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释放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增城区专精特新产业基地项目动工

南方+ 记者

贯彻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工作部署,增城区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迈出新步伐。

9月27日,总投超过6亿元的增城区专精特新产业基地项目动工,建成将释放约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该项目是增城实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以来,首个由区属国企拿地开发的产业园项目,也是增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项目力争2023年全面竣工交付,2025年全面达产。

图

此前,增城产投集团下属广州市增城区专精新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竞得位于增江街广汕公路南侧的49.9亩国有工业用地,用于开发增城区专精特新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总计容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打造增城区内集聚、投资和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国有平台为出发点,搭建服务全区的国有招商引资平台,并依托“广深研发、增城转化”区域协同,承接广深高端产业要素外溢,围绕增城区重点鼓励的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主题明确、特色突出、高端集聚的大湾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示范区。

为招引和培育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项目紧紧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规划:一方面以提供空间载体为主,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项目的载体特征提供厂房定制服务,同时,以长期出租、先出租后转让和直接转让等方式灵活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以企业服务为重,增城产投集团将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产业配套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助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国企既要“自转”,做强做优做大,又要履行职责使命,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公转”作用。增城区产投集团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周卉介绍,作为国有企业,增城产投始终围绕“公转”、加快“自转”,聚焦“工业上楼”难、产业链集聚度欠缺等问题,急企业之所急、补市场之所缺,锚定工厂载体迭代更新的契机,密切结合大湾区不同类型企业和项目载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厂房服务,助力项目和企业加速落地。

增城产投集团以项目为点,充分发挥 “广深研发、增城转化”协同联动基础,承接广深高端产业要素外溢,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吸引广深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在增城布局。截至目前,依托区位优、地段好、高标准、规模化、配套佳等诸多优势,园区已实现注册企业6家,提前为区内贡献产值税收。“我们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专精特新投资基金,可为入园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服务,且旗下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可为入园企业的设备购置、原材料购销、增资扩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融通服务。”周卉说。

图

“专精特新产业基地项目是增城区实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以来,首个由区属国企拿地开发的产业园项目,体现了增城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怡辉表示,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增城区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今年1—8月完成引进产业项目108个,投资总额833亿元,预计年产值/营收1785亿元,招商引资保持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增城区积极推动开发区扩区工作,将增城开发区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科教城、中新科技园、仙村园区等重大产业平台,以及广州东部枢纽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串联成片,不断放大发展的新格局,释放发展的新势能。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是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筑牢实体经济的底盘。近年来,增城区积极谋划布局高品质产业空间,此次通过建设专精特新产业载体项目,将推动引进和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集群效应。

林怡辉期待,项目能坚持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推动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增城集聚壮大,区委、区政府将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 增城产投

编辑 李志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