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云落甜油柑让果农日子更甜,时长共50秒)
普宁云落甜油柑让果农日子更甜
旧时,潮汕地区流传着“数桃数李,数不到油柑做果子”的俗语。其言下之意即为油柑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酸涩山林野果。如今,经过改良的油柑凭借其甘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不仅被当作贡品摆上潮汕人中秋拜月的“仙桌”,更是成了撬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中秋节前后,是普宁云落甜油柑的盛产期。有别于普通油柑的酸涩回甘,云落镇的甜油柑入口清甜、喉底留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30倍,且药用价值高,能有效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助消化,具备润肺化痰、生津消渴等功效。近年来,云落镇种植油柑的常住农户将近90%,种植总户数约1728户,规模大至上百亩,小至房前屋后的几亩地,全镇甜油柑种植总面积超过8824亩,年产量约1493万公斤,总产值超过0.5亿元。
先甜带后甜 果农日子更甜
走进云落镇,山林田间、房前屋后都能见到油柑树。一片片油柑树林的枝头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油柑果,被果实压弯了腰的树枝像极了“油柑柳树”。看着满山遍野的嫁接油柑果树,故事还得从朱乃兵说起……
经过嫁接改良的油柑树。
2007年的秋天,云落镇红光村果林场场长朱乃兵在上湖山发现了一株野生油柑,该油柑果硕大、味道甘甜、口感酥脆,一时间打破了人们对油柑酸涩的认知。朱乃兵经过不断地实验、改良、优化,培育出了最早一批的甜油柑,改变了油柑滞销的命运。作为第一个尝到油柑甜头的人,他不吝将栽培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及周边种植户,把这份甜分享给乡里人。从那以后,云落镇许多农户通过嫁接技术种植改良甜油柑,经济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过得甜起来。
漫山遍野的油柑树。
2021年夏天,油柑汁饮料披着“刮油水”的马甲在网络上迅速爆红,随之而来的是油柑销量直线飙升,众多茶饮品牌接连推出油柑系列果汁,这款小众水果破圈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快,茶饮店的订单纷沓而至,直接带动云落油柑果农的经济收入。“去年最高峰一斤卖到30元,还无果可卖。”云落镇红饶村党支部书记陈常茂告诉笔者。
“这几年油柑市场环境比较好,依靠这6亩地我每年能多赚十几万元,建起了3层楼房。虽然今年油柑价格出现‘大跳水’,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今年我又扩种了二三十亩,期待会有好收成。”油柑种植农户陈定就一边采摘油柑,一边说着近年来自己的生活变化。
油柑种植户陈定就。
果子变产业 油柑路子更广
传统的甜油柑产销给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过,云落甜油柑产业仍面临着产销结构单一、产品深加工缺位、品牌化不足等问题,单靠传统产销模式远无法真正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为进一步拓宽经济渠道,推动油柑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果子加工为产品,进而促成产业”成了云落镇甜油柑发展的必行之路。
今年以来,云落镇红饶村围饶油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标,先行与潮汕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专业院校引进人才,其中包括深加工技术团队、营销策划团队和宣传团队,联合省内外农业高校及科研院为红饶村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据介绍,团队先后协助云落镇红饶村申请“一村一品”;申报国家(省)地理标志,通过检测土壤、油柑品种、油柑营养成分等落实产品标准化,建立红饶油柑品牌并为其设计视觉标识。
农产品要打开销路,必须解决保鲜储存的问题。团队提出采用水果冻干技术进行油柑深加工,这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干燥技术,能好好地保留新鲜水果原有的颜色、外形大小、口味以及营养成分。目前,红饶村与普宁当地食品加工企业试合作,已研发出多种实验产品,如油柑冻干、油柑含片冻干、油柑汁冻干。产业结构稳固,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户的收入才能得到保障。
油柑经过深加成为油柑冻干 。红饶村乡村振兴团队供图
为加强宣传推广,促成招商引资,团队表示接下来还将协助云落镇举办油柑节,通过一系列油柑主题的布置,向社会各界展示和介绍该镇油柑产品和系列深加工产品。“希望通过举办油柑节来提高云落甜油柑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未来,我们还将申请建设产业园,逐步完善油柑的生产、研发、加工、旅游、文化、服务等功能板块,相信小油柑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提速。”陈常茂欣喜地描述着云落镇油柑产业的发展蓝图。
今年,云落镇投入13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开展红饶村产业扶持油柑园扩建、红光村油柑种植园配套工程2个扶持项目建设,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扶持一批种植带头人。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撂荒地、山林地扩展种植面积,红饶村共有100亩集体油柑地,当地农户告诉笔者,“每隔一段时间,镇里会组织培训,传授一些实用的科学种植和改良技术和线上销售技能,另外还组织一批油柑种植大户出去学习。”
此前,云落镇共申报并建设4个经营类“一村一品”项目,涉及4个行政村的4家相关农业企业,其中,2个油柑“一村一品”项目已完成建设和验收。
【记者】唐楚生 张冰纯
【通讯员】程羽 罗凯瀚
【视频、图片】陈憧炜 程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