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海岸轮廓曲折多变,形成近岸水域“大湾套小湾”的隐蔽形势,也因此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海域面积(含海岛)1319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63.1 公里,但景色、气候却丝毫不输海南,再加上各种滨海特色的美食,让大亚湾颇具吸引力。
大亚湾。来源:东江图片社
到了大亚湾
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看大海,吃海鲜
当地的海鲜无论怎么做,入口都是满嘴的鲜甜
小径湾。来源:东江图片社
大亚湾有两个海鲜市场:澳头渔人码头旁和霞涌海鲜市场。每天来购买海鲜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还是从远处各地专程过来的。大老远就可以闻到海水咸味,这是属于海的味道,属于海鲜市场的鲜活味,花蟹、野生海虾、象拔蚌、青口、石斑、濑尿虾、花螺等等,还有各种鱼类,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抵挡不住。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大亚湾,
那么下面文章提到的属于“必吃之菜”✔
O1.大亚湾鱼露鸭
对大亚湾人的味蕾来说,何时都离不开一道鱼露鸭。
在改革开放前,大亚湾还是一个小渔村。吃惯了海鱼的大亚湾人就有用小鱼小虾盐腌、发酵制作鱼露的传统。鱼露是一道类似酱油的调味品,能调味,能提鲜。久而久之,鱼露也成为大亚湾的特产,勤劳聪慧的大亚湾人更是用鱼露焖制鸭子。
一道好吃的鱼露鸭看上去做法极其简单:用材只有鸭子,调料只有鱼露。但这两样食材都尤为讲究,鸭子要选山林里喂食五谷杂粮的水鸭,鱼露则选用散发着鱼的清香,露汁颜色橙黄、流畅无杂质的鱼露。
O2.大亚湾渔家汤圆
渔家汤圆伴随渔民从海上漂流到岸上发展,它通常在渔家喜庆节日时出现,寓意团圆、圆满,也是大亚湾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渔家汤圆的制作工序极其繁杂,历经16道工序,汤圆没有馅料,个头比普通汤圆大6~7倍,糯米团需要反复蒸煮、揉搓,直至韧性上来;最后放入熬化的糖水里煮至浮起,煮好的渔家汤圆色泽金黄,吃起来绵软又富有韧劲,糖水包裹着汤圆,甜而不腻。
O3.大亚湾小桂鱿鱼
小桂湾三面环山,南面是大亚湾内海,海水清澈见底,沙质细白平缓,鱼类丰富。
原汁原味是小桂鱿鱼最大的特点,新鲜的鱿鱼皮肤会一闪一闪的,做法也多种多样,其中白灼最能吃出鱿鱼的鲜美,然而酱爆鱿鱼让人吃一口爽脆弹牙,墨汁溢满口腔,大海的味道在嘴里回味。
O4.大亚湾手打鳗鱼丸
新鲜的海鳗鱼做出的鱼丸口感最好,一颗丸子要花上5个小时,要用勺子把鱼肉从皮上一点一点刮出来,这样丸子会比较细腻,跟牛肉丸一样,一定要经过手打,做出来的丸子才会Q弹劲道。
入口没有想象中的脆,但是一种很扎实的弹牙,紧接着是鳗鱼特有的清香,伴随着入口的是鳗鱼的自然清甜在口中迸发开来。
O5.大亚湾渔家炸鳗鱼
渔家炸鳗鱼已有逾300年历史,炸鳗鱼是渔家菜肴中味道最好、制作手法最为复杂的一道菜,所以它成为喜宴聚会上的必备品,每逢家里有大好事,渔民们都会做上一道炸鳗鱼。渐渐地,这道菜也多了一层吉祥喜庆的寓意。
鳗鱼在切块之后用南乳酱、酱油、五香粉、盐和水等腌制20小时以上,再裹粉、油炸。刚出锅的炸鳗鱼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咬上一口皮酥肉香,酥而不碎,鲜味在口中久久不散。
O6.大亚湾三门岛紫菜鱼汤
紫菜属海产红藻,喜大风大浪,生长在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三门岛浅海域,水温低、水质好非常适合紫菜生长,也因此,三门岛的紫菜产量高。
新鲜的小鱼熬出的鱼汤,汤白浓郁,加入烙好的紫菜,瞬间鲜香满溢。鱼汤浓而不腥,甜而不腻,浓郁中带着紫菜的鲜甜。
O7.大亚湾炸生蚝
大亚湾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多,加上水温比较温暖以及日照比较充分,生蚝比别的区域生长得快,马上就进入生蚝一年中最肥美的日子。
新鲜生蚝包裹着自制脆炸粉炸得酥脆松软,配上糖醋酱蘸着吃,入口时的咔嚓声,随之化成云朵般的绵软。
O8.大亚湾脆皮芝麻鸡
金黄酥脆的芝麻鸡是创新融合了盐焗鸡、蒜香鸡的新菜式,鸡身外表粘一层白芝麻后先烘再炸,使得鸡肉外脆里嫩、肉汁充盈。
用六成油温慢慢地淋匀鸡身,待鸡身炸至皮脆、色泽金黄即可斩件上碟,加以秘制蘸酱回味香醇。
O9.大亚湾蟹蒸鸡
螃蟹、虾、鸡肉的组合,用海鲜必备蒜蓉酱腌制后上锅清蒸,鸡肉吸满海鲜的鲜甜,蒜香四溢。新鲜花蟹、海虾肉质饱满,每一口都是大海的味道。
10.大亚湾黄金虾
满满的咸蛋黄包裹着整只虾,连虾壳都炸得金黄酥脆,咸蛋黄的天然油脂与脆虾互相融合,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外脆里嫩的大虾和咸蛋黄的浓郁香气。
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大亚湾美食,不如去低调小店,和当地渔民坐在一起,细细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明天就是周末啦
小伙伴,约起来~
来源:惠州文体旅游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