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顶尖咨询机构汇智聚力,南沙空间规划将迎升级

南方+ 记者

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规划高端论坛暨“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专家交流会举行,6家业界顶尖咨询机构带来了独家咨询成果,为南沙空间规划的升级汇智聚力。

南沙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吴扬在现场致辞中表示,南沙将整合优化6个方案,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推动修编发展规划,谱写南沙城市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形成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有力支撑。

群策群力

为空间规划注入专业力量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把“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确定为五大任务之一。

“每经历一次定位的调整,南沙区都会有一轮新的规划提升。”南沙经济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巍表示,围绕探索落实《南沙方案》的空间应对策略路径,南沙正积极引入高水平咨询团队及专家参与南沙规划编制以及设计研究工作。

本次咨询工作围绕“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等目标展开,将推动南沙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效能持续提升。

据了解,参加本次国际咨询的机构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粤规院湾区(广州)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港大科桥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联合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Pte)Ltd(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皆为城市规划领域顶尖咨询机构。

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已陆续组织召开了任务书论证会、技术交流会、项目启动会等系列前期准备活动。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参与咨询的6家机构均顺利完成最终成果,在交流会上逐一亮相。

当天,围绕咨询成果,针对“对南沙方案的解读和南沙发展的构想”“以南沙为支点,谋划粤港澳协同发展”等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等10余位业内重量级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深入对话,为南沙建设重大战略性平台贡献专家智慧。

聚焦产城人文

推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咨询成果从港产城联动发展、交通系统优化、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南沙的规划发展思路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空间策略建议,以期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这一点在多份咨询成果中都有体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湾区中枢、超级星链”方案建议以南沙科学城为依托,整合东西两岸科研与制造两大类创新资源,联动东岸以大科学装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主阵地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打造湾区科创中枢。

通江达海天地宽,“面向世界”是南沙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使命要求之一。据此,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粤规院湾区(广州)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在其成果中提出三个核心空间策略:以港口为支点面向国内外双循环的港产协同策略,以轨道枢纽为纽带汇集粤港澳创新资源的枢纽,以海洋科研为重点共创海洋强国的海上南沙策略,打造高效能的国家双循环枢纽、高流动的湾区创新引擎、高能级的南方海洋城市。

在打造优质生活新空间上,各家咨询结果也独具特色。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规划建议借鉴岭南窄街、水巷、围屋、合院的传统特色,重点聚焦现代化城市的人本空间设计,形成具有岭南尺度特征的现代城市肌理。在此基础上,逐水聚活,打造滨水活力带,并向周边衍生多元化场景体验网络,为创新人群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时代化”场景和带有地域特色的“岭南化”场景,实现国际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王巍表示,后续将整合咨询成果中的共识性内容,从政策落实到具体物理建成空间环境,从抽象条款到实际行动计划,将成果提炼总结后衔接和纳入在编的《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具体的规划,并对接南沙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任燚

【摄影】梁文祥


编辑 赵雨笙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