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广东有更多“新玩法”

南方+ 记者

科学“大咖”线上开讲、科研院所向公众开放……9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科普日,全省各地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把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充满趣味的科学知识带到公众身边。原本居于科研工作幕后的科学家们纷纷走上讲台,讲述在科学世界中探秘的故事。不少地方还探索“云科普”的新形式,推出了许多新玩法。

广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现场。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就加强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10月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将迎来正式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广东不断提升科普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

大咖上线,科学“开讲啦”

“月壤就像一本历史书,每一个颗粒,都记录着月球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的故事。”

“意识在大脑里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9月17日,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与《The Innovation》期刊共同举办2022年全国科普日云科普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3位青年科学家围绕月壤、冰川、意识等话题,分享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故事,吸引5万余人线上观看。

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科学讲座活动。

近年来,广东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过程中大力引才聚才,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助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以大湾区科学论坛为例,2021年12月举办的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吸引了130余位院士专家参与,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今年7月3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特色活动“名师讲堂”,丘成桐、白春礼和姚期智3位院士分享真知灼见,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科学家进行对话。

在深圳,全国科普日期间,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联合区域内中小学校,邀请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玉田等科学家带来《解码记忆:大脑迷宫中的信息传递》等5场以“解码脑科学”为主题的讲座,并进行线上直播,活动将持续至月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是深圳重要的公立科研机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理工目前拥有全职海内外院士14人,40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各类高层次人才超900人。该机构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累计已有123位博士课堂老师,开发线上线下“博士课堂”课程100余门,服务中科实验、中科附高超1128课时,累计组织的深圳市科普展、科普月等活动覆盖大湾区青少年过百万人次。

深圳“解码脑世界”云科普活动现场。

不少地方还结合本地特色,向公众开放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以广州南沙为例,全国科普日期间,大批青少年学生走进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启了研学之旅。南沙还立足海洋科研特色,组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开展“探索科学,聚焦海洋”实验室开放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海洋科普微视频展播”等主题活动。

科普上“云”,打开想象空间

9月16日下午,2022年深圳市全国科普日暨深圳科普月活动线上开幕,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同步启动。深圳将举办湾区云科普课堂、湾区科普知识竞赛、湾区科普微视频创意大赛三大主要活动,其中,航天科技专家吕红强带来的“航天器工程”科普讲座是首场湾区云科普课堂。此后,深圳市科协还将在深圳科普月期间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等单位的5位专家为青少年带来云上科普课堂。

深圳将开展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

随着在线教学、在线看展等技术愈发成熟,“云上科普”为科普工作打开了想象空间。

全国科普日期间,广州举办了“云上科普日”系列活动,包括“线上云打卡”、“云游GO科学”线上科普游等。9月17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举办了以“网红植物知多少”为主题的线上赏花直播活动,吸引了大批植物爱好者围观。

南方+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云上探园直播。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今年,该赛事将总决赛搬到“云端”。9月7日,在广东科学中心,因疫情延期举办的2021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正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线上展示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76个代表队232名选手在“云端”跨时空展示比拼,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艺术、技能为一体,展示、交流、创新相融合的“科普盛宴”,随着获奖名单出炉,最新的“全国十佳科普使者”也同步揭晓。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云端决赛现场。

科普+产业,撞出新火花

全国科普日期间,在广州,正佳极地海洋世界聚焦于普及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和海洋绿色生态文明知识,举办了以“神奇海洋宝贝,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线下科普展、校园科普行、场馆特定科普活动等一系列充满趣味的科普活动。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也提出,推动科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广东市场化程度高,已培育出一批科普龙头企业,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全国科普日期间,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举办关于护牙健齿的节日特色科普活动,游客在科普讲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海洋动物牙齿标本,了解海洋动物们牙齿的特殊功能,共探海洋护牙奥秘。

各地纷纷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推出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东莞将发布“科普教育基地旅游地图”,精选出81个基地,“科技兴国游”“科技场馆游”“智造东莞游”“人文科普游”四条科普旅游线路,每条线路都包括了多家科普教育基地。至今,东莞在全市范围共创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23个,涵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覆盖全市大部分镇街,构建了地域广泛、内容全面、形式丰富的科普教育网络。

江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发布了7条科技产业科普路线,全面覆盖各县(市、区),每条线路均与当地特色产业、科创资源相结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包括蓬江区环保、农业及人文科普研学线路,江海区社会治理及农业科普研学线路,开平市国家大科学装置、农业及人文科普研学线路等,打造“科技+产业+文旅”特色科普研学新模式。

江门发布7条科技产业科普线路。

江门发布7条科技产业科普线路。

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专家表示,全国科普日期间全省各地探索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新玩法,将有力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让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卞德龙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