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幸福”的连樟故事

南方+

04:30

连樟村: “一个都不落下”的山乡故事

晨露未晞,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山谷时,依偎在粤北青黛色群山环抱之中的连樟村,伴随着鸡鸣声开始热闹起来。

此时,村民陆奕和已经早早从山上的竹林里采摘完麻竹笋回来。三轮车上沉甸甸的竹笋,寄望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村里的扶贫车间里,机器已经咔咔作响。女工李彩均换上了工作服,清点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

创业者陆秀媚来到村口的摊位前,认真擦拭桌椅,准备迎接早晨的第一拨游客。

这是一个小山村忙碌而充实一天的开始,也是这群山乡人追求幸福生活身影被定格的一瞬。

村口红旗下的巨石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时留下的记挂:“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4年来,村里2400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一心一念谋好发展、力争上游,努力把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南岭深处的山村,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连樟村位于连江和北江交汇地带的一处山沟里。这里曾因山多地少,耕地面积此前只有905亩,水田人均不足半亩,集体经济匮乏,最低时一年只有2000元。

晨曦下的连樟村薄雾缭绕

晨曦下的连樟村薄雾缭绕

由于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不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发展。

此前多年,陆秀媚和连樟村大部分村民一样,选择背井离乡谋生发展。“从前父母都不愿让咱们嫁到本村,你说日子有多穷多苦?”

但连樟人懂一个道理:不能再走“靠天吃饭”的老路了,得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出来。

再访连樟村,夕阳下,远方黛色的后龙山被云雾缭绕着。在产业园的水果大棚中,一串串葡萄青翠欲滴,在阳光下如翡翠般夺目。村民们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成熟的果实采摘进篮内。

碧月西瓜、冰激凌蜜瓜、水果黄瓜、草莓……这些连樟水果的甜味留在了每一个过往游客的心里,也带富了种植的农户。

除了水果,还有工厂。在连樟村的村委会旁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正在机器运转的节奏声中忙碌着,一件件玩具被组装好贴上标签,由这个小山村的扶贫车间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连樟村委会与佳美达玩具公司合作建成的扶贫车间。2018年10月23日下午,当时正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李彩均和同事们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扶贫车间里与工人们亲切握手、交谈。对他的话,李彩均至今记忆犹新。

连樟村村民李彩均在村里的玩具厂前

连樟村村民李彩均在村里的玩具厂前

如今,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连樟村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政策及交通路网的带动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玩具加工厂、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等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连樟人“离土不离乡”的质朴致富梦在这里实现。

英德市连樟村省级农业产业园经理何为在村内的大棚里收获成熟的葡萄

英德市连樟村省级农业产业园经理何为在村内的大棚里收获成熟的葡萄

9月,粤北山区的早晨有些寒凉,天色刚泛起鱼肚白,村民陆奕和就已经收拾好工具出门,去竹林里采摘麻竹笋了。

俯瞰连樟村村景

俯瞰连樟村村景

麻竹笋是连樟村的特产。在粤北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下生长的竹笋,不仅个头大,味道也别有一种鲜甜。在麻竹笋收获的季节里,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笋。

陆奕和自家也有近60亩的竹林,其中大部分是自己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承包下来的。“收成好的时节,一天可以收获300斤的麻竹笋,一个月下来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这日子在几年前还不敢想。从前,陆奕和一家六口蜗居在土坯房里,家徒四壁,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一个月吃不上一顿肉。

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到访当时还是贫困户的陆奕和家。

听说总书记来村里了,陆奕和激动地在家门口的巷道迎接,看见总书记在一栋老瓦房前停了下来,轻轻抚摸着墙面。“当时总书记给我的感觉是很亲切,对农村的感情很深。”陆奕和回忆。

“总书记走进家里坐下后,拉着我的手聊家常,问我房子什么时候盖起来,家庭收入怎么样。还问我小女儿陆伟霞,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听到她说想当一名老师,总书记还鼓励她努力学习上进,实现走出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直到今天,陆奕和想起那天的经历仍然心绪激荡。也正是那天起,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凭借自己努力,化解生活困难,远离贫困,过上好日子。

如今,贫困的乌云从这个家庭散尽,陆奕和的脸上时常露出笑容。

在他的家中,两幅照片他一直不舍得从墙壁上摘下:一张是陆奕和站在巷口,带着热情的笑容迎接习近平总书记;另一张是总书记坐在陆奕和家客厅的沙发上,握着陆奕和的手与他闲话家常。

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连樟村依然忙碌。

清晨,陆飞红早早来到村委会,和村委会成员前往71岁的老人陆国荣家中慰问。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

众人喝着清茶,一场恳谈会开始。

“还是这几年的日子好!啥是小康?我们家就是。”陆国荣高兴地说,随着近年来村里集体经济不断发展,自家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好,几个孩子均已成家,有孩子在城镇工作谋发展,有孩子留村内工作能顾家。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陆飞红说,依然难忘总书记见到他时的叮咛。他回忆说:“见到总书记,我作为退役军人向他敬了个军礼,总书记和蔼地鼓励我,从保家卫国的战场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战场,基层干部要一任接着一任抓,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代接着一代干。”

这些年,村委会把村居环境、道路建设这一件件小事一件件落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实事办得好,人才回得来”。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

改变催生希望,越来越多离乡的青年选择踏上返乡之路。“过去村里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谋生,现在村里已有30%的90后回村创业。”

恳谈会后,晨雾散去,阳光洒在刻有“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的巨石上。凝望着这千钧嘱托,陆飞红动情地说:“感恩总书记来连樟村,我们一定会团结乡亲们继续打好乡村振兴这场仗,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请总书记放心。”

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真的变了。

经过改造后,连樟村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改造后,连樟村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连樟村村集体收入已突破165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2万多元。

在脱贫攻坚战中,连樟村一个都没落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连樟村一个都没少。

全文请看>>>

【文字/采访】吴扬 徐勉 陈咏怀 焦莹 实习生 毕伟钊

【摄影/摄像】董天健 吴明 曾亮超

【剪辑】杨奇

【设计】郑炜良

【通讯员】黄振生

【统筹】徐勉 骆骁骅 张由琼 张锦标 张哲

编辑 田一鸣 洪鑫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