不接触狂犬病病毒)啮齿动物
也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你明白了吧
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分别处置
“十日观察法”靠不靠谱?
WHO多次提到“十日观察法”,对于消除狂犬病恐惧心理有积极意义。但我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动物狂犬疫苗接种率低,散养为主,且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所以不能完全按照非流行地区的通行做法。
建议:高风险动物暴露后应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假如能观察到动物(犬、猫、雪貂)10天后仍然存活,其传播风险可基本排除,可停止后续针次接种。但为完成一个完整的暴露后免疫程序,仍建议完成后续针次。
狂犬疫苗要打多少针?
有两种方法:4针法:2-1-1,第0天2针、7天1针、21天1针。5针法:第 0 天、3 天、7 天、14 天、28 天各1针。
全程接种完后再被咬,怎么办?
对于曾经接受过至少 2 针暴露前或暴露后免疫的接种者,以最后一次免疫的最后1针计算,如3个月内再次暴露无需接种疫苗。3个月及以上,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
最后温馨提示: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但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被动物致伤后,建议找专业人员评估处理。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