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重构工业和农业?贺东东、彭斌这样说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当前,人工智能像电力一样,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与此同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广东涌现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如致景科技、浩云长盛、树根互联、极飞科技等等,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对话树根互联创始人、CEO贺东东,极飞科技创始人、CEO彭斌,分别探讨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在贺东东来看,未来的每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都会被重构和升级,人工智能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制造资源的实时最优配置;彭斌也认为,传统产业对人工智能有很大的需求,人工智能将重构传统行业。

南方日报、南方+:回顾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在技术与应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贺东东:人工智能逐步从消费互联网深入到产业互联网,比如围绕制造业,生产要素加快网络化连接,生产过程有了“数字化仿真”(数字双胞胎),制造业在“离线的物理世界”基础上升级叠加“在线的数字世界”,从而能够广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的能力,推动制造业全面升级,使生产和管理更加决策智能化提升。

树根互联创始人、CEO贺东东

彭斌: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发展快速,并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化,出现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例如农业耕作方式现在只需要2个人借助机器人等手段,就能管理好3000亩高标准农田。

极飞科技创始人、CEO彭斌

南方日报、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贺东东:第一,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占据了政策、产业等多方面优势,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猛;第二,这里是中国最发达的制造业集聚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非常适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三,大湾区数字化应用市场广阔,企业家创新意识强,能够快速把握新趋势,大胆尝试。当然,人工智能产业研发投入成本高,技术可能存在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市场竞争也日趋剧烈,挑战与机遇同在。

彭斌: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广东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和高新人才等基础优势,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沃土。

南方日报、南方+:接下来人工智能还将朝着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贺东东:在制造业领域,机器、人、信息流等高效连接,打通了不同行业信息孤岛、促进各类数据有序流动的网络和平台,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感知、网络连接、数据分析等能力支撑,促进生产与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精准、高效配置,提升各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树根互联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一汽-大众车间智能化

未来的每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都会被重构和升级,人工智能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制造资源的实时最优配置,形成智能运行、智能协同、个性化定制、全局最优的数字化制造模式。我们就在不断将行业最佳实践沉淀为标准化的产品,以平台订阅服务的方式向中小企业广泛推广,可大幅降低工业企业的使用成本。

彭斌:随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和劳动人口的持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田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接入全新的生产体系。从技术层面来说,要实现农田管理的无人化,至少需要自动驾驶、大数据、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的成熟。可以看到,智慧农业的发展还处在增量市场中,农业的生产环节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需求非常大。

极飞无人机可以完成自动喷洒并节省人工

【记者】郜小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