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广州分行白鹤祥: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南方+ 记者

“我们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人行广州分行如何以“存量+增量”货币政策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有哪些突破创新?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金融领域突破创新值得期待?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如何形成并增强金融监管合力?白鹤祥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白鹤祥。受访者供图

白鹤祥。受访者供图

“存量+增量”货币政策并举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

南方日报:行广州分行是如何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今年,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它们在广东落地情况如何?

白鹤祥:今年以来,我们以“新”为引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巩固存量政策的同时做好增量政策加法,推动新出台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效,支持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是用好用足“新工具”。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系列新出台的央行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在广东落地,以低成本资金助力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物流保通保畅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稳住广东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托举作用。截至2022年8月末,广东金融机构运用专项再贷款发放优惠贷款超过1100亿元,惠及企业近5000家。

二是“新机制”搭建银企桥梁。用好重点支持企业白名单,我们积极与科技、工信、发改、环保、交通、金融监管等部门沟通,获取并梳理形成碳减排重点项目215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项目48个、科技创新再贷款名单企业6.1万家、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两企两个”名单3965家,为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提供有效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金融政策宣讲和融资对接会超过30场,促进银行和企业的有效对接。

三是“新产品”畅通服务渠道。指导银行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推出信贷产品;完善内部激励措施,为企业在内部定价、审批投放、信贷额度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加强服务模式创新,建立贷款绿色通道。目前,辖内银行已推出易创信用贷、“精准支持物流纾困”服务模式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科创、绿色、交通物流等领域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举措

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信贷投放显著增加

南方日报:近年来,人行广州分行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金融支持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有哪些突破创新?

白鹤祥:我们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积极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一是加快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广东,提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目前,广东完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签约项目275个、金额1178亿元,已投放318亿元。此外,辖内银行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名单内35个项目给予配套授信2554亿元。

二是创新开展首贷拓展行动,持续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首贷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全链条首贷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资源再下沉,实现对普惠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1-8月,通过“粤信融”首贷服务平台累计撮合首次贷款2.4万笔,金额747亿元;线下首贷服务中心已成功对接首贷户1.6万户、促成企业获得首贷金额464亿元。

三是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试点工作,加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融要素保障。综合采取“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线下扫街入村”等方式纵深推进银农对接。同时,指导银行机构定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属融资服务方案,加大线上融资服务平台运用,有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普惠度。

在各项政策举措的有效引导下,广东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8月末,广东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制造业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涉农贷款余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支持市场主体数量达289万个,同比增长20.8%。

继续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平台建设

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我们见证了不少金融改革创新从发展蓝图到落实落地。未来,大湾区还有哪些金融领域的突破创新值得期待?

白鹤祥:《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大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平台建设。继续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专项文件出台,探索构建资金“电子围网”,持续推进琴澳金融民生融合,支持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促进合作区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大力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金融专项文件出台,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持续推动南沙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各项措施落地,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二是加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积极协助地方完成好“十四五”规划既定任务,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枢纽。持续加大银行账户管理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全面提升账户服务质效,进一步释放大湾区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切实为广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推动特色金融产业发展。以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为牵引,建立健全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将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继续优化跨境支付、跨境征信、跨境保险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是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总行的指导下,紧贴市场需求拓展“跨境理财通”试点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FT账户体系等作用,满足更多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紧扣民生诉求持续深化移动支付跨境使用,实现跨境支付业务合作与创新,全面提升大湾区民众享受安全便捷跨境支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助力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更加注重规则机制与港澳衔接、国际接轨,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作出广东贡献。

当好“传达人”“协调人”

持续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

南方日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设在人行广州分行。成立以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粤机构、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增强金融监管合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白鹤祥:我们发挥好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传达人”“协调人”作用,持续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配合地方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开展工作,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协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合力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平台作用。广东协调机制成立以来已召开8次例会,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落实金融委涉及地方的相关工作部署,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监管协调和政策沟通,并建立健全广东金融业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的及时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做好广东金融领域重点工作。

二是合力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联合发布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稳企业保就业、乡村振兴、外贸发展等多份政策文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外,推出“珠三角征信链”平台,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与广东省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对接,开展多项跨境贸易投融资试点。

三是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辖内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分析研判,联合建立法人城商行、民营银行突发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合力推进全省农合机构改制化险,稳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个别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等风险,推动在营P2P网贷机构实现清零。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跨境赌博及地下钱庄,有效维护地方金融秩序。

四是全力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联合金融机构发布《广东金融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的倡议》,协调推进“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业务开展,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

【记者】 唐柳雯

编辑 实习生 余映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