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记:从“将就”到“讲究”,让“方便”更方便丨广东三农这十年

南方农村报

洗手池、三格化粪池、抽水式蹲便器……走进湛江吴川市覃巴镇新村村吴土贵的家中,厕所设施已与城市公寓并无二致。吴土贵感慨地说,“以前上旱厕,大家也不在意搞卫生,自从有了冲水厕所后,大家都可重视卫生了。”

吴土贵家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是广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缩影。在今年3月1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户厕问题整改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视频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发言介绍,全省现有农村卫生户厕1271.8万多个,普及率达95.9%。

十年前,广东部分农村还处于“无厕可用”的状态,岭南水乡尚且存在“水上茅房”,“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是彼时不少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如今,一座座设计新颖、设施齐备的卫生厕所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标配”。

十年来,广东以农村“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短板,切实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奖补促进厕改  农户“方便”舒心

在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村民张亚活房屋后,一片透绿的草坪里“藏”着一个池子,上铺一块盖板。“盖板下是新建的粪污过滤池。”张亚活告诉记者,这个过滤池由沉淀池、发酵池、蓄粪池三格组成。厕所污水经过粪污沉降、厌氧消化等程序,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可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

农户张亚活家新建的厕所

农户张亚活家新建的厕所

名利村位于吴川市兰石镇袂花江畔,全村共421户2230人,过去曾是省定贫困村,在“厕所革命”开展以前,不少村民家中无厕所,张亚活就是其中之一。

名利村党支部书记张鉴民向记者介绍,村里水网密布,池塘沼泽星罗棋布,2010年前后,为了解决群众如厕需求,村里共修建了4座“水上茅房”。所谓“水上茅房”,就是建在鱼塘边上的公厕。没有化粪池,大小便直排,导致鱼塘变粪池,公厕十分简陋脏臭。

转折发生在2020年9月15日,《吴川市农村“厕所革命”奖补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颁布,方案规定,通水通电、有墙顶的新建(改建)厕所农户奖补1000元/户,奖补资金从省级涉农资金、上级专项奖补资金中统筹解决。在政府支持下,张亚活新建了一座连接三格化粪池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如厕环境极大改善。

张亚活告诉记者,自家修建的卫生户厕共花费4000多元,其中政府财政补贴1000元,村委会另外补了500元。“现在上厕所再也不怕粪水溅到身上。”张亚活笑着说。

如今,名利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标户共421户,普及率达100%,改厕任务全面完成。村里的“水上茅房”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两座干净整洁的标准化公厕。

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潘华江告诉记者,自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吴川市累计投入的厕改资金达2335.7万元,改成标准化卫生厕所的农户共199768户,户厕普及率99.95%,改变了以往不少农村家庭“无厕可用”的窘境。

在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桥塘自然村,家家户户建起了卫生间、安上了蹲便器。为创建省级卫生村,2017年8月开始,桥塘村走上了改厕之路。

谈起厕改,村民苏彩艳感触颇深。苏彩艳一家七口居住在一起,建房较早,“人还不够住,建房时没意识,也没地方建厕所”,一家人只能到百米外的公厕方便,“晚上黑乎乎,有时都不敢去上厕所”。公厕是旱厕,一到夏天便臭气熏天。小孩子有时随地大小便,就用扫把随便扫一扫。“如今家里建了卫生间,方便多了!”

在桥塘村邻近的迳口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原来的公厕建了有20年,之前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男女厕所仅用木板隔断,十分简陋,平时少有人清理。2016年,迳口村创建省级卫生村,政府每户补贴200元,对家无厕所的农户实施改厕,新建化粪池、卫生间。政府和扶贫单位还投入2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对全村25户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按需建设公厕  建立管护机制

“以前是沟槽式公厕,公厕蹲位下面就是水槽,蹲位间由隔板隔开,每个蹲位的隔板很矮,如厕的时候很尴尬,厕所没门是如厕的最大困扰。”谈起公厕,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那柳村76岁的村民许秀华感触颇深,自家的老屋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并没有修建户厕,如厕就到附近公厕解决。

受访者供图

那柳村新建的标准化公厕

那柳村新建的标准化公厕

那柳村党支部书记许东微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过去村里有两座沟槽式公厕,分别建于2003年和2013年,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2021年前后被相继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座标准化水冲式公厕。

“公厕改造后,我们上厕所方便多了。”许秀华笑着说。记者走进其中一间公厕看到,6平方米大小的厕间里,墙上和地面都铺上了白色瓷砖,抽水式蹲便器、洗手池等一应俱全。同时,标准化公厕建成投入使用后,为了保障设施正常运行以及环境干净卫生,村里还配备了专职保洁人员,实现常态化管护。

和湖光镇一样,农村“厕所革命”已在麻章区7个镇(街)遍地开花,全力打造乡村文明宜居生活“升级版”。截至目前,麻章区共修建农村公厕344座,建有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数量5084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13%。

在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广东还注重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2018年12月,名利村耗资152万元修建了两座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吨,村内公厕、户厕排放的污水均实现了有效收集处理。“现在村里的池塘更清了,环境也更美了。”黄致彰说,实现截污后的水塘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散步乘凉的好去处。

如今,名利村实现了雨污分流,建起了休闲公园、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等,全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庄“颜值”大大提升。

旅游公厕升级  点“靓”乡村风景

外披白墙,内配水冲式厕所、洗手池、烘干机,有的还贴心增设了母婴室……在韶关市仁化县,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旅游厕所与周边景区风光、建筑和谐相融,成为点缀城乡的靓丽风景。

“过去出门游玩最愁上厕所,总是被公厕的臭味劝退。”这是不少游客在乡村旅游时上厕所的不快体验。如今,“脏乱差”的厕所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标准化公厕。

“以前上厕所要捂着鼻子防着蚊子,现在按一下水箱,干干净净!”村民们对改造后的公厕啧啧称赞。公厕改造提升以后,弥漫的臭味消失了,村民卫生意识增强了,村庄环境更好了,乡村旅游也更旺了。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中山公园环境优美,绿荫掩映,成为周边群众和游客游玩的好去处。可在过去,不少游客在此却遭遇“有厕不敢上”的尴尬。当时公园只有一间陈旧的公厕,不贴地板、厕所门破旧不堪、没有抽水马桶、远远就能闻到阵阵恶臭……如今,中山公园如厕环境大大改善,铺上了瓷砖地板、加装了抽水马桶、换上了全新厕所门,每天都有人打扫管理,干净整洁的环境收获群众点赞。

“几年前看到公园厕所都不敢进,没想到现在的公厕也成为美丽乡村旅游线路的一道风景线,让人感到很惊喜!”松口镇的刘女士对中山公园改建后的厕所赞不绝口。

橙红砖瓦砌成的圆弧形外墙与高大繁茂的芒果树相偎相生,行过塘基石板路,建筑正面的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大小方向不一的汉字和画框,这就是江门开平市塘口镇祖宅村的3A级旅游厕所。

祖宅村旅游公厕斩获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

祖宅村旅游公厕斩获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

祖宅旅游厕所的前身,是一处旧公厕。2019年6月,祖宅村利用旧房清拆的材料,在原址上对旧厕所进行重建,将橙红砖瓦堆砌成圆弧形外墙,同时将卫生间部分功能区藏在一个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举办活动的大台阶之下,解决了公共厕所便利性与隐蔽性的矛盾关系,兼具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功能,还将历史记忆变成了新的景观。祖宅村旅游厕所获得了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

“我是冲着开平碉楼而来,偶遇祖宅旅游厕所让我非常新奇。”一位游客感叹道,祖宅村将厕所做成了公共艺术装置,是真正的“网红”厕所。祖宅村的旅游厕所建成后,吸引大批群众专程前去打卡,许多村民也重新回到村里摆摊做生意,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广东新改建农村旅游厕所7479多座。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广东逐步将旅游公厕从城区扩展到景区,再到乡镇、农村,一批批像祖宅旅游厕所的新式公厕正在广东的乡野大地上“开花”,于细微之处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链接  >>>  

广东三农这十年 系列报道

【策划】严   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赵继林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