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粤稻这十年

南方+

作为全国第一大粮食主销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育种

周少川: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已将近40年

周少川:我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已将近40年,近十年,我们团队培育的众多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在2022年全国农业主导的19个籼稻品种中,由广东育成由广东合作育成组配的品种达10个。

“黄华占”是全国最大的籼稻,累计推广面积超1.65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过420亿元。

种粮

李锐锋:95后无人机飞手,子承父业返乡种田

李锐锋:10年时间里,我父亲由从前的40亩地到现承耕的1300多亩。一开始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耕作,现在播种、打田、插秧、收割、烘干到杀虫,全程机械化。

托管

沈燕芬:兄妹五人2018年返乡创业,成立农机合作社

沈燕芬:投身农业后,我发觉乡村振兴的平台很大,只要年轻人敢想肯干,可发挥空间非常大。

沈燕芬:这十年来,随着高新农机的不断迭代更新,农户从一家人辛辛苦苦耕种两三亩田到现在一个人轻松种植两三百亩田。农户种植成本大幅降低,种植效率有了质的提升,农户收益更有保障了。

服务

周继勇:躬身绿色田野13年,推动广东水稻单产不断创新高

周继勇:2016年,超级稻配套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在兴宁创下双季亩产1537.78公斤的世界纪录。

2020年,丝苗米品种19香配套香稻增香栽培技术在兴宁创下高端优质香稻早、晚造双季亩产1300.12公斤的世界纪录。

周继勇:这十年,我们的单产提高,是在高质量的基础上的提高,目前我省水稻的优质化率超过74%。

科研

刘耀光:199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在华南农业大学从事水稻研究

刘耀光: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项目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刘耀光:我们团队目前正聚焦水稻等作物的重要性状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和分子育种新技术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沈燕芬:我们为农户提供全过程的农业托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李锐锋:这份事业对他人、国家都有贡献,这让我感到很骄傲。

周继勇:这几年,我们重点在良种良法的配套集成推广上下功夫。

刘耀光:做科研就是不问归期。

周少川:我相信,广东将继续引领中国水稻育种。

粤稻这十年,广东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广东优质常规稻的亩产由390公斤跃升至450公斤~500公斤。广东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策划】严亮 麦倩明 洪继宇 周晓凤

【统筹】樊静东 李晓芬 马炳华

【视频脚本】陈佳纯 黄旭君 叶凤林 张植宏 戴甜甜 杨娉婧 常秦

【摄像】蓝东旭  周文进

【摄影】李睦宇 蔡思宇 

【剪辑】周文进 蓝东旭

【记者】黄旭君

【设计】莫淑霞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方壮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