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仍未终结,全球政治经济复杂多变,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惠环街道经济表现如何?面临哪些短板?有哪些应对措施?围绕这些话题,南方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惠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黄楚锋。
南方日报:从总体上看,你如何评价今年以来惠环的经济发展形势?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黄楚锋:今年上半年总体上惠环街道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基础不断稳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具体来看,上半年惠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1亿元,同比增长6.9%,在仲恺区占比为43%;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632.25亿元,同比增长16.11%;工业增加值102.51亿元,同比增长7%。
在此基础上,惠环街道的电子产业集群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这为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持续提升街道综合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目前,惠环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什么?惠环是怎样应对的?
黄楚锋:最大短板还是发展空间有限。由于惠环街道城市化进展较快,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开发较为饱和,陆续有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因空间受限将整体或部分搬离惠环,这对工业发展的后劲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此,惠环一方面加快推进征地工作,另一方面实施“腾笼换鸟”,并高效利用闲置厂房,尽量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比如,街道组织了厂房摸底调查,建立闲置厂房资产信息数据库,进一步盘活辖区厂房和设备资产,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同时,加快谋划西坑片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开展老旧工业园区摸排,精准掌握片区企业数量、产业类型、经济数据等底数,争取率先在西坑片区开展产业改造提升试点项目,精准对接先进制造业项目,打造现代化高端产业工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在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同时,还会对当地基础设施、学校等进行提升,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对西坑片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
南方日报:和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的强镇和街道相比,惠环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黄楚锋:惠环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产业生态相对完善,培育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而且从仲恺区到惠环街道,长期以来坚持产业立区、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惠环赖以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
不足之处是目前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惠环,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才来惠环干事创业,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惠环这几年一直以绣花功夫来推进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每一寸土地都要精打细算,在城市管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这也是惠环街道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努力用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城市服务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梁维春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