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公里农村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 广东三农这十年

南方农村报

在肇庆市封开县都平镇清水湾村,清澈的贺江从村中蜿蜒而过,全村有13个自然村,11个自然村与村委会和圩镇隔江相望。村党支部书记陈培清回忆起以前披星戴月地赶赴县城开会的日子,感慨良多,“每天早上6点,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从家里出发,坐渡江小船到对岸的村委会,然后从村委会骑摩托车到镇政府,再坐班车到县城开会,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现在乡道拓宽了、县道铺上了沥青,交通更顺畅了,全程只需要花费80分钟。”

11个自然村与清水湾村委会隔江相望。

11个自然村与清水湾村委会隔江相望。

清水湾村交通越来越便利,正是广东省这十年农村公路网日趋完善的一个生动案例。今年4月21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一组数据: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36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101.6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畅通“生命通道” 村民出行更安心

农历逢二、五、八是都平镇的圩日,为了赶圩,住在圩镇对岸的村民们挑着各色农家特产,早上6点就守在码头,等到7点坐上当天唯一一班圩渡,一个多小时后才能到达圩镇。“以前一班圩渡只能载20多人,村里很多人赶不上这趟船,就只能等下一个圩日。现在圩渡能载60个人,但是坐船赶圩的人反而变少了。”清水湾村委会副主任梁其康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年村民“家门口”都铺上了水泥路,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去镇上都开摩托车或小车,只有一些老人家仍选择坐船。

清水湾村下辖的古蚕村以前家家户户都种植沙糖桔,如何将沙糖桔运出去却成了村民的烦心事。连接古蚕村和外面水泥路的村道是一条泥路,全长约4.5公里,每逢下雨天便寸步难行,收购商也不愿意进村收购,担心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掉进江里。

2014年以前,古蚕村村民出村的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天寸步难行。

2014年以前,古蚕村村民出村的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天寸步难行。

对于村民而言,这条村道不仅仅是对外经济交往的通道,更是一条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通道”!由于交通不便,镇上的120急救车只能到达江对岸的水泥路上。当地孕妇生小孩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到医院,“有一年,我们村的一个孕妇在坐船去医院的路上破了羊水,迫不得已在船上生下了孩子。”古蚕村村民梁其增说。

2014年底,古蚕村在上级财政的支持下疏通了这条“生命通道”,对这条4.5公里的泥路实施了硬底化。不仅如此,2021年底,在距离古蚕村4公里的地方,以前只能通过一台拖拉机的旧桥被扩建成两车道宽。“以前是无路可走,现在开车到封开县城只需要80分钟。”梁其增告诉记者。

古蚕村“生命通道”实现硬底化,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古蚕村“生命通道”实现硬底化,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清水湾村交通出行环境的改善只是广东高质量建好“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例如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借力“四好农村路”,从过去的软弱涣散村蝶变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梅州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初获评“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为全省3个受表扬的地市之一,同时,梅县区、蕉岭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广东省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5个、示范市3个。

今年初,梅州市蕉岭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今年初,梅州市蕉岭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过去五年,广东全省交通部门推进全省共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全面通硬化路,农村公路铺装率达100%。同时,广东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村道硬化建设。截至目前,2277个省定贫困村村道已全面实现路面硬化。

打造最美农村路 乡村业态更丰富

道路通,百业兴。作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汕尾市陆河县县道X149东坑至水唇(梅园公路)是共光村、螺洞村等7个行政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也是沿线2万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加快振兴发展的民生路。自建成后,带动沿线青梅产业、蜜蜂养殖、民宿等产业的发展,让“中国青梅之乡”焕发新生机。

陆河不仅青梅产量大,还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螺洞村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之一,每逢大寒时节,梅花纷飞,芳香怡人,宛若仙境。2015年,螺洞村组织了第一届梅花摄影大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如此庞大的客流量是螺洞村始料未及的,在村民们兴奋之余,新的问题产生了。“旅游大巴来到村里,根本没法掉头,路太窄了!”村支书彭成参说。其后,陆河县打通了水唇螺洞至东坑共光2.5公里梅园公路和两个村连接两镇区的扶贫路13.7公里,全面完成路面沥青化改造。旅游公路贯通升级后,两大梅园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九曲十八弯,处处是美景。自2019年以来,依托贺江碧道画廊建设,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大洲社区实现了美丽蝶变。“以前我们的村道都是泥路,遍地鸡粪,每逢下雨天,行人身上都得沾一身泥。路边没有安装路灯,老人和小孩出行十分困难。”大洲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宇表示,如今村道已经全部完成了硬底化,碧道沿线还铺上了沥青,村庄风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大洲社区的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大洲社区的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大洲社区引进公司流转了180亩山地,用于种植三角梅,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农户培育好的三角梅卖到珠三角。在这个过程中,农户可赚每天一百元的工资,同时还有每年每亩一千元的地租。

便利的交通不仅让村民的三角梅“走出去”,还将外地的游客“引进来”。公司指导农户种植了30多个品种的三角梅,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前来赏花。2021年国庆节期间,大洲社区的游客数量多达17万人次。“镇上的一家饭店一周的收入抵得上以前一年的收入!”张宇激动地说道。不止于此,大洲社区还打造了一家民宿,包括22间客房和8栋别墅,“今年暑假期间,入住民宿都得提前预订。”

大洲社区民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大洲社区民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十年来,广东乡村公路越伸越远,也越织越密,乡间小路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快速路”!

 链接  >>>

广东三农这十年 系列报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谢晓莉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