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 读懂番禺|从“镬底地”到湾区枢纽,番禺大交通铺展高质量发展大道

广州番禺发布
+订阅

番禺地处珠三角的腹地,境内沟壑纵横,共有100多个横水渡口,密密麻麻的河网、涌渠、岛屿把番禺分割得“支离破碎”,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没通之前,从番禺到广州要经过两个渡口、需要3小时行程,陆上交通十分不便,外地人称番禺为“袋笃”,本地人称为“镬底地”。1978年底,全番禺还有10个镇、152个村未通公路,是全广东公路交通最落后的县之一。

如今,道路铺展,桥隧飞架。水乡河网的地理分割无法阻挡交通的飞速发展。大交通,塑造大番禺。番禺发展之变,交通之变极具代表性。

如今,广州番禺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坐拥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客运枢纽广州南站,是珠三角“1小时都市生活圈”的中心。

番禺借助以“六纵六横”为骨干的高、快速公路和地铁、城轨组成的综合立体化交通网络,能有效实现到达广州中心城区的通贯性。2021年9月28日正式开通了世界上时速最快的地铁线——18号线(首通段),从番禺广场只需15分钟即达珠江新城。另外,佛莞城际、穗莞深城际、3号线东延段、南大干线等正在加快建设,番禺与广州中心城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将更紧密相连。

道路畅通 一通百通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桥正式通车,从此,广州城区和番禺真正连为一体。

刚建成的洛溪大桥鸟瞰,桥底还是大片农田

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后,番禺以此为契机,投入巨资大兴路桥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市大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东新高速、广明高速、广珠澳高速、南沙港快速路、南大干线、番禺大道、亚运大道、新光快线等为主的“六纵六横”高、快速城市路网。

先后建成了以海鸥大桥、北斗大桥、沙湾大桥、德怡大桥、德兴大桥、西丽大桥、光明大桥等为代表的大小桥梁330多座。加上辖区内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南沙大桥、新光大桥、海华大桥、番海大桥、海怡大桥、洛溪大桥扩建等重要桥梁的建成通车,番禺境内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为698.31公里,其中境内已通车的高(快)速路有9条,通车里程为91.96公里。

已通车的南大干线路段

番禺还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起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区在养农村公路464.456公里,已实现了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177条行政村通公交率100%。

2017年,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授予第一批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2019年,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颁发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区)称号;2022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高铁城轨 通达全国

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以及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番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开启了广东、广州、番禺“高铁时代”的序幕。

广州南站,是全国“八纵八横”的核心大站。从这里出发,几乎可通达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成都、香港等全国各地高铁。

目前,已开通的广珠城际轻轨、在建的广佛环城际和佛莞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全线贯通后,全国的高铁网络在番禺全部连接在一起。

地铁交通 处处相通

2006年,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4号线正式运营,结束了番禺没有地铁的历史。

2022年,随着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及7号线西延段的开通,番禺境内的地铁线路增至8条。

目前正在建设的有3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2号线、18号线后通段(冼村-广州东站)、22号线(白鹅潭-番禺广场)、佛山2号线,未来,将有更多的地铁开通到番禺。

水路交通 通达世界

除了公路、桥梁、高铁、城轨、地铁,番禺还有每年发送30万人次到中国香港的番禺莲花山港以及毗邻番禺的南沙港。如今,番禺海陆空交通处处通。

大交通构建大通道大通道推动大发展

番禺依托四通八达的高铁、城轨、地铁和高(快)速交通网络,30分钟直抵白云国际机场,45分钟可达粤港澳大湾区内所有城市,成了名副其实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交通网络枢纽中心,珠三角“一小时都市生活圈”成为现实,发达快捷的交通网络成为支撑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钟世伟

图源:番禺融媒

编辑:苏斓

校对:孙轶英

审核:霍敏锋

复核:胡璐斯

签发:李文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