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是陈贝儿的生活方式。这段时间她常常在读书中度过。
“看书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它不像看电影看剧已经有一个画面了,”陈贝儿说,“看书你可以带自己去另外一个空间、领域,去思考、去沉淀。”
在课堂外接受采访时,陈贝儿表示:“我就觉得我是永远的学生,一直都在学习当中。我就希望可以继续多探索,多看,多寻找答案,这条路真的可以无穷无尽地走下去。”
文 / 江星辰
“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中国香港媒体人陈贝儿工作快二十年了,仍然充满活力。2021年主持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第一季爆火后,她仿佛把工作重心搬到了内地,常常一天参加三场录制,被同事戏称“拼命三场”。
陈贝儿的梦想是探索世界,寻找答案。2022年9月21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联合发起的2022“阳光关爱·i读计划”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正式启动,陈贝儿作为“阳光关爱领读人”也来到这片郁郁葱葱的粤北山区,并在安田小学给孩子们上了公益阅读课,所选的“课本”堪称她梦想的开始——《十万个为什么》。
小时候,陈贝儿家桌上总放着父亲在看的几本书。正是好奇的年纪,小贝儿喜欢“每事问”,妈妈招架不住,指着书让她自己看。“小时候真的很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很能够解答我的问题。”陈贝儿笑着回忆,“能够在书本里面找到答案的那个印象从小就培养出来了。”
▲陈贝儿的课堂瞬间
陈贝儿也喜欢看人物传记,因为“看得出每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个奋斗故事,对自己有启发”。工作几年后,她活成了传记的主角,写作出版了自己的传记《娱是我闻》。
海量阅读是陈贝儿的工作内容之一,2021年她主持东京奥运会节目,做功课的资料用A4纸打印出来足有两寸厚。她乐在其中,不仅把这摞资料装订成册,还设计了封面,取名《东京奥运天书》。得益于这样的用功,她被评为2021年度TVB最佳女主持。
阅读也是陈贝儿的生活方式。疫情以来,出差先要在酒店隔离,这段时间她常常在读书中度过。第一次隔离长达14天,陈贝儿啃起了《红楼梦》,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因为文字写得好美”。最近一次看的是《格局》,这类心灵鸡汤的书能帮助她提振精神。“看书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它不像看电影看剧已经有一个画面了,”陈贝儿说,“看书你可以带自己去另外一个空间、领域,去思考、去沉淀。”
这种思考和沉淀在工作中展露出来。陈贝儿曾多次切换领域,她最早是中国第一批娱乐新闻主播之一,在奥斯卡采访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迈克尔·杰克逊,也是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和纽约、米兰时装周的常客。此后她做过体育,给香港的两支百年历史的足球队做“全新包装”。“运动是一门专业,需要更有力度、更对味的推广,”陈贝儿让球员们穿上意大利品牌的西装,把他们拍成男模,“他们每个人都是帅哥,在足球场上面是很有活力的,在足球场外面我们也给他包装起一个很专业的形象。”
2021年主持《无穷之路》第一季,她专门找老师补习了普通话,还学了工笔画和书法,在隔离酒店有时会用小楷抄《心经》。尽管陈贝儿在节目中还带着港普口音,但所到之处总能与当地人打成一片。
《无穷之路》第一季大获成功,2022年顺势推出第二季,以环保为主题。这也是陈贝儿长期的兴趣所在,早在2012年,她就发起了一个环保公益活动,每个星期一去小学做演讲教育,在餐厅推广低碳、有机食材,如今已走过十年。
“其实我毕业也这么久了,到现在我都觉得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陈贝儿说,“所以继续去学习不同的东西,不停地看书,不停地去报考不同的证书课程等等。”
▲陈贝儿在“阳光关爱·i读计划”广东站现场为乡村孩子授课
在安田小学课堂上,陈贝儿播放了自己在《无穷之路》第二季探访新疆雪豹、云南亚洲象的片段,向孩子们播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课后,小学生簇拥着她合影,排队找她签名。
在课堂外接受采访时,陈贝儿说:“我就觉得我是永远的学生,一直都在学习当中。我就希望可以继续多探索,多看,多寻找答案,这条路真的可以无穷无尽地走下去。”
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Q:你入行之初做了很多年娱乐新闻和综艺节目,这两年做《无穷之路》,内容差别还挺大的,在这中间你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陈贝儿:我刚入行做的东西娱乐性比较强,去奥斯卡采访的是大导演、大咖,之后也去了一些国际的时装秀,采访的就是设计师还有国际名模。那时候可能看到外国一些五光十色的娱乐的最繁华的一面,报道给香港的观众知道。应该有五六年的时间,慢慢就拍一些综艺节目。慢慢地也拍了《嫁到世界边端》等节目,介绍一些嫁到香港以外的一些港女的故事,为了爱如何去奋斗,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适应新的生活等等。最近这两年回到祖国拍一些老百姓的生活。
那些人物的背景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的职业也不一样,但是对我来说其实都离不开人的故事。通过他背后的一些奋斗的故事,来让我们的观众朋友多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所以一直都没变,这个初心是不变的。我自己是传播新闻系出身的,从来都是一个记者。我们其实就是观众和他们认识不太清楚的领域中间的那个桥梁,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地踏出多一步,来把他们对于世界的未知、他们对于世界的问号,给予他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Q:你曾经走过全世界五大洲的三四十个国家,2021年以来的出差目的地主要在中国内地?
陈贝儿:这是一个很好的缘份。我入行也快二十年了,之前都一直在香港以及国外,外国不同的地方,也真的踏足了三十多个国家,就是为了工作,为了去采访。这两年有一个很好的缘份,真的去了内地很多的地方,去了解国家的发展,以及今年也让我了解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绿水青山的环保题材。也是非常高兴可以有这个机会,把我的所见所闻带给香港的观众,也做了英语的版本,也带到海外,说好这个中国的故事。
Q:这个缘分是从《无穷之路》第一季开始的吗?
陈贝儿:对,就是因为去年拍了《无穷之路》第一季的机缘。
Q:就有很多相关的邀约,然后就频繁地来?
陈贝儿:对。
Q:你祖籍在潮州,有时会说自己重家庭的观念就来自潮汕文化,二十多年前你曾经跟父母回故乡祭祖,当时你对中国内地有怎样的了解和印象?
陈贝儿:其实拍《无穷之路》第一季之前比较少机会回到内地,回内地就是祭祖,当时就是小时候,1990年代。那个时候就是坐车从香港回潮州,坐了好久的车。还要转车,大巴什么的,记忆中就是坐很长时间的车。
现在当然是不一样了,交通发展得非常发达,我们大湾区基本上是24小时的生活圈。因为交通的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更加的密切,这个我是深刻地可以感觉到的。尤其是我们这两年的拍摄,短时间跑全国不同的省市。
Q:今年你在北京跨新年,在上海过除夕,第一次到湖南长沙和河南,广州几乎成为你的第二大本营……最近一年多高频接触下来,你对这片土地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陈贝儿:有,认识到很多新的朋友,和不同的媒体都有不同的交流,这个也是让我们觉得非常感恩的,帮我也开了一扇门,眼界大开。还吃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这个也是非常难忘的。比如在长沙吃了臭豆腐,还有炸的糖油粑粑,也非常好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道美食,我都开玩笑说拍《无穷之路》也可以拍《无穷吃路》,番外篇,也可以通过美食多了解那个地方的文化。
做媒体也是做教育
Q:你在媒体工作,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你大学时辅修过教育学。你为什么对教育感兴趣?
陈贝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从小的第一粒扣子扣对的话,往后的路就会走得正、走得顺,所以我自己就主修新闻传播,辅修教育。那个时候想要多知道一些教育的知识、把一个东西教给小孩子的方法。
Q:你相信什么教育理念?
陈贝儿:活动教学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在课本上面的东西也要自己去了解,去把它活化起来。如果是上科学课,带他们去大自然,自己亲身去看,去感受。
Q:你小学就读的玛利曼学校培养了很多各界精英,比如文艺界的你、陈慧娴、林忆莲、蔡卓妍、卢靖姗。这所学校的教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财富”?
陈贝儿:我们是一个传统女校,从小就很重视女生的品德,跟知识是同样的重要,所以我都记得,除了基本的课目之外,品德教育也是老师非常注重的。
Q: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让你们接受品德教育?
陈贝儿:我们是女校,所以基本上学校里面的分工都是女孩子来做,就让我们觉得其实我们都有负起一个责任的使命,就培养出我们女性的那种独立性,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Q:今天参与“阳光关爱·i读计划”,你给两个年级的小学生各上了一节课,有什么感受?
陈贝儿:我觉得他们好活泼,也是小孩子应该有的那种性格。这是一个互动的教学,我是非常重视,也想要透过这样的方式来上课的。因为我觉得小孩子的耐心有限,你如果光要他坐着也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就想要选一些比较有趣的题材,来慢慢地把背后的意思传递给他们,所以今天就选了绿水青山当中我们怎么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我们的野生动物;也透过爬天梯的故事,来跟他们说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成就——透过视频的方式,先吸引他们的眼球,然后再慢慢地把那个概念灌输给他们。
Q: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欲非常强,你一直很有耐心。
陈贝儿:我非常鼓励他们问问题。他们在这个年纪是应该要有无限的问题的,对于世界的未知,那个求知欲应该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也真的希望多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多找寻生命的答案,多发问。
Q:你之前有这个经历吗?给一个班的小学生讲课?
陈贝儿:有,我大学是辅修教育的,实习的时候也教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更小的都有。因为我是做幼年教育的比较多,所以跟比较小的小孩子的互动还是有经验的,所以我觉得要鼓励他们多把自己的性格发挥出来,这个是好事。但是要有正确的路给他们规范地走,这个也是重要的。
其实我们做媒体,也是做教育的一种,都是把一个话题、一个知识传递给观众朋友看的渠道。对我来说,两者在同一个领域上面。
自己要争气
Q:2021年以来,你因为做《无穷之路》走过祖国很多地方的乡村城镇,你所看到的乡村教育环境处于什么水平?
陈贝儿:我去了四川大凉山,那边的村民“悬崖飞人”某色拉博,他跟我说他以前还没搬到安置房的时候,要每天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读书,来回已经六七个小时了,就为了读书。小孩子的求知欲很强,父母亲都挺鼓励他们去读书的,但路是非常危险的。他跟我说他这样跑来跑去,上完整个小学也只是懂得怎么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后来他们整个村已经搬到新的安置房,成功脱贫了,他有三个孩子,学校就在他安置房走路不到五分钟的地方,我们也拍出来了。有一个幼儿园,他的女儿才四岁,就开始受教育了,而且是非常有规模的一个学校。
Q:你去到其他的村镇,那里的小学、幼儿园也是类似的状况吗?
陈贝儿:我们虽然没有每个点都采访当地的学校,但是我看到的都是规模很好的,而且很有系统的。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从学生们的眼神当中,你看得出那种自信,你就觉得我们下一代的青年,他们对于自己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个路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踏上去了。
Q:你也曾探访过考上大学的四川凉山乡村青年,对当地的青少年来说,这是更不容易的跨越。据你了解,他们跨出这一步的关键是什么?
陈贝儿:都有,他有自己的志气,他看到他爸爸妈妈、上一代人是这么辛苦的农民,身体也不好,所以他也觉得自己要争气,要努力读书,改变这个贫困。他有这个志气,然后政府也有很多的措施政策来帮助这一帮少数民族在贫困区刚脱贫的小孩、年轻人。当中也有贵人,我们节目也拍了,有一些非常有耐心的老师,一直教导他们。所以是整个配合让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真的有教育,也能够有考上大学的机会。
Q:看来志气是一个关键词,你在怒江的职高对学生们有一个寄语,说到“要保持热血的心”,也是跟志气相通的观念。
陈贝儿:自己要争气,力争上游的那个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点击视频,跟随陈贝儿走进粤北乡村小学
“阳光关爱·i读计划”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及南方周末于2019年正式发起,并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供全程支持。项目通过捐建智能阅读室、捐赠图书、开展校园阅读课程等举措,从软硬件层面同步发力,助力建立长效性的校园阅读开展机制。
拥抱阳光,拥抱童年。2022“阳光关爱·i读计划”,从郁郁葱葱的广东清远连南出发,10月,书香之旅还将抵达伏羲文化发源地甘肃天水、风光秀美的四川凉山西昌以及“华夏第一都”山西临汾。期待与更多乡村儿童,在阅读中抵达更宽广的世界。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专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