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体现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文〡童建军(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揆诸迄今全球现代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人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性的力量,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对于14亿中国人而言,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反之,离开了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开创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境界。
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依据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而伟大的理论构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理论的重要标志。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构想,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的必然要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字面意义上来说,“美好生活”是“好生活”与“美生活”的统一。“好生活”与“美生活”是存在差别的。“好生活”指向的是物质生活的富足,“美生活”则指向精神生活的充实,因此,“美好生活”是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生活,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生活。
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更加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毛泽东提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无用的空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与时俱进地回答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美好生活的期待,努力让人民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更加厚植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归宿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内核是精神文化。人是拥有文化属性的动物。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满足、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完善、精神品质的发展与提高,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和丰富精神内容。
更加扎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她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压迫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使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加重视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
更加重视遵循青年全面发展的普遍规律。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也是具有未定性的社会力量,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深刻认识到,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更加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加重视解决青年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青年群体职业分布广泛,既包括从事传统职业的青年,又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从业青年、新媒体从业青年、新生代农民工青年,以及快递小哥等灵活就业青年。他们当中既有归国留学青年,又有“北漂”等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青年的成长发展,推动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关心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难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更加重视解决青年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强调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更加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在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青年品德修养、增长青年知识见识、培养青年奋斗精神和增强青年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把人民当作玄奥的概念和抽象的符号,而是作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体现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怀着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打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堵点,疏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痛点,消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盲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本文责编】蒋玉
【文章来源】2022年第19期《南方》杂志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