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关成华:让南沙科研与产业“齐飞”|湾区向未来 南沙向世界

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

“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在南沙的港资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取得内地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提出多条“硬核”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关成华认为,南沙背靠广州,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且毗邻佛山、东莞,未来应借助周边制造业优势和香港高校的创新优势,聚焦智能汽车、机器人、云计算等领域,将南沙打造成为港澳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关成华。受访者供图

关成华。受访者供图

创新平台联动呼应

构筑大湾区科创“宝钻”

南方日报:与横琴、前海相比,广州南沙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特点?

关成华: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犹如“黄金内湾”上的“三颗宝钻”,共同构筑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稳定支撑。其中,前海注重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横琴以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以及中医药等为主攻方向,南沙背靠广州,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且毗邻佛山、东莞,展现出强大的制造业优势,有助于其培育发展智能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南沙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助于其培育发展智能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资料图片

南沙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助于其培育发展智能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为更好地聚集创新要素,《南沙方案》提出,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等。如何看待这些创新平台的作用?

关成华:本世纪以来,以北卡三角科技园、英国剑桥科技园、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等为代表的科学城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引擎。南沙科学城谋划建设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科教融合新区,符合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发展规律。

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还有助于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南沙与周边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及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等创新平台联动呼应,为南沙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树立“大人才”视野

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南方日报:在引才方面,《南沙方案》提出,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在人才引进、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对国际高端人才给予入境、停居留便利,允许符合条件的取得内地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

关成华:国际化高端人才看重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对外开放的自由环境、便利宽松的体制机制、全面高效的服务水平和敬才爱才的文化氛围。南沙针对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的一揽子政策,有利于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机制衔接契合度和人才发展满意度。

南沙可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在人才资质互认、人才联引直通、政策支持统筹等方面的合作,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按照其个人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扩大南沙人才卡对于港澳人才的服务范围,增强保障力度。

南沙港。资料图片

南沙港。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你多年持续关注创新话题,并提出了“创新人”假设。未来南沙应如何更好激活创新活力?

关成华: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若能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意愿,使其创新活力充分迸发,那么人人皆可成为“创新人”。

其一,南沙应拥有“大人才”的视野,既要重视科技人才,也要引进贡献思想的一流学者,还要吸引技术人才。其二,南沙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中塑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城市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其三,应进一步优化职能,实现制度设计从“利于人员管理”到“利于人才创新”的根本性转变。其四,应推进终身教育,以大学城建设为引领,构建服务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氛围浓厚、人力资本集聚的创新优势,通过千千万万“创新人”实现个人价值来实现南沙的总体价值。

发挥港澳科创优势

探索异地成果转化机制

南方日报:在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方面,《南沙方案》提出,推动粤港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接香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你认为,选择这些创新领域的用意何在?

关成华:这有助于发挥香港和南沙的比较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

一方面,香港高校的相关学科排名全球领先,例如,香港的港中文、城大、理大、港科大的计算机科学,城大、港科大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相关的通信工程、控制科学等学科,排名均为全球前50。另一方面,南沙正谋划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聚区,为推动香港优势学科科研成果在南沙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效承接空间,未来可打造成为港澳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从具体领域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突破,能够为有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源头支撑;海洋科学领域的突破,有助于催生新的重大科学发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突破,有助于加快实现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赋能南沙高效能治理。

广州南沙。资料图片

广州南沙。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南沙方案》推出多项有吸引力的举措。如,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关成华:这些举措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特别是在吸引港澳高端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建议:一是规范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机制和流程,充加快建立赋权成果的负面清单制度;二是加快围绕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优惠产业目录;三是做好政策的过渡和衔接,注重新旧政策转换过程中的资格认定和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和港澳税收制度的衔接;四是搭建“科创飞地”,探索异地成果转化模式。

南方日报:在南沙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何建议?

关成华:南沙在智能汽车、机器人、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一是聚焦车规级芯片,引进培育技术引领型企业,支持芯粤能、芯聚能及晶科电子等做大做强。

二是支持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补强薄弱环节。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应鼓励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联合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智能产品研发。

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具有“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功能的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智能汽车、机器人产业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及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

1

【记者王彪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颖妍 甘韵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