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技大开学典礼举行,“空中大学”迎来这些新变化

南方+ 记者

9月20日晚,深圳技术大学(下简称“深技大”)2022年开学典礼在学校运动场举行。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基宏,校长阮双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岩鸿,副校长梁永生,各学院院长、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出席典礼,全体2022级新生参加典礼。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2022年是深技大独立招生的第四年,正式形成了从大一到大四完整的普通本科学生梯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录取分数线全线飘红稳中有升。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校园里也有了新的变化:南区生活区正式投入使用,新生们入住新的宿舍,在新的食堂就餐;还有全新开放的游泳馆、五人制足球场……“空中大学”的建设正朝着保障师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前进,在期盼中迎来了又一批新主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张基宏为优秀新生颁奖。颁发新生奖学金,是对获奖者高中学习和高考成绩的肯定,是对他们选择技术大学的肯定,也是对学子未来学习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传递出一个讯号——深技大愿揽天下英才而育之。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阮双琛发表题为“见龙在田”的致辞。他表示,“见龙在田”,与技大有缘,像文化密码,是关于大学地理空间和人文内涵的双重表达,是时间送给我们的古老提示或隐喻。见“龙”在“田”描绘了宏阔的大学环境语境意境,提示人生进入新阶段新赛道新境界,更是指明了成长成才的方向方法和路径。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发表题为“见龙在田”的致辞。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发表题为“见龙在田”的致辞。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世界因联系而精彩。联系,是大学发展的关键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三大职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阮双琛说,深技大没有围墙,与世界紧密联系,以服务社会为初心和使命,打造“以产定教、引企入教、以研促教、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场景中运用,在联系中理解,在迁移中创造,懂得操作,掌握原理,创新设计,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技大标准。

他勉励深技大学子在联系现实中建立观念体系,在实践联系理论中构建能力体系,在丰富的联系中体会融入的力量,“希望同学们活跃于团队,耀眼不刺眼,不抱怨不指责,学会成全他人,从而成就自己;学会“忘我”,“我们”才有意义,一起在团队中成长,在联系中收获。在希望的兰田,呼应时代的旋律,辉映城市的光芒。”

深技大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他表示,深技大是一所对标德国应用技术体系的中国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向世界开放。在这里,所有学生都将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在公司进行为期数月的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公司和行业的要求,“祝愿你们有好的运气,希望你们的梦想成真,实现你们的目标。”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作为教师代表致辞。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作为教师代表致辞。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2022级材料工程专业鲁效君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她表示,来到深技大,应该坚持初心,笃行致远,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以纯粹之热爱勇攀学术高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去探寻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实际行动雕琢自己的未来人生,既有追寻星辰大海的高远志向,又有脚踏实地不务虚名的踏实品格。

2022级材料工程专业鲁效君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2022级材料工程专业鲁效君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2022级药学专业宋景英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她表示,来到深技大,需要的是深耕于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做这个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在自由面前做到自律,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相关学习与研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秉承着学校“唯实求精”的校训,迎接着浪潮而上,乘风击万里长空。

2022级药学专业宋景英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2022级药学专业宋景英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开学典礼后,学校师生还带来了精彩的迎新晚会。

【以下为阮双琛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见龙在田

——深圳技术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迎接同学们的,是宁静的山河岁月,是火热的湾区生活。

有四个字,“见龙在田”,与技大有缘,像文化密码,是关于大学地理空间和人文内涵的双重表达,是时间送给我们的古老提示或隐喻。

见“龙”在“田”,描绘了宏阔的大学环境语境意境。

“龙”,指北向登高可见的“聚龙山”;“田”,是南面近在咫尺的“田头山”。它们的存在,构成高耸的地理屏障,让大学空间变得厚重、沉稳而生动,平添瑰奇色彩、磅礴气象。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同学们不必遗憾“田头”沾泥带土的气息,无须偏爱“聚龙”破雾拿云的气势。这两座山,因为遇见大学、遇见我们,便走出亘古沉寂的自然状态,有呼有应,走进恢阔的人文视界,获得文化身份,于是见山不是山,而是充满张力的意象组合——我称之为“云与泥”的对立统一,负载高低、雅俗、虚实等多重象征意义,耦合成严肃活泼的精神场域、宁静热烈的人文领地。

见“龙”在“田”,提示人生进入新阶段新赛道新境界。

同学们走过高考的独木桥,抵达梦想的兰田,可谓“见龙在田”。此时的“龙”,脱离潜隐状态,崭露头角,正如同学们穿越人生夹缝,豁然开朗。

这是全新的人生阶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值得记住的不是高考带来的骄傲或遗憾,而是为梦想拼搏、心无旁骛的自己。高考影响一时人生走向,不足以决定将来,意义在于送你们到兰田,站在这里,便是站在新世界入口,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这是全新的人生赛道。高考是应试能力的比拼,而人生赛场进行创造力的终极较量。同学们面临学习范式的转换、竞争规则的改变。请拓展单一学习路径,从反复刷题,走向不断实验、实训、实习,走向知行合一。

这是全新的人生境界。“唯实求精”,照亮兰田,成为师生内心的自由选择。不停留于理论、不停留于想法、不停留于图纸,基于现实条件,把问题解决,把事情办成,在成事中成长,不断迈向新的进阶和境界,才会拥有更大世界。

同学们,乾坤未定,黑马在你们当中。创景路上,可以弯道超车,在创新创造创业中一较高下!请相信,选择技大是高附加值的正确选择!兰田阳光慷慨,创景道路广阔,盛产逆袭的故事,技大人敢想善为,敢与强手过招,佳音频传。前不久,技大出品智能车、机器狗,角逐第24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与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同台竞技,斩获应用类智能驾驶赛项一等奖、创新类机器人创新赛赛项二等奖。

见“龙”在“田”,指明了成长成才的方向方法和路径。

两座山在联系中向我们走来。田头行泥,聚龙乘云。有云有泥是生活常态,漫步云端,常怀梦想;扎根大地,联系现实。高与低,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境遇,高低相济乃人生常理———切生命、一切成功的源头不在高处,即便生而有翼,欲迈云端,必在田头积跬步。

世界因联系而精彩。在全球迈向万物互联的时代,发明联系、创造链接,是创新方法论,是高科技企业制胜之道,微信为人与人的联系而生,鸿蒙操作系统为万物互联而来。

联系,是大学发展的关键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三大职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研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一种办学误区是,将大量人财物投向科研,将研究经费和论文数量作为重要指标,使大学重心倒向科研,却没有解决真问题,没有针对“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育人功能被忽略,高质量本科生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技术大学没有围墙,与世界紧密联系,不为追求国际声望,而是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服务社会为初心和使命,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联系理论,打造“以产定教、引企入教、以研促教、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系,也是同学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请在联系现实中建立观念体系。观念产生力量、指引方向,若像“风火轮”,进退自如;要是“紧箍咒”,画地为笼。成长就是捅破陈旧和错误观念的窗户纸,观念通一通百通。

行走兰田,请正确认识“应用型”。“应用型大学”是研究技术型大学,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类型本科高校。众所周知,德国工匠成就德国制造,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与研究型大学相比,研究技术型大学的优势是紧密联系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当前国家面临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技术大学主动担当,迅速创办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开办系列半导体工程人才培养精英班,培养半导体和集成光电高端人才。

技术争天下,实践定乾坤。研究技术不代表低水平;面向职场培养人才也不是低水平;强调应用研究更不是低水平。大学办学水平高低既是体现在办学定位,更是体现在服务定位的水平。

——请在实践联系理论中构建能力体系。成长是能力升级,犹如电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需要修补bug,不断升级,最快路径是实践联系理论。

技术大学坚持实践育人,推进项目式学习,主张基于实践逻辑,将理论和现实、知识点和应用场景结合,灵活运用。真正的能力提升,体现在现场实践,而非理论堆砌。“知”和“会”之间的鸿沟,靠现场经验填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推动,方法落实;坚持复盘提炼,将不同层次知识点、不同学科知识点,围绕“共同问题”产生联系,形成结构,构建体系。

这是学习-实践-复盘-优化的闭环过程。在场景中运用,在联系中理解,在迁移中创造,懂得操作,掌握原理,创新设计。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技大标准。

同学们,没有具备完美能力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请在丰富的联系中体会融入的力量。成长路上,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没有方向的独自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一群人有目标有意义的坚持。团队是2022届校友巢炜文的成长加速器。他在大一第二学期就组建团队,申报项目,获得学校创新发展基金项目特等奖,团队赋能,再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最终手握字节跳动、腾讯、华为等7家名企offer。

这样的成长案例不胜枚举。团队合作是大学乃至人生必修课。兴趣引领,走进团队,遇见良师益友,给你方向,给你智慧,给你自信!希望同学们活跃于团队,耀眼不刺眼,不抱怨不指责,学会成全他人,从而成就自己;学会“忘我”,“我们”才有意义,一起在团队中成长,在联系中收获。

灵魂的碰撞,是联系的高级形式。碰撞是矫正,在碰撞中矫正理想与现实错位;碰撞是发现,在碰撞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和他人;碰撞是释放,在碰撞中释放内心的能量、掀起思想的暴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行走人生,请对自己有信心、对党和国家有信任、对未来有信仰,呼应时代的旋律,辉映城市的光芒,以踌躇满志之势、跃跃欲试之姿奔赴未来。

兰田长风沛雨,助你们飞龙在天!

谢谢大家!

【记者】孙颖  朱洪波

【通讯员】胡杰婷 雯玉 林佳楠 陆琦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