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超 等: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南方杂志

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

文丨邓永超、张开云、杨明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精神层面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围绕这一根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点论”和“重点论”,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共同富裕。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上下求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持续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也要在精神文明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面推进,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建设共同推进的奋斗目标。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要建设一个国力强盛的富强中国,也要建设一个文化繁荣的文明中国。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和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相适应。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马克思看来,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体验,也包括精神上的丰盈。当今时代,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展,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对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又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以人为本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的逻辑前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社会文明,也实现了自我的发展完善。人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明的受益者;既是社会文明建设的目的,又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既能够提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前两种需要属于物质需要,后两种需要属于精神需要。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不可或缺。物质文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需求的满足,精神文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协调发展共促“以文化人”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要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以文化人”指的是“用文字、文章等教化人”,用讲道理的方法来感化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又是重要且现实的命题。“以文化人”不但有助于完善个体自我,而且能够充分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全面复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以文化方式涵养人,以文化载体培育人,并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指引性的价值目标是重要且紧迫的议题。

物质文明是以文化人的物质形态,精神文明是以文化人的精神形态。文化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形成、传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成过程,是以人化文和以文化人的辩证统一过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下更大力气“三着力”

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点论”来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表现出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的“二重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要适应物质文明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发展指向上,物质文明内聚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需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个文明”优势同向共振,互为条件,耦合互动,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和谐共生新格局。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体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现阶段,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精神文化丰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在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建设精神文明。面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发展新要求,特别需要下更大力气在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坚定理论自信,凝聚强大力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将之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二是着力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物质生活充实无忧,又要道德境界充分升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把道德建设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

三是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之,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准确把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二者协调发展。

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要在实践中落实这一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者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责编】蒋玉 

【文章来源】2022年第19期《南方》杂志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许俊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