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文静 9月20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深源村等来了今年秋天的第一场盛会。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稻田里”南岭乡村文化节新闻发布会走进古道风情小镇大桥,来到余靖后人之乡深源村。
金拔、唢呐、二胡和着稻田里呼呼的风声,带来丰收和兴旺的佳音。蓝天、白天、红气球、“黄地毯”与“绿屏障”,撞色瑶族同胞的盛装,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盎然生机。
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韶关市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创新实施乡村振兴“3510”工程,全力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韶关模式”,融合创造出 “稻田+文化”“稻田+旅游”“稻田+产业”“稻田+科研”“稻田+保障”“稻田+养殖”“稻田+商务”等多种业态,不断扩展着“稻田文明”的内涵和外延。
稻田+文化
挖掘文化内涵激活“美丽资源”
深源村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因藏于深山、具有水源而得名,是典型的“山—水—田—村”客家农耕田园风貌。深源村村民全部姓余,是北宋名臣余靖的后人。走在村内,随处可见古道、古桥、古祠堂、古炮楼等古建筑。2018年,深源村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大桥镇、深源村充分发挥党员、乡贤的作用,盘活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深源村成立村民理事会筹款210多万元共同整治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凸显成效。大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480多万元用于修建公路、修缮维护古迹、改造污水处理系统等,全面提高深源村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请文人余秋雨为“余氏祠堂”题匾,将“传书千里为堵墙,让它三尺又何妨”的古代谏官余靖打造成历史名人IP,利用古代故事、古物和习俗文化渲染历史韵味,烘托文雅氛围,打造出“余靖文化公园”,为乳源西京古道增添文化内涵 。
距离“稻田里”新闻发布会现场不远处,矗立着一座三层楼高的青砖石碉楼,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该村通过活化利用红色古道文化资源,将其修复成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为传统古村落增艳。公园的池塘边,“发扬三牛精神,建设美丽深源”,激励人心的标语记录着村民共建家园的豪情;“有胆有识,有礼有节”等遍布村落的古今优良家训里流传着割不断的文化血脉。
当天新闻发布会上,一首男女二重唱《幸福瑶歌》把瑶乡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唱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结果。
稻田+旅游
重磅推出10条精品路线
2018年以来,经过对当地生态及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到深源村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年均游客量达1万人次。深源村建起了标准化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们可以体验捕捞禾花鱼、品尝“南岭珍宝”农家宴、瑶医药研学等农文旅活动,也可畅游古建筑、重走古道、打卡稻田风光。
当前,深源村正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来打造,一方面结合正在建设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和油茶、蔬菜种植基地,打造田园观光综合体、旅游民村,另一方面结合大桥镇“两纵三横”规划中的第三横,打造南药古韵村综合体验区。
“稻田+文旅”模式的成功正在韶关各个地区被验证。这也是“稻田里”新闻发布会上重磅推出10条乡村文旅精品路线的用意所在。
韶关正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培育“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产业项目,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休闲度假品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韶关市交旅投集团在发布会上公布的“一机游韶关”目的地旅游服务平台,为此又增加了“智慧因子”。
稻田+产业
做强特色农产品建起全产业链
发布会上,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推介韶关茶、珍果、兰花、食用菌等韶关市特色农产品品牌。
韶关市自然禀赋优良,仅以水果为例,春有洪柑、枇杷、桑墓、草莓等,夏有杨梅、蓝莓、三华李、桃子等,秋有黄金奈李、葡萄、称猴桃、梨、无花果等,冬有沙田柚、贡柑、马蹄等。四季不绝,种类繁多,品质绝佳,是广东省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和粤北地区最大的落叶水果生产基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韶关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突出南岭特色优势,打造了始兴县杨梅产业园、仁化县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个水果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翁源三华李等6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霞贡柑、乐昌黄金奈李等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6个水果品牌被评为“粤字号”农业品牌。2021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70.5万亩,总产量67.23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水果产业已成为韶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产业。2022年6月18日,“韶关珍果”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意识驱动下,小小的深源村也积极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深化乡村振兴。该村流转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中草药和高山蔬菜,其中黄晶、玉竹500亩,天门冬200亩,南瓜300亩,禾花鱼100亩;引进粤兴公司,建设油茶基地约4000亩;引进蛋鸡养殖场养殖蛋鸡10万只。该村还争取到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E网兴农”农村电商示范站等销售渠道,建立乳源县深源村蔬菜专业服务站,健全产、供、销全链条。去年,该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再看乳源,该县正以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围绕打造“生产+加工+科技+销售(品牌、流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其中,瑶药产业园主导产业“乳源瑶药”与南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军事科学医学院、广东中药研究所、广东药学院、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已取得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高新技术产品5项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目前,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达到人均2.3万元。“稻田+产业+科研”正在大显身手。
稻田+保障
创新农业险种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新闻发布会上,深源村民见证了一场走心的“农业保险签约仪式”。平安产险韶关中心支公司与韶关市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食用菌气象指数保险合同》,平安产险韶关中心支公司与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韶关中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油茶种植保险合作意向书》。
平安银行乡村振兴金融办公室副总经理陈宏敬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支农惠农的政策,可为种植、养殖等农业产生中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等进行全面风险保障,为积极响应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扩面、增品、提标”要求。
为此,平安产险韶关中支在韶关市农业、林业、财政、金融、气象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创新开发了“食用菌气象指数保险”和“油茶种植保险”两款政策性创新险种,将在韶关市及乳源县大力推广,为广大食用菌和油茶种植企业及农户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此外,平安银行还在现场进行了乡村振兴卡的发卡仪式。据了解,在去年的9月23日农民丰收节当天,平安银行与中国银联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张乡村振兴借记卡。这张卡由平安银行专门为乡村人群及进城务工人群打造。农民除了可通过这张卡享受各种费用优免外,还可以获得保险服务和就医问诊服务。城市用户则可以通过这张卡与平安一起开启扶农助农与绿色低碳行动,成为一名乡村振兴践行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