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南方+ 记者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依山傍海,汇聚山海灵气的地方,从来不缺风景。穿行惠来沃野乡村,传来稻香,遍地金黄;鲍鱼养殖基地引入清澈的海水养殖鲍鱼,用流动的“活海水”养出的惠来鲍鱼如今已是走出国门的海洋“软黄金”。流转的季节,变幻的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惠来特色农业产业兴旺发达。

近年来,惠来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紧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任务,立足资源禀赋,结合特色农业创建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协调推动扶持政策落实,强化金融服务,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园农旅,产镇、产村联动,实现企业联农带农,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全县已创建鲍鱼、凤梨、南药、禽畜、胡萝卜、石头羊、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特色产业体系。2021年1月,惠来县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2022年4月,惠来县入选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打好“特色牌”,乡村产业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惠来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精心谋划抓好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形成省、市、县级产业园梯次发展,以特色产业经济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该县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全县现有鲍鱼养殖170多家,工厂化总养殖面积5000多亩,养殖水体128万立方米,年产成品鲍鱼2400多吨,年产鲍鱼苗43多亿粒,产值约16亿元。惠来县鲍鱼产业园是广东省唯一的鲍鱼产业园,在鲍鱼产业一连串相关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农户“钱袋子”鼓起来,区域经济增长升起来,乡村特色产业兴起来。带来致富希望的不只是海上的“聚宝盆”,还有山间的“摇钱树”,南药产业园基地面积52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中小企业发展南药种植规模达上万亩,带动农户种植南药2000多户,带动农民劳务超过3000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凤梨产业园年产凤梨10多万吨,产值约5个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1.5万农户开展凤梨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我们从产业振兴破题,以实干促振兴,打好特色牌,抓优势产业规模化,抓品牌农业建设,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惠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各镇(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申报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鲍鱼、凤梨、南药、家禽、胡萝卜、石头羊、蔬菜等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镇(场)开展申报创建县级产业园。

惠来县还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风口”,通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对农村特色产业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目前,推出惠来鲍鱼罐头、隆江猪脚、石头羊、凤梨酥等多种特色农产品预制菜,深受消费者青睐。

唱好“融合戏”,延长产业链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惠来县唱好“融合戏”,以服务企业有温度、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促进群众增收有广度的工作思路,促进特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群众增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强化政策保障,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各银行机构推出“金鲍贷”“菠萝贷”“胡萝卜贷”等地方特色信贷产品,“贷”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园创建,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在今年7月“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云展会活动现场,惠来县农业农村局与惠来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揭阳分行就农业金融服务项目战略达成合作协议。金融服务的加入为产业园吸纳社会资本提供了渠道,也为产业园壮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该县还出台创新地方特色险种,实施鲍鱼养殖台风灾害+价格指数、生猪“保险+期货”、家禽养殖“保险+期货”、养殖饲料成本“保险+期货”等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

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加大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和应用,提高产业园建设水平。石头羊产业园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黑山羊研究院,与佛山科技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和科技转化机制,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率先在园区示范应用,使产业规模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调优结构效益更高。”惠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产业园宗旨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把产业链的就业岗位更多地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产业园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层党组织”等模式,实施主体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土地流转合作等形式,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间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并与当地众多农民、合作社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走好“绿色路”,产业可持续

金秋时节,行走在惠来县乡村山水田间,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诗和远方。

该县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根据各镇(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明确产业方向,探索不同特色发展模式。

依托乡村绿色产品,加大地方知名度。通过举办“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等一系列活动,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特色产品与乡村休闲农业做到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休闲农业知名度;今年8月,惠来县源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石头羊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是全省唯一养殖肉羊的现代化美丽牧场,该农场通过把黑山羊预制菜与露营旅游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石头羊为主题,集产研、文化旅游、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特色品牌文化旅游基地,全面提升园区经济实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发挥园区综合素质与魅力、生态与科技优势。

为走好绿色路,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提质增效,惠来县注重产业园区科学编制规划,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浪费。组织申报2023年惠来县家禽产业园依托新安大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园建设,总体形成“一核双翼一带多基地”的空间布局,其中“一核”为家禽育种、家禽文化及数字家禽核心区(东陇镇);“两翼”为家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区(华湖镇)、家禽预制菜加工冷链物流区(神泉镇),“一带”为惠来家禽产业农旅融合示范带;“多基地”为多个家禽育种或标准养殖基地(东陇镇、周田镇、前詹镇等),实现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营销、科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惠来县现代农业产业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有力、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惠来鲍鱼荣获2021“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优秀品牌”称号、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奖。

如今,惠来县农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特色农业产业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质增速,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刘晓维 林捷勇

【通讯员】蔡永刚 林亦齐


编辑 范磊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