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新起点如何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南方农村报特推出“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栏目,透视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路径、成效、经验与部署等,敬请垂注。
“南粤大地充满了阳光,金色的田野收获着希望……”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开幕。斗门是“中国海鲈之乡”,“八大菜系”的八位名厨将白蕉海鲈烹出了新花样。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作为神秘嘉宾亮相丰收节,说在丰收节看到了当农民的希望,她“希望来斗门当农民”。
黄杨山水钟灵毓秀,斗门大地物阜民丰。近年来,斗门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白蕉海鲈为重点,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近日,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时表示,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主战场,斗门区充分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做好“一条鱼”文章,加快建设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珠海市斗门区现代粮食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具有斗门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南方农村报:粮食安全乃是“国之大者”。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斗门区是如何践行大国“粮”策的?
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
苏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斗门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区镇村行政主要负责人分别为辖区内耕地保护各级田长,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体系,全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今年上半年我区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4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7.37万亩,较去年增加0.5万亩。
一是政策持续加码,提高农民种粮动力。在2021年我区种粮补贴已经提高一倍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出台种粮奖励措施,对连种两造水稻的每年每亩奖励1000元;对种植大豆的每年每亩奖励500元;对抓粮食生产得力的村(居)每村每年奖励1万元。此外,针对农资上涨影响,分别按每亩补贴35元、每亩补贴40元的标准组织发放第一批、第二批种粮一次性补贴,以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形势,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同时继续实施机插秧作业补贴、无人机植保作业补贴、无人机统防统治植保作业、粮食政策性保险保费全免等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种粮和基层抓粮的两个积极性,为稳定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助力粮食稳产增收。免费发放华航57、三澳占等粮食主推品种,为粮食增产打下基础。良种还需配良法,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无人机水稻统防统治植保作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2022年扩大推广到2万亩,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区。我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13%,位居全省前列,获得全国农机示范县和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称号。高质量打造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区助农服务平台+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农户”的扁平化属地管理模式,为农民提供标准化、低成本、高效益的水稻种植方案和机械作业服务,在原有农资、农产品销售等传统服务基础上,新增农村电商、农机农技推广应用、农村金融、农民培训、信息发布等涉农服务功能。
三是产销综合发力,粮食生产有潜力。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建立一批优质稻标准化健康生产基地。我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构建覆盖全区、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网,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13,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其次,推进撂荒复耕,扩大种粮面积。按“宜粮则粮”的原则,复种粮食作物800亩,引导原来种植苗木、草坪的租约到期地块流转种植粮食作物580亩。
四是全力抗灾保产,提前谋划补产量。受台风“暹芭”的影响,今年全区水稻近三成倒伏,受灾面积近0.8万亩,受灾严重程度为近14年来同期最大。全区第一时间全力组织抢收,督促保险公司加快推进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加快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中央财政第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同时及早谋划晚造生产,细化增产目标,确保晚稻安全生产。
莲江村一家一品
南方农村报:今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现代粮食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苏虎:依托全市农田面积最大、粮食主产区等优势,珠海市斗门区现代粮食产业园积极打造省内粮食生产、粮食初精加工等先进示范应用产业园、珠海市东西部合作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口西岸地区现代化粮食产业示范园区。
珠海市斗门区现代粮食产业园以“一园三区”为总体布局,其中三区包括超3.2万亩生态水稻种植区,总占地面积226亩的核心加工区和占地面积23亩的粮食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区。按照规划,到2025年,产业园将基本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建成链条优化、衔接顺畅、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体系。
9月23日,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开幕。
以农促农、以园兴业
打造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南方农村报:珠海市斗门如何打造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苏虎:作为全市乡村振兴主战场,斗门区将高质量发展预制菜产业园作为打造农业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以白蕉海鲈等特色优势水产品为主导的预制菜产业,着力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体系,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新菜篮子工程、大湾区食品保障工程、“一带一路”葡语系国家预制菜研发生产基地,全力打造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乃至全球海鲈预制菜生产加工交易基地。
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图
一是以“预制菜”为核心,推动水产品全链条发展。全区养殖海鲈除约10%以活鱼形式在本市及周边城市销售、70%通过冰鲜发往外地销售外,有20%用于加工,白蕉海鲈预制菜占加工总量比例逐年升高。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为发展腹地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5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已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285亩,总投资将近20亿元,建成水产品深加工厂房30万平米,近21万吨冷库容量。已有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等10家预制菜企业落户,拥有预制菜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两大功能。目前正在启动二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40亩,计划总投资超44亿元,重点打造政府投资的25万平方米定制厂房,已引入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会长单位恒兴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进驻。
此外,启动建设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构建起预制菜加工区、研发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及产业服务中心等“五区”联动格局。三期重点打造产业流通中心,形成以白蕉海鲈为特色,各类水产品、海产品、农副产品齐备的珠江西岸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成为预制菜产业园的原材料集散集配中心和产品贸易流通中心。积极与格力电器合作,依托其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和带动能力,引入一批预制菜生产设备项目落户斗门,建设集设备制造、产品制作、冷库存储、物流运输和产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预制菜产业园。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对标省《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从壮大预制菜经营主体、完善预制菜生产冷链设备等15个方面采取不同程度的奖补和服务保障,每年投入财政资金约3000万元,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引导体系。6月10日,斗门区邀请省市农业部门专家、国内和省预制菜龙头企业代表,成功举办全省预制菜产业园通用厂房设计标准研讨会,引起强烈反响,助推广东预制菜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一条鱼”经济
多措并举让“白蕉海鲈”越游越远
南方农村报:斗门区“白蕉海鲈”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斗门如何打造“一条鱼”工程?
苏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斗门作为“中国海鲈之乡”,是全球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最大的交易集散中心,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7.73万亩,总产量达25.92万吨,其中白蕉海鲈养殖面积3.9万亩,有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产养殖基地6000多亩。斗门正在全力做好“一条鱼”文章,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全力整合打造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构建百亿级水产品“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中心,增强对海鲈产业链的主导力和控制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白蕉海鲈”荣获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渔业区域性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还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些都足以证明斗门区在做好白蕉海鲈“这条鱼”上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白蕉海鲈
一是起发展之势,收综合之效。斗门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投入8000万元财政资金打造斗门白蕉海鲈产业园,重点扶持加工冷链项目、良种标粗研究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从基础设施、种苗研究、加工车间、仓储物流、品牌宣传推广等全方面补齐白蕉海鲈发展的短板,加快全链条发展,助推海鲈产业转型发展。截至目前,白蕉海鲈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白蕉海鲈养殖户2000余户,养殖产量15.6万吨,占全省产量70%,占全国产量50%。有加工企业23家,加工厂房面积17.73万平方米,冷库面积7.3万平方米,冷库容量13.49万吨,总加工能力23.6万吨,实际加工量4.5万吨。全区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其中,养殖产值32亿元、活鲜流通产值3亿元、打冰产值2亿元、加工产值25亿元,水产饲料产值108亿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运营机制,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是起科研之势,收创新之效。创建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强化海鲈苗种河口区培育、海鲈活鱼运输技术和高品质鱼技术攻关,推进良种化标准化建设,与中国海洋大学、广东省院士工作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等多家科研合作,自主研发“海鲈的河口区人工淡化育苗技术”“海鲈活鱼商业化运输技术”并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海鲈苗种基因选育技术攻关和中草药防病技术研究,以及海鲈健康养殖模式和胁迫生物学研究,形成白蕉海鲈技术标准体系。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等多所院校和企业,创建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海鲈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三是起推广之势,收品牌之效。不断加强白蕉海鲈的市场化推广,扶持企业到各大城市开设海鲈专营店69家,形成覆盖16个省会城市、6个二三线城市的立体营销网络。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与阿里巴巴合力建设农村淘宝电商网络,设立区级服务中心1家、村级服务站80家,覆盖全区近七成村居,建设特色中国珠海馆,创办“珠海渔都”等集零售、批发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上线首日成交额超过1亿元,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村均代购额排名全省前列。组织参加各级农产品大型展销会,举办白蕉海鲈电商购物节和海鲈宣传推介活动,宣传推广白蕉海鲈品牌,开拓国内销售市场。邀请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大型媒体宣传报道,提高白蕉海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白蕉海鲈”这条鱼越游越远。
白蕉海鲈加工
服务粤港澳辐射东南亚
助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南方农村报:斗门区在抢抓RCEP机遇,推进斗门优质农产品走向世界,有哪些创新做法?
苏虎:今年以来,斗门区抢抓前海、横琴两大合作区建设和RCEP实施等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农产品出口工作,保障港澳农产品供给。
一是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加强农产品出口。长期以来,澳门市场活猪的50%、冰鲜禽的70%均由斗门供应。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斗门供港澳农业企业遇到发展困难,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业企业出口农产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新泗海水产、集元水产、金同农副食品、振盟肉禽等企业的农产品出口香港、澳门,保障供港供澳农产品供给。上半年斗门区供港澳水产品1010吨,主要是海鲈、尖吻鲈、紫红笛鲷、活南美白对虾等;供港澳畜禽5426吨,主要是活猪、冰鲜鸡、冰鲜鸭、冰鲜鹅等;供港澳的蛋类制品2390吨,主要是鸡蛋、咸蛋、皮蛋等。同时,还加强东南亚农产品出口,之山水产出口越南海鲈鱼960吨。
斗门区斗门镇新乡村
二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指导企业做好海关备案申报工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斗门区共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加工企业4家,为促进农产品出口创造条件。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年产量约7000吨的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15.6万平方米的第五代智能连栋温室,致力于打造国内单体规模前列的现代健康食品基地,探索发展植物工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今年8月,已正式投产运营。出台《斗门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知名品牌和“菜篮子”基地奖励办法》,落实有关资金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进行政策性奖励,扶持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三是系统打造斗门农业品牌工程。斗门区还始终把“一村一品”等农业品牌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打造海鲈生产基地、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休闲旅游产业基地、花卉苗木产业基地,2条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条村获评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斗门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入手,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品牌化、富民化进程,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目前,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无公害农产品59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产品6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53个。近年来,斗门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持续提高,农产品“斗门标准”体系建设越发健全,“中国海鲈之都”“中国禾虫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等“斗门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此外,斗门还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水稻收割节、斗门荔枝节、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直播
斗门区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服务澳门的主战场,承担着特殊使命,要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产业、空间、服务支撑,具有窗口示范效应。下一步,斗门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聚焦聚力“五大振兴”目标,以产业振兴为龙头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做活“一条鱼”,做大“两园区”,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工作,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工程,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样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记者】叶香玲
【设计】徐隆洲
【通讯员】斗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