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最深是人民富起来了——几十年前我根本无法想象能领上村集体的经济收益分红,如今我的家乡高明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人均能分得6000多元;家门口的水稻除了当口粮,还可成为景点吸引游客来,村民腰包鼓胀了。”9月26日,吉田镇党委书记覃达陆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感慨道。
当天,连山艳阳高照,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各族群众以各种形式喜迎自治县成立60周年。连山还召开座谈会,感恩话初心,再创新辉煌。县领导许崇砚、黄常雄、田明霞、梁积书、董儒坚、杨映雄以及各领域代表参加。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召开成立60周年座谈会,感恩话初心,再创新辉煌。黄津 摄
202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迎来60华诞。黄津 摄
60年沧桑巨变,连山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曾亮超 摄
连山处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气氛。黄琳雁 摄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壮族瑶族为主聚居的自治县,壮瑶风情独特。图为壮族婚礼。王凌剑 摄
壮瑶沃土迎巨变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连山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挥洒辛勤汗水,播种希望种子,收获成功果实,奋力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连山县长黄常雄在会上回顾了自治县成立60年来取得的成就。
60年来,连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62年0.11亿元跃升至2021年42.12亿元,增长382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倍、552倍、1406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8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山县域综合实力更是迈上新台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昔日贫穷落后的民族县也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壮乡瑶寨面貌日新月异。资料图
各行各业翻天巨变。1962年建县之初,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仅185.5公里,与外界相通仅有两条砂土路;城乡全域基本是泥砖房,日常生活还要从远处挑水喝;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处于较低水平。连山各族同胞通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如今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13.94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自来水、网络电视;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覆盖全县各镇村,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域医共体深入实施,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底线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教育等民生事业惠泽广大群众。黄津 摄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连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引进166家总部经济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创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85.8%,常年居全省首位,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氧吧”“岭南避暑之都”等称号,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其中2020年获授“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全国17个获此殊誉的县份之一。
戏水节。郭怀忠 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山坚持促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系列新业态,创建成“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顺利承办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健身气功项目并获各方好评;抓好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感恩奋进话初心
60年沧桑巨变,60年辉煌成就,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共鸣。覃达陆出生在小三江镇高明村委会爱竹村,“还记得小时候,到镇里赶集只能靠双腿,泥巴路,稍不小心就会滑倒,集市离村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但要走3个多小时才能到集市。”
“现在就完全不同了。”他感慨道,如今连山在全省率先实施县城免费公交,是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我们村也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开车到集市只需要20分钟,村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连山60年巨变,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全国人大代表韦庆兰说,我们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有党的光辉政策照耀,有各种利好政策叠加促进,我们民族地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足,城乡建设越来越美,壮乡瑶寨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越来越足。
韦庆兰。黄津 摄
“连山的发展变化堪称天翻地覆,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巨变,都是惊人与喜人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连山人,我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与自豪。”国家一级作家唐德亮说。
唐德亮。黄津 摄
“就以我较熟悉的文艺创作领域为例,可知连山发展的一个缩影。”唐德亮说,自治县成立前,连山文艺人才少,创作的文艺作品更少;自治县成立后的60年,文艺人才辈出,文艺日渐繁荣。“自治县成立之前没有一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在市级会员数以百计,省级会员一大批,还有国家级会员。”
“壮乡瑶寨出英才,锦绣风光共剪裁。佳作纷呈人传颂,山花烂漫颂春雷。”唐德亮用一首诗句来形容连山文艺发展对连山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知名度的成效,他表示,“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反映连山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变化的作品,报答这块养育我的土地与连山人民。”
齐心再创新辉煌
“通过大家的深情回忆,我们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的征程历历在目。这是一个感恩奋进、改革发展、团结进步的历程。”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表示,连山60年发展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连山才有今天的美好发展前景。
许崇砚。温锦霞 摄
迈上新征程,再续新辉煌。许崇砚表示,今后连山各民族干部群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连山要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重要支点城市”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美丽连山。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建设连山美好家园。
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凝聚推动发展更大合力。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民族工作,让全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坚持农文旅体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发挥生态优越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绿色发展,探索“旅游+”新模式,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以永和、福堂“三地活化”项目为试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盘活”和“产城一体化盘活”的连山乡村振兴新模式,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的连山北部旅游线路,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谷”“旅居地”。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促使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围绕壮瑶风情、美丽风光、多彩风貌,将连山城乡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百里画廊”;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抓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彰显“中国天然氧吧”等系列生态品牌优势,并统筹建设一批城景、乡景合一项目,使连山时时处处有景观。
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全面促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让连山人民群众享有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社会治理更加和谐。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抓好平安连山、法治连山建设,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水平,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让自治县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记者】黄津
【通讯员】韦月朝 李先觉 黄琳雁 温锦霞 卢其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