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入党承诺,这位鲐背“老兵”法官坚守了74载!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

南方杂志社推出“精神的力量”系列——用视听语言和镜头记录那些曾经为我们美好生活而奋斗过的老兵故事,旨在通过影像口述史,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入党后就是要以身殉国,心为党跳,嘴为党吼,手为党摇,足为党走!”年过九旬的吴鸣,话语铿锵,俨然一身正气。

74年前的一句入党承诺,他用一辈子去践行。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见到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局级离休老干部吴鸣。这位已是满头银发的老党员,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他往昔的峥嵘岁月,依旧神采飞扬......

06:37

《“老兵”法官》 (视界出品)

一句入党承诺,这位鲐背“老兵”法官坚守了74载!

“我把生命都交给了党”

1931年,吴鸣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通衢镇广福村,幼年时父亲早早离世,生活十分艰难。高中时期,因没钱交学费,他被迫辍学。

在战争年代,几乎所有的进步青年都想投身革命,挽救中国当时的落后情况。吴鸣也是其中之一,他受周围进步青年的影响,开始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1947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吴鸣负责张贴海报,宣传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思想,积极从事爱国革命活动。后经朋友的介绍,他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1948年1月,16岁的吴鸣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原名叫吴其英,入党后,我就变成了一个非我,我把生命都交给了党,于是改了名字叫吴鸣(谐音无名)。”

就在吴鸣入党之后不到五天,他加入了东江纵队,挺进和平县九连山革命根据地,负责机要电台工作。

“滴答、滴滴答、滴滴滴答......”提及电台工作,这位91岁的老兵很激动,有说不完的话题,“学机要,一定要记忆力好。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无线电台明码,九千多个字,我还清楚地记得。”

解放战争期间,吴鸣将许多重要情报传递到延安。“做机要工作,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口袋里天天要有火柴,为什么?不该留的就要烧掉!”吴鸣说,自己从事的是保密工作,时刻记得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和行踪,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战火纷飞是吴鸣从军经历中的常态,有一次吴鸣所在的司令部遭到敌人的报复袭击,“到了最危险的关头,‘砰’地给自己一枪,不能当俘虏,随时准备好献出自己的生命。”吴鸣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能活到解放之后。

吴鸣家中留存的老照片。

在部队的30年生涯里,吴鸣先后担任过译电员、组长、政工员、秘书、军事检察员等职位。戎装在身,无论到哪个岗位上,他都坚持听党指挥、为国为民。

“一道菜也不能多”

1957年,由于在部队里的突出表现,几经周折,吴鸣被推荐到广州军事检察院工作。在原广州军区召开的技术训练班中,他从《犯罪对策学》接触法学知识,通过学照相、侦察、鉴定......一步步地掌握司法业务知识,从“门外汉”变成了“司法通”。

1978年10月,吴鸣从部队转业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担任政治处副主任、民庭副庭长、执行庭庭长等职务,直到1991年离休。

从部队到法院工作,用吴鸣自己的话来说,“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吴鸣参与到法治广州的建设进程中,为人民司法事业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振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广州中院涌现出一批批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先进人物,吴鸣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吴老的作风非常过硬,影响了我们法院一代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说。

作为一名法官,守护法院的公平正义,是吴鸣的孜孜追求。对待每一起案件,他都认真细致地看案卷、听汇报,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无论矛盾纠纷多么复杂、多么棘手,他都想方设法化解。

吴鸣与前来探望的老同事一起走在当年工作过的广州中院。

“吴庭长一直坚持党性原则、秉公执法。

有一回我们出差时,有人提议加个白菜,但被他制止了。他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一道菜也不能多。”在老同事刘瑞兰眼里,吴鸣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将公正廉洁之风带到法院日常的各项工作。

执行庭受理的案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法官在办案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干扰,吴鸣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执行庭庭长,曾有不少人想通过给他送礼“行方便”,但他都一一拒绝了,从不收取当事人一分钱财。

公平正义,是他一辈子的坚守。

“不要在意钱财得失”

老电风扇、老电视机、七八十年代的家具……走进吴鸣家中,满眼都是充满年代感的摆设,没有贵重物品,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资料和他亲自书写的对联、诗词。多年来,吴鸣一直居住在一栋原法院宿舍楼的小公寓内,老房子无电梯,他每天靠步行上下6层楼梯,过着朴素的离休生活。

对于自己的吃穿住用,吴鸣从不在意。他有一件20世纪80年代的法官制服,至今已经穿了30余年。平日里,他总是背上一个磨掉皮的背包出门办事。

作为一名有着74年党龄的老党员,吴鸣常与人道,钱够花就好,其他的应该不遗余力帮助别人。“人来源于自然,而归于自然,不要在意钱财得失。”

据吴鸣家人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他都为灾区捐了款。2015年,吴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号召,拿出10万元晚年积蓄向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青州镇先锋村中八磜老区捐赠用于扶贫建设。那里,是他参加革命之初的部队在老区驻住时间最长的一个村。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吴鸣第一时间联系市法院,将自己20万院的离休养老金捐给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献给他心目中的“白求恩”和“南丁格尔”。

2020年初,吴鸣将20万养老金捐给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而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吴鸣一直有个微心愿:前往英国、俄罗斯分别在马克思墓和列宁墓前献上花圈。这笔特殊的捐款,正是他打算用来旅游的钱。

“我的心愿积在心里好几年,为此存了24万元。”吴鸣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让很多人遭受了灾难,我们共产党人不出头,谁来挡?民族有难,我们不出面,谁出面?!”

20万元捐赠后,返家途中的吴鸣即兴作诗一首:“冠疫何所惧,俺有国大家,只要众志城,天塌都不怕!”

对自己吝啬,但对国家和社会大方而慷慨!这,就是吴鸣。

早在2013年,82岁的吴鸣就为自己做好了身后事的安排,他向中山大学北校区中山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递交了自己的《广州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他决定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我要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而进行的医学教学、科研及人体器官移植而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

别停下学习的脚步

吴鸣的卧室,也是他的书房,平时他大多待在这间狭小的房间内读书写字。床的内侧是整面墙的书架,装满了他的“秘密武器”。“书籍是一种武器,没有看书就没有发言权。我看马列著作、学英语,都是当做一种武器去学。”

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吴鸣,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

离休后,吴老每天必做的几件事,一是写日记,二是看地图,三是看新闻、学英语,还有就是到市场买菜,去公园锻炼身体。

据吴鸣介绍,直至2005年生病住院以前,他坚持上了14年的老年大学,学习了英文、诗词、书法、古文欣赏等课程。平时在公园散步时,遇到外国友人,他会主动与人用外语对话,练习口语,保持着学英语的热情。

在熟人看来,吴鸣是个博闻强识的老先生,他房间内的各种书籍资料、作品集都清楚地记得摆在何处,一叠叠泛黄的手稿和日记本记录了他数十年来的心得感悟。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他以“死亦生人”自称,写下了一篇3000多字讴歌伟大祖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三长赋》。而在他2022年新撰写的《<卡尔斯的陷落>与俄乌战争发展》文章中,则充满了对战争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与思考。

“精读四五经,不如艺一身······”吴鸣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你不要跟我走,你要自己去投入,学好本事,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如吴鸣在入党申请书中所言,他把一辈子都交给了党,用一生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以“无我”之境书写无私无畏的人生。他也用行动,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拼搏奋斗中成就人生价值。

《视界·精神的力量》栏目组

本期策划:陈海燕 卢志科 卢晓锋

本期文字:卢志科 陈海燕

本期摄像:卢志科 卢晓锋

本期后期:莫丽婷

本期海报:陈春霖

栏目监制:卢志科 卢晓锋

栏目包装:陈春霖

栏目统筹:陈海燕

责编:刘树强

本期支持单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文责编|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频道编辑】林琳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张蓓蕾


编辑 林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